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爭與民主:抗戰時期中共的民主論述及戰國策派的挑戰
書刊名: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作者:施純純
作者(外文):Shih, Chun Chun
出版日期:2020
卷期:32:3
頁次:頁411-449
主題關鍵詞:中共民主戰國策派戰爭革命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DemocracyZhanguo schoolWarRevolu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劉維開(20040500)。國防最高委員會的組織與運作。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1,135-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孔劉輝(2012)。「戰國派」新論。抗日戰爭研究,2012(4),76-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澤(1940)。留得青山在!「工人無祖國」嗎?。戰國策,3,4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孔劉輝(2013)。多面的尼采形象--陳銓與尼采學說的來龍去脈。中國比較文學,2013(2),5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孔劉輝(2017)。抗戰時期陳銓「英雄崇拜」說的來龍去脈。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14-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尹及(1940)。所謂中國「外交路線」。戰國策,9,12-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建朗(2004)。淺議抗戰時期民主進程中的幾個問題。史學月刊,2004(1),7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振江(2017)。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的民主思想觀念探究。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8(S2),101-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真(1992)。抗戰時期蘇聯與中共關係研究中的幾個問題。近代史研究,1992(6),196-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何永佶(1940)。政治觀:外向與內向。戰國策,1,37-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何永佶(1940)。論大政治。戰國策,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何永佶(1940)。反對與反叛--答聯大某生。戰國策,3,17-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何永佶(1940)。從大政治看憲政。戰國策,5,8-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38)。專載:中國國民黨抗戰建國綱領。抗日十日刊,193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金鳳(2017)。批判與繼承:戰國策派論五四新文化運動。文藝爭鳴,2017(3),85-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汪朝光(2017)。民族抗戰與革命建政--中共的抗戰崛起之路。蘇區研究,2017(4),14-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同濟(1940)。戰國時代的重演。戰國策,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同濟(1940)。第三期的中國學術思潮--新階段的展望。戰國策,14,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同濟(1941)。廿年來中國思想的轉變。戰國策,17,45-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良桐(1941)。民主政治與戰國時代。戰國策,15/16,4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洪富忠、丁威、陳劍(2016)。抗戰期間中共政權訴求路徑的歷史考察。理論月刊,2016(4),64-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子齋(1941)。從尼采主義談到英雄崇拜與優生學。學習生活,2(3/4),110-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海鵬、趙慶雲(2008)。試論胡繩的中國近代史研究。歷史研究,2008(2),4-30+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雷剛(2015)。章漢夫與《新華日報》和《群眾》週刊。百年潮,2015(8),60-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銓(1940)。論英雄崇拜。戰國策,4,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銓(1940)。德國民族的性格和思想。戰國策,6,26-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銓(1940)。尼采的思想。戰國策,7,1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銓(1940)。尼采的政治思想。戰國策,9,2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賀良林(2015)。張子齋的抗戰文化思想探微。保山學院學報,2015(1),3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正林(2017)。中共在陝甘寧邊區執政問題研究--以抗日民主政權和「三三制」為中心。中共黨史研究,2017(9),15-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1938)。一週情勢(3月31日至4月6日)。新戰線週刊,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董佳(2015)。抗戰時期根據地民主政治的構建與當代中國民主的起源。中共黨史研究,2015(3),53-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謝覺哉(1940)。民主政治的實際。共產黨人,1940(6),18-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真(2003)。抗戰時期中蘇國家關係中的意識形態問題。抗日戰爭史研究,2003(2),161-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范珮芝(2011)。抗戰時期的救亡思想:戰國策派的文化改造主張(碩士論文)。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若清(2003)。戰國策派政治思想再探(碩士論文)。湖南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庇寒(2007)。「戰國策」派政治思想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政法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莉莉(2013)。「戰國策派」批判之反思(碩士論文)。湖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蒲衛東(2017)。1942-1945年間《群眾》週刊對「戰國策派」的批判(碩士論文)。武漢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馮啟宏(2000)。戰國策派之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奎松(2008)。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Wylie, Raymond F.(1980)。The Emergence of Maoism: Mao Tse- tung, Ch'en Po-ta, and the Search for Chinese Theory, 1935-1945。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江沛(2001)。戰國策派思潮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華(2000)。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Schram, Stuart R.(1989)。The Thought of Mao Tse-Tu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張玉法(2001)。中華民國史稿。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金鳳(2017)。戰國策派考論。新北市:花木蘭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雋(2005)。另一種西學--中國現代留德學人及其對德國文化的接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侯外廬(1985)。韌的追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同濟(19420624)。民族主義與二十世紀--一個歷史形態的看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茅盾(19410101)。時代錯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銓(19411217)。指環與正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銓(19420128)。政治理想與理想政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銓(19420421)。再論英雄崇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銓(19420513)。民族文學運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1986)。中央關於南方各游擊區域工作的指示。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文件選編。北京:檔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1991)。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1冊(1936-1938)。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1991)。中共中央關於目前時局與黨的任務的決定。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2冊(1939-1940)。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戈茅(1989)。什麼是「民族文學運動」?。理論、論爭。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毛澤東(1966)。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毛澤東(1983)。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目前階段的任務--1937年5月3日在蘇區黨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提綱。毛澤東集。東京:蒼蒼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毛澤東(1983)。與英國記者貝特蘭之談話。毛澤東集。東京:蒼蒼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毛澤東(1983)。論新階段--1938年10月12日至14日在中共擴大的六中全會的報告。毛澤東集。東京:蒼蒼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毛澤東(1983)。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毛澤東集。東京:蒼蒼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毛澤東(1983)。新民主主義論。毛澤東集。東京:蒼蒼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毛澤東(1983)。共產黨對國民黨八中全會宣言及蔣介石演詞發表意見。毛澤東集。東京:蒼蒼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毛澤東(1983)。關於反法西斯國際統一戰線的決定。毛澤東集。東京:蒼蒼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毛澤東(1986)。毛澤東在「八一」抗戰動員運動上面的講詞。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文件選編。北京:檔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嵐(2007)。戰國策派與各方論爭。先因後創與不破不立:近代中國學術流派研究。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維漢(2004)。陝甘寧邊區建設簡述。延安民主模式研究資料選編。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周恩來(1986)。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文件選編。北京:檔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胡繩(1990)。論英雄與英雄主義。胡繩文集(1935-1948)。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胡繩(1990)。論反理性主義的逆流。胡繩文集(1935-1948)。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徐冰(1987)。蘇德戰爭與太平洋戰爭。群眾第5輯:重慶版。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徐伯昕(1990)。生活書店是怎樣接受南方局的領導的。南方局黨史資料:文化工作。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許滌新(1990)。《群眾》史話。南方局黨史資料:文化工作。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天石(2009)。戊戌維新以來的「國民國家」思想。帝制到共和。臺北:風雲時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解放日報(2004)。社論:實行三三制--貫徹黨的領導。延安民主模式研究資料選編。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章漢夫(1987)。斯大林的和平外交政策。群眾第4輯:重慶版。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章漢夫(1987)。「戰國」派的法西斯主義實質。群眾第5輯:重慶版。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章漢夫(1987)。「戰國」派對戰爭的看法幫助了誰?--斥林同濟〈民族主義與二十世紀〉一文。群眾第5輯:重慶版。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歐陽凡海(1987)。什麼是「戰國」派的文藝。群眾第5輯:重慶版。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