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收魂、驅煞與祈福--信眾到行天宮收境的因素分析
書刊名:真理大學人文學報
作者:張家麟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9
卷期:7
頁次:頁203-230
主題關鍵詞:收驚儀式行天宮收驚婆凶神惡煞人情網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6
  • 點閱點閱:157
漢人的宗教儀式與宗教信仰觀息息相關,傳統收驚儀式至今可以存在就是犯到凶神惡煞的宗教信仰觀,導致人三魂七魄暫時離開身體的失魂狀態,透過儀式使人由異常恢復到正常。 在本研究調查台北行天宮收驚婆對信徒的收驚儀式,探求信徒到廟裡收驚的主要原因,用社會調查與統計分析中的因素分析,發現信眾到廟收驚仍然保存傳統的原因,就是信眾感受到生病的狀態或犯到凶神惡煞,所以來祈求收驚婆收驚。 另外也有比較屬於現代的原因,像信眾來廟收驚是希望得到神的祝福、或是因為人情網絡因素,亦或是仰慕行天宮的收驚聲望而來收驚。還有是因為現代社會下信眾壓力過大,產生精神病理的失調現象或是經由收驚來紓解壓力。 因此本研究發現信徒處於現代社會除了傳統因素以外,也會自己詮釋收驚的新功能,賦予收驚新的意義。當然本研究只是行天宮個案研究,和傳統道壇收驚理論有相悖之處,但也不一定能夠解釋所有的收驚現象,或許累積與行天宮類似的收驚研究,才能建構新的收驚通則。
期刊論文
1.張家麟(20080800)。論臺灣民間信仰本土化--以禮斗儀式為焦點。輔仁宗教研究,17,69-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珣(1996)。(民俗醫療與文化症候群〉。《 歷史月刊》,第96期,50-54 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豐楙(200210)。收驚 :一個從「異常」返 「常」的法術醫療現象。「醫療與文化」研討會,中研院民族所 (會議日期: 2002/10/24-10/25)。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政宏(2007)。收驚儀式參與者的因素分析--以台北行天宮信眾為研究焦點(碩士論文)。真理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戴文鋒(1999)。日治晚期的民俗議題與臺灣民俗學--以《民俗臺灣》為分析場域(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宗鴻(2003)。《 臺南縣官田鄉收驚儀式之研究》,台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友信(2007)。《 臺灣民間收驚療法研究》,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豐楙(1993)。煞與出煞:一個宇宙秩序的破壞與重建。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eber, Max、劉援、王予文、張家銘(1993)。宗教社會學。臺北:桂冠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Durkheim, Émile、渠東、汲喆(1999)。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枝萬(19740000)。中國民間信仰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登福(20020000)。道教與民俗。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行天宮文教發展促進基金會(2000)。《 神聖空間的建構一行天宮台北本宮楹聯碑畫賞析》。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家麟、蔡秀菁(2008)。(佛教徒皈依佛門因素─以佛光山信徒為例>。(臺灣宗教儀式與社會變遷》。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程靈凡(2003)。《 符咒妙術秘法》。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志明(1996)。《 文化台灣》卷三。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瞿海源(1997)。〈 臺灣民間宗教信仰〉。《 臺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珣(19830000)。台灣漢人收驚儀式與魂魄觀。人觀、意義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