:::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晚明虞山書院的生死輪迴之辨--兼論耿橘、張鼐的思想立場
書刊名:明代研究
作者:吳孟謙
作者(外文):Wu, Meng-chien
出版日期:2021
卷期:36
頁次:頁103-144
主題關鍵詞:晚明生死輪迴虞山書院耿橘張鼐Late MingLife and deathSamsaraYushan AcademyGeng JuZhang Na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0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李卓穎(20110600)。地方性與跨地方性--從「子游傳統」之論述與實踐看蘇州在地文化與理學之競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2(2),325-3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鄧洪波(20000300)。明代書院藏書目錄提要。書目季刊,33(4),95-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朝順(19981200)。無我的輪迴--佛教的輪迴思想。元培學報,5,65-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孟謙(20140600)。晚明「身心性命」觀念的流行:一個思想史觀點的探討。清華學報,44(2),215-2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廖俊裕(20041200)。儒學的生死學--以晚明儒學為文本。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4,225-2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孟謙(20170600)。震旦弘法,扶事為急:曾大奇《通翼》初探。法鼓佛學學報,20,87-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邱仲麟(20031200)。「寶日堂雜鈔」所載萬曆朝宮膳底帳考釋。明代研究通訊,6,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鄒輝杰(2015)。張鼐生平訂誤。都會遺蹤,2015(3),73-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程嫩生、馬啟超(2015)。明代時期虞山書院的文學教育與文學創作。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6(3),132-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呂妙芬(19991200)。儒釋交融的聖人觀:從晚明儒家聖人與菩薩形象相似處及對生死議題的關注談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2,165-2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傅偉勳(1995)。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哲理探討:心性體認本位的中國生死學與生死智慧。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臺灣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宗教研究委員會。679-6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陶奭齡。小柴桑喃喃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般剌蜜帝(198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談遷(1995)。棗林雜俎。臺南:莊嚴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顧與沐、顧樞、顧貞觀(2005)。顧端文公年譜。北京:北京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兵(1995)。生與死的超越:佛教對生死輪迴的詮釋。圓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汝芳、方祖猷(2007)。羅汝芳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鼐(2000)。寶日堂初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時龍(2005)。明代中晚期講學運動(1522-1626)。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聶豹、吳可為(2007)。聶豹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彭國翔(2007)。儒家傳統:宗教與人文主義之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宗寶(1983)。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小野和子、李慶、張榮湄(2013)。明季黨社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荒木見悟(1984)。陽明学の開展と仏教。東京:研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畿、吳震(2007)。王畿集。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高士䴊、楊振藻、錢陸燦(2008)。(康熙)常熟縣志。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焦竑(1966)。焦氏筆乘。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葛寅亮(1997)。四書湖南講。台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宗羲、沈芝盈(2008)。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吳孟謙(20170000)。融貫與批判:管東溟的思想及其時代。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宗密(1983)。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鼐(1617)。山中讀書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吳應賓(1995)。宗一聖論。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涂宗濬(1604)。隆砂證學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耿橘、陳嵩。鐵笛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袁中道(1995)。珂雪齋近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鼐、姜亞沙、經莉、陳湛綺(2005)。(萬曆)虞山書院志。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陶望齡、張昭煒、李會富(2019)。陶望齡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管志道(1596)。師門求正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德清、福善日錄(1994)。憨山老人夢遊集。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高廷珍(1996)。(雍正)東林書院志。莊嚴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高步青、苗毓芳(1968)。(民國)交河縣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琳娜(2020)。道德與解脫:中晚明士人對儒家生死問題的辯論與詮釋。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小野和子(1996)。明季党社考:東林党と復社。同朋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Ricci, Matteo、Meynard, Thierry、譚杰(2014)。天主實義今注。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呂妙芬(20130000)。明清之際儒學生死觀的新發展。近世中國的儒學與書籍:家庭.宗教.物質的網絡。臺北:中央研究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鶴成久章(2006)。飛動梁塵的聖歌聲--關於明代書院的歌儀。中國與東亞的教育傳統(一):中國的教育與科舉。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