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藝術介入空間、文化政策與美術館文化公共領域形構--臺北當代藝術館社區藝術實踐個案
書刊名:博物館學季刊
作者:殷寶寧
作者(外文):Yin, Pao-ning
出版日期:2021
卷期:35:4
頁次:頁5-30
主題關鍵詞:藝術介入空間文化政策文化公共領域策展公民美學Socially-engaged art in spaceCultural policyCultural public sphereCurationCivic aesthet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3
  • 點閱點閱:16
期刊論文
1.黃貞燕(20110600)。博物館、知識生產與市民參加:日本地域博物館論與市民參加型調查。博物館與文化,1,5-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崇熙(20131200)。文化政策對地方文化館的反挫:並論社群營造之為另類方案。博物館與文化,6,3-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晴文(20111000)。藝術介入空間行動做為「新類型」的藝術--其於藝術社會的定位探討。藝術論文集刊,16/17,55-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盧瑞珽(20140700)。北美館「藝術介入社區」案以102年活動為例。書畫藝術學刊,16,145-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arrett, Jennifer、邱家宜(20121000)。追求民主--作為公共空間的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26(4),7-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董維琇(20131000)。藝術介入社群:社會參與式的美學與藝術實踐。藝術研究學報,6(2),27-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Mitchell, Don(1995)。The end of public space? People's park, definitions of the public, and democracy。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85(1),108-133。  new window
8.董維琇(20070700)。在地文化與社群參與的藝術能量:米倉藝術家社區藝術家進駐計畫。視覺藝術論壇,2,5-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阿榮、陳冠華(20151200)。文化創意與生活美學:藝術進入社區初探。國家與社會,17,29-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呂佩怡(20150600)。博物館作為方法:以香港「民間博物館計畫」為個案探討。博物館與文化,9,3-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呂佩怡(20111200)。美術館與機制批判:邁向一個在地機制批判可能性之探討。博物館與文化,2,19-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美雅、張倪綸、陳芊利(20130300)。藝術介入:組織創新的新取徑。創業管理研究,8(1),153-1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姿儀(2012)。在地的文化再生運動--地方文化館。清流月刊,2012(10月號),46-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秀卿(20151200)。社區治理與藝術介入閒置空間的活化:以內壢里藝術社區營造為例。國家與社會,17,205-2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碧琳(20120600)。空間異化與文化扺抗:宜蘭社區藝術空間之理念與實踐。南藝學報,4,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鄭邦彥(20091200)。從策展「再概念化」出發--試論在美術館實踐性別平權教育之可能性。文資學報,5,129-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施岑宜(20121000)。博物館如何讓社區動起來?臺灣地方文化館政策中的社區實踐--以金水地區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6(4),29-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2006)。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地方文化館實施與檢討研究計畫」結案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曉薇(2009)。地方文化館第二期計畫效益評估(政策建議書) (計畫編號:RDEC-RES-098-034)。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羅欣怡(2010)。博物館與文化政策--探討臺灣1990年代以降博物館之相關政策與發展(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珮慈(2015)。美術館的社區藝術實踐:臺北當代藝術館「街大歡囍」社區藝術節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慕思勉(1999)。台灣的異質地方--90年代地方或社區博物館的觀察(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Foucault, M.(1982)。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Penguin。  new window
2.Kester, Grant H.、吳瑪悧、謝明學、梁錦鋆(2006)。對話性創作:現代藝術中的社群與溝通。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瑪悧(2007)。藝術與公共領域--藝術進入社區。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ooper-Greenhill, Eilean(1992)。Museums and the Shaping of Knowledge。Routledge。  new window
5.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1992)。Excellence and Equity: Education and the Public Dimension of Museums。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new window
6.Danto, Arthur C.、林雅琪、鄭惠雯(2004)。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ennett, Tony(1995)。The Birth of the Museum: History, Theory, Politics。Routledge。  new window
8.Lacy, Suzanne、吳瑪悧(2004)。量繪形貌:新類型公共藝術。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Hooper-Greenhill, Eilean(2000)。Museum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Visual Culture。Routledge。  new window
10.臺北當代藝術館(2009)。臺北當代藝術館2008年報。臺北當代藝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臺北當代藝術館(2011)。臺北當代藝術館2010年報。臺北當代藝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鄭淑芬(20060806)。文化館冷清清,成了蚊子館,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24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廖仁義、王嵩山(2012)。[當地方遇到博物館之臺灣經驗與跨文化視野]導論。當地方遇到博物館:臺灣經驗與跨文化視野。宜蘭: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慧如(2015)。從評審到策展人:1994年「環境藝術」中的責任藝評制。臺灣當代藝術策展二十年。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其南、趙雅麗(2005)。專題訪談--社會典範移轉的再思考:從「文化公民權」到「公民美學」。淡江大學人文社會學刊五十五週年校慶特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