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傳統原住民部落與外在社會的關係探討: 以中排灣普濟鹿社為例
書刊名:臺灣史研究
作者:郭素秋
作者(外文):Kuo, Su-chiu
出版日期:2021
卷期:28:3
頁次:頁105-167
主題關鍵詞:舊社考古學普濟鹿社文樂舊社開山撫番糞箕湖佳屋督都家族茄藤社Abandoned village archaeologyPucunug villageWenle abandoned villagePolicy of opening up the mountains and pacifying barbariansFenji LakeJiawu Dudou clanCattia villag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99
  • 點閱點閱:12
期刊論文
1.康培德(20011200)。荷蘭時代蘭陽平原的聚落與地區性互動。臺灣文獻,52(4),219-2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冕世、黃典權(19760700)。清代臺灣地區貨幣制度及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3,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煥堯(19860300)。清季臺灣番人對地方治安的貢獻:義番及其功能的探討。臺北文獻 (直字),75,131-1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文良(20060600)。晚清臺灣清賦事業的再考察--「減四留六」的決策過程與意義。漢學研究,24(1)=48,387-4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文凱(20180600)。晚清臺灣的財政--劉銘傳財政改革的歷史制度分析。臺大歷史學報,61,341-3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翁佳音(19960600)。歷史記憶與歷史事實--原住民史研究的一個嘗試。臺灣史研究,3(1),5-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瑪玲(20041200)。Saqacengalj聚落模式與形貌:一個舊社的考古學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63,50-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柯志明(20150600)。清代臺灣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的形構與轉化:紫線界前後的比較。臺灣史研究,22(2),45-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素秋(20201200)。牡丹社事件的考古學視點--1871年事件的發生。古今論衡,35,67-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蔣斌(1992)。House in Paiwan Society。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ustronesian Studies Relating to Taiwan,(會議日期: Dec. 29-31, 1992)。Taipei: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new window
2.康培德(2018)。十七世紀屏東潮州斷層兩側南島語族的部落關係。「帝國、邊區與流動:18、19世紀臺灣沿山社會秩序」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協辦 (會議日期: 2018年12月13-14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郭素秋(2010)。老佛遺址調查研究計畫報告。屏東縣:屏東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瑋筑(2012)。十九世紀北臺灣大坪溪與上坪溪流域之族群社會與國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靜怡(1994)。排灣族舊來義社住屋的復原與意義初探(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千千岩助太郎(1937)。臺灣高砂族住家の研究。臺北:社團法人臺灣建築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千々岩助太郎、黃志弘、楊詩弘(2012)。千々岩助太郎台灣高砂族住家調查測繪手稿全集。臺北: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國棟(2005)。臺灣的山海經驗。臺北:曹永和文教基金會: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hite, Richard(1991)。The Middle Ground: Indians, Empires, and Republics in the Great Lakes Region, 1650-1815。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程大學(1991)。臺灣開發史。臺北:眾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施雅軒(2003)。臺灣的行政區變遷。臺北:遠足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千千岩助太郎(1960)。臺灣高砂族の住家。東京:丸善株式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清德宗實錄選輯。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銘傳、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劉壯肅公奏議。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盧德嘉(1960)。鳳山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莊吉發(2010)。清國時代官署印影集。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0)。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藍鼎元(1958)。東征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蔣元樞(1970)。重修臺灣各建築圖說。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清高宗實錄選輯。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滿紅、詹慶華(20110000)。銀線:十九世紀的世界與中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玉茹、詹素娟、陳志豪(20150000)。紫線番界:臺灣田園分別墾禁圖說解讀。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叔璥(1957)。臺海使槎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國學文獻館(1993)。臺灣研究資料彙編。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伊能嘉矩(1973)。臺灣蕃政志。臺北:古亭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栗原純、徐國章(2017)。日本帝國主義與鴉片:臺灣總督府的鴉片政策。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柯志明(20010000)。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邵式柏(20160000)。臺灣邊疆的治理與政治經濟(1600-1800)。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丁紹儀(1957)。東瀛識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雍正硃批奏摺選輯。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沈葆楨(1959)。福建臺灣奏摺。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屠善繼(1960)。恒春縣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1)。高砂族調查書.蕃社概況。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明珂(19990000)。根基歷史:羌族的弟兄故事。時間、歷史與記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添福(2001)。國家與地域社會:以清代臺灣屏東平原為例。平埔族群與臺灣歷史文化論文集。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有欽(2019)。laima排灣族家名制。台湾原住民の姓名と身分登録。国立民族学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