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變·身分與文化認同---曹溶及其作品研究
作者:饒芷瑄
作者(外文):Jr-Shiuan Rau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曹淑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9
主題關鍵詞:明清之際曹溶仕清明臣身分認同文化認同清代文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明清之際,士大夫面臨生死存亡及出處進退的抉擇,部分明臣選擇改仕清廷,遂成為身仕兩朝的「仕清明臣」。早期「仕清明臣」的研究,易因其人變節他仕的道德因素,以人廢言,對仕清明臣其人其作的評價不甚公允。即使近來已能專注於該群體在清初政治、文學、史學與文化方面的貢獻與影響,卻僅著墨於少數大家身上,如錢謙益、吳偉業等人之研究;或致力於「仕清明臣」群體之共性研究,範圍廣泛,卻缺乏細緻性的描繪。對個別仕清明臣之文人研究,較乏深入探討。
本文試圖突破上述研究困境,以曹溶為研究對象,探討仕清明臣在易代之際的內心世界,擺脫以往對降清者的道德枷鎖與刻板印象,還其本真的面目。並結合曹溶之文學、史學與譜錄等著作,而不單是集中於詞作上探析作者,乃以較為全方位的觀點審視其國變後之心靈與生命史。
由明臣、清臣至隱士的身分轉化與相互交織,曹溶藉由不同形象以呈現其自我認同感。同時,透過文史之作與蒐藏古物的嗜好,傳承故有之文化,以示其對文化之認同感。
本文論述有四大方向:
首先,以「仕清明臣」的身分為切入點,探討曹溶在明臣、清臣身分轉化上的內心掙扎。先探究明清易代之際,曹氏何以選擇出仕清朝?入清為官後,一方面富含抱負地積極從政,一方面飽嚐仕途上的憂患得失,造成他內在的矛盾與懊悔,漸感倦仕。
其次,聚焦於「清臣」之身分,歷敘其仕宦經驗,起先在京師尚獲重用,其後官途顛躓,一路由廣東外放至山西,再到福建從軍,南來北往的行役仕宦,留下異地書寫的篇章,足以反映曹氏在地方上的建樹,與外放生涯的心路歷程。
其三,以過往「明臣」身分為線索,呈現曹溶即使領取清臣的新身分,卻未曾忘記過往的舊身分,藉由故有的明臣身分以表達其懷想明室的情懷。透過回憶之詩文,以追尋故我、故舊與故國。此外,在歸隱鄉里之詩文中,曹溶更欲塑造「隱士」與「遺民」的形象,退隱倦圃,堅辭不受朝廷徵召,悠遊山林,意欲擺脫以往清臣的官宦形象。
最後,以文化認同的方式,呈現曹溶對漢族、明朝故有文化的依戀,及盡心傳承、護持傳統的熱誠。其中包括錄存明史、搜羅金石書畫、編輯藏書目錄等等,以示對古文化之愛護。另外對文學的提倡,亦不遺餘力,獎勵後進,以詩詞聞名於世,於清初文壇頗有影響力。
綜合四大方向,展現曹溶歷經國變後,透過身分與文化認同的方式,以找尋自我定位與價值,漸次消解政治、生命巨變所帶來的困阨與磨難,獲得其安身立命之道。
After the falling of Ming dynasty, literatus faced the life-and-death situation, and chose to become government officials or hermits. Some of “Ming chen” decided to serve as government officials of Qing dynasty. So we call them “Shi Qing Ming chen”because they served two dynasties. Earlier studies of the “Shi Qing Ming chen”usually gave unfair evaluations since “Shi Qing Ming chen” were considered as renegades of the Ming dynasty. Even nowadays, scholars have noticed the contributions and effects of “Shi Qing Ming chen” from politics, literature, history to culture in early Qing dynasty. But most studies were focused only on the few famous literatus like Qian Qianyi or Wu Weiye. Others focused their efforts on common aspects of “Shi Qing Ming chen” without detail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fact, there are less further studies on individuals of “Shi Qing Ming chen”.
This dissertation hopes for a breakthrough. We focus on Cao Rong himself, as individual study, discussing the inner world of “Shi Qing Ming chen” during the Ming-Qing transition. In order to get rid of stereotypes of the traitor and present the real image of Cao Rong himself. Not only studying on his lyrics, but also discussing his works of literature, history and directory. Therefore, we can observe Cao Rong’s inner sides and history of his life from all the aspects since the fall the Ming dynasty.
From Ming chen, Qing chen to the hermit, Cao Rong used different images to construct his self-identity. Besides, he expressed the cultural identity through the writings of literature, history, and collecting antiques.
This dissertation analyses four subjects.
First of all, the main focus is on “Shi Qing Ming chen”. We discuss the identity shift of Cao Rong and the struggle of his inner world. And then, why did he choose to serve Qing? After serving 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he was active in politics. On the other hand, his political career was not very smooth. He was in a dilemma of retreat for the official.
Secondly, we put our attention on “Qing chen”. Narrating his history of the official one by one. He was promoted during the capital period. After that, he was demoted to Guangdong and Shanxi, and then joined the army in Fujian. During the traveling of service, he wrote fruitful works of literature, presenting his impact on the places of exile, and the journey of his inner world.
Third, focusing on the identity of the past, “Ming chen”. Even Cao Rong already accepted the new identity, he never forgave the past one. the identity of “Ming chen”, reminded him the sincerity toward the Ming dynasty. By writing the experience of the past, he searched for remembrances of himself, old friends and Ming dynasty. In addition, during his later years in hometown , Cao Rong tried to reconstruct his image as a hermit or Ming loyalist. Retreating to “Juan pu”, he refused to recruit from the Qing. Late in his life, he wanted to find the freedom of himself and threw off the image of the “Qing chen”.
Finally, by way of cultural identity, Cao Rong had shown his emotional attachment on Han and Ming culture. He devoted his energies to inherit and save the old culture, inclusively compiling Ming history, collecting Jinshi texts, books and paintings, and editing catalogs. In addition, he had been enthusiastic about promoting literature 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 He was famous by his works of poems and lyrics. During the early Qing period, Cao Rong had great influence on literature.
In conclusion, this dissertation shows that after the Ming-Qing transition, Cao Rong found a way to settle down his identity and value by identifying self and culture. He gradually reduced the sufferings from the politics and changes of life. Finally, he found a settled place for a quiet life.
ㄧ、核心文本

(一)詩集
曹溶:《靜惕堂詩集》,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冊45
曹溶:《靜惕堂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1996,集部,冊198
曹溶:《曹倦圃未刻編年佚詩》,不分卷,清抄本,收入廣東省立中央圖書館編:《中國古籍珍本叢刊・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卷》,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5,冊51
曹溶:《德藻堂詩集》,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
曹溶:《曹秋岳詩》,收入魏憲編:《皇清百名家詩》,黃秀文,吳平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稀見叢書匯刊》,北京:北京圖書館,2006
曹溶:《靜惕堂詩》,收入王相編:《十家詩鈔》,清道光十年(1830)秀水王氏信方閣刊本,http://www.cadal.zju.edu.cn/book/06211282/1/search@query=十家詩鈔,type=all,tag=,publisher=

(二)詞集
曹溶:《靜惕堂詞》,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冊45
曹溶:《靜惕堂詞》,張宏生編:《清詞珍本叢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冊1
曹溶:《靜惕堂詞》,收入陳乃乾編:《清名家詞》,上海:上海書店,2002,冊1
曹溶:《寓言集》,聶先、曾王孫編《百名家詞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冊1721

(三)尺牘與詩文集
胡泰編選:《倦圃曹秋岳先生尺牘》,清初含暉閣刊本,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
茅復編:《曹李尺牘合選》,《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古籍珍本叢刊》,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2,冊107
曹溶:《荔枝吟》,收入陳紅彥、謝冬榮、薩仁高娃編:《清代詩文集珍本叢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冊64

(四)史集
曹溶:《崇禎五十宰相傳》,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
1996,史部,冊119
曹溶:《崇禎五十宰相傳》,收入《叢書集成續編》,台北:新文豐,1989,史
地類,冊253
曹溶:《明漕運志》,收入曹溶編《學海類編》,台北:藝文,1967,冊41

(五)譜錄與類書
曹溶:《古林金石表》,收入《石刻史料新編》,台北:新文豐,1979,第二輯,考證目錄題跋類,冊20
曹溶:《古林金石表》,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南:齊魯書社,2001,史部,冊278
曹溶:《靜惕堂宋元人集書目》,收入《叢書集成續編》,台北:新文豐,1989,總類,冊2
曹溶:《流通古書約》,收入《知不足齋叢書》,台北:藝文,1966,冊12
曹溶:《硯錄》,收入《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1985,應用科學類藝術類,冊48
曹溶:《倦圃蒔植記》,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1996,子
部,冊82
曹溶:《倦圃蒔植記》,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子部,譜錄類,冊1119
曹溶編:《學海類編》,台北:藝文,1967

二、古籍文獻

(一)經部
春秋・孔子及弟子編,楊伯竣譯註:《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80
春秋・左丘明著,竹添光鴻箋:《左傳會箋》,台北:天工書局,1998
魏・王弼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宋・朱熹集註:《詩集傳》,北京:中華書局,1958
宋・朱熹撰:《四書集註》,台北:學海出版社,1999
明・沈萬鈳:《詩經類考》,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1996,冊62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局,1965
清・王引之:《經義述聞》,南京:江蘇古籍處出版社,1985


(二)史部
春秋・左丘明撰,楊伯峻編注:《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95第5刷
漢・司馬遷撰:《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62
漢・劉向編,王守謙等譯注:《戰國策全譯》,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
晉・陳壽著,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1
梁・宗懍撰,宋金龍校注:《荊楚歲時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
唐・李延壽:《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
元・馬端臨撰:《文獻通考》,北京:中華書局,1986
元・脫脫等撰:《金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1刷
明・李侃等纂修:《(成化)山西通志》,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217》,濟南,齊魯書社,1996
清・李天根輯:《爝火錄》,收入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灣文獻叢刊》,台北:台灣銀行,1972,冊177
清・李元度纂:《清先正事略選》,收入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灣文獻叢刊》,台北:台灣銀行,1964,194種
清・陳衍編:《福建通志列傳選》,收入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灣文獻叢刊》,台北:台灣銀行,195種
清・李桓纂:《清耆獻類徵選編》,收入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灣文獻叢刊》,台北:台灣銀行,1964,230種
清・計六奇編:《明季北略》,收入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灣文獻叢刊》,台北:台灣銀行,1972,冊275
清・張岱:《石匱書後集》,收入《台灣文獻叢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0,冊282
清・不著撰者:《偏安排日事蹟》,收入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灣文獻叢刊》,台北:台灣銀行,1972,冊301
徐世昌纂:《清儒學案小傳》,收入《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冊5清・錢林輯,清・王藻編:《文獻徵存錄》,收入《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冊11
清・李集輯:《鶴徵前錄》,收入《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冊13
清・秦瀛輯:《己未詞科錄》,收入《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冊14
清・王晫:《今世說》,收入《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冊18
清・王士禛:《感舊集》,收入《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冊24
清・王士禎撰,清・盧見增補傳:《漁洋山人感舊集》,收入《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台北:明文書局,1985,冊27
清・盧見曾:《感舊集小傳拾遺》,收入《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冊27
清・顏光敏輯:《顏氏家藏尺牘》,收入《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冊29
清・吳修編:《昭代名人尺牘小傳》,收入《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冊30
清國史館編:《貳臣傳》,收入《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冊57
清・蔣寶齡:《墨林今語》,收入《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冊73
清・錢儀吉纂錄:《碑傳集》,收入《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冊106
蔡冠洛編纂:《清代七百名人傳》,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冊194
清・阮元編:《廣東通志》,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冊673
清・張廷濟:《清儀閣所藏古器物文》,冊10,張廷濟手拓手寫本,京都大學藏
清・徐鼐:《小腆紀年附考》,北京:中華書局,1957
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北:台灣商務,1965
清・王先謙:《漢書補注》,台北:商務印書局,1968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清・李瑞鍾纂:《常山縣志》,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209》,台北:成文
出版社,1975
清・錢軹等撰:《甲申傳信錄》,上海:上海書店,1982
清・彭孫貽:《流寇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清・鄭廉:《豫變紀略》,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
清・唐執玉等監修:《畿輔通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史部,冊506
清・劉健:《庭聞錄》,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
清・談遷著,張宗祥校點:《國榷》,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2刷
清・黎中輔纂:《大同縣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清・沈冰壺:《重麟玉冊》,收入《台灣文獻匯刊》,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第1輯,冊1
清・顧祖禹撰,賀次君、施和金點校:《讀史方輿紀要》,北京:中華書局,2005
清・嵇曾筠編纂:《雍正浙江通志》,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省志輯浙江冊6
清・黃鴻壽:《清史紀事本末》,臺北:三民書局,1959
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編:《明清史料》,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丙編,冊3
中華書局編:《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冊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編:《乾隆朝上諭檔》,北京:檔案出版社,1991,冊8
李秉新等校勘:《清代野史大觀》,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史語所藏:《內閣大庫檔案》,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
張偉仁編:《明清檔案》,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聯經出版,1986,冊1



(三)子部
戰國・韓非子著,清・王先慎撰:《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3第2刷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晉・鳩摩羅什譯;唐・玄奘譯,徐衡譯注:《金剛經・心經》,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3
南朝宋・劉義慶撰,徐震堮箋:《世說新語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8刷
宋・王鞏:《聞見近錄》,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
宋・王觀國撰,田瑞娟點校:《學林》,北京:中華書局,1988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第2刷
宋・洪适:《隸釋》,上海:上海書店,1985
明・郁逢慶:《書畫題跋記》,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子部,冊816
清・錢謙益:《絳雲樓書目》,伍崇曜校:《粵雅堂叢書》,收入《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局,1965,冊54
清・孫承澤:《庚子銷夏記》,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北商務,1983,子部,冊826
清・王士禎撰,勒斯仁點校:《池北偶談》,北京:新華書局,1997第3刷
清・金埴:《不下帶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2刷


(四)集部
戰國・屈原等人撰,黃靈庚:《楚辭章句疏證》,北京:中華書局,2007
東晉・陶淵明著,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5刷
南朝・江淹著,胡之驥注:《江文通集彙注》,北京:中華書局,1984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87
南朝梁・劉勰著,王更生譯:《文心雕龍讀本》,台北:文史哲出版,1999年第7刷
唐・杜甫撰,蕭滌非主編:《杜甫全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唐・杜甫撰,張忠綱選注:《杜甫詩選》,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2刷
唐・高適著,孫欽善校注:《高適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唐・韓愈著,錢仲聯集釋:《韓昌黎詩繫年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宋・蘇軾著,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
宋・蘇軾著,王文誥輯注:《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
宋・蘇軾撰,孔繁禮,劉尚榮選注:《蘇軾詩詞選》,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第2刷
宋・陸游撰,黃逸之選註:《陸游詩》,上海:商務印書館,1931
宋・謝翱:《西臺慟哭記》,見《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集部,冊127
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5刷
明・陶奭齡:《賜曲園今是堂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編纂委員會:《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集部,冊80
明・袁宏道著,錢伯城箋校:《袁宏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清・王鐸:《擬山園選集》,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冊7
清・吳偉業著,李學穎集評標校:《吳梅村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清・吳偉業:《梅村家藏稿》,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冊29
清・龔鼎孳:《定山堂詩集》,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冊50
清・姚文然:《姚端恪公全集》,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冊75
清・周篔:《采山堂記》,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冊83
清・魏禧:《魏叔子文集外篇》,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冊92
清・潘耒:《遂初堂詩集》,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冊170
清・汪森:《小方壺存稿》,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冊185
清・熊文舉:《雪堂先生集選》,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集部,冊33
清・熊文舉:《熊雪堂先生文集》,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社,1988,冊112
清・俞右吉:《俞漸川集》,收入於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編:《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9,集部,冊13
清・黃宗羲:《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清・歸莊:《歸莊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清・朱彝尊撰,王利民、胡愚等點校:《曝書亭全集》,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清・張岱撰,馬興榮點校:《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清・沈德潛選:《古詩源》,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2刷
清・汪孟鋗:《厚石齋集》,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冊348
清・謝章鋌:《賭棋山莊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冊1735
清・王國維著,謝維揚、房鑫亮主編:《王國維全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清・沈雄編纂,清・江尚質增輯:《古今詞話》,上海:新華書店上海發行所,1987
清・聶先、曾王孫編:《百名家詞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集部,冊1721
清・沈德潛編:《清詩別裁集》,石家莊:河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清・阮元編:《兩浙輶軒錄》,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集部,冊1683
清・潘衍桐輯:《兩浙輶軒續錄》,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總集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冊1685
清・沈季友編:《檇李詩繫》,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總集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冊1475
清・陳廷焯著,杜維沫校點:《白雨齋詞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3刷
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79第2刷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六朝文・全漢文》,北京:中華書局,1985
徐世昌編:《晚晴簃詩匯》,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集部,冊1629
陳乃乾輯:《清名家詞》,上海:上海書店,1982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全清詞編纂研究室編:《全清詞・順康卷》,北京:中華書局,2002
王守華、趙山、吳進仁選注:《漢魏六朝詩一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三、近人論著

(一)專書及專書論文(按作者筆畫排列)

1、仕清明臣之研究
丁功誼:《錢謙益文學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王于飛:《吳梅村生平創作考論》,重慶:重慶出版社,2003
王成勉:《氣節與變節¬—明末清初士人的處境與抉擇》,台北:黎民文化,2012
白一瑾:《清初貳臣士人心態與文學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朱天曙:《周亮工及其印人傳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周法高:《錢牧齋、吳梅村研究論文集》,台北:國立編譯館,1995
吳朝勇:《吳梅村生平及其詩史之研究》,臺北:學海出版社,1987
孫之梅:《錢謙益與明末清初文學》,濟南:齊魯書社,1996
孫利平:《吳偉業其人與明清文化傳播》,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11
張玉興《明清之際的探索》,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張永剛:《明末清初黨爭視域下的錢謙益文學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
張仲謀:《懺悔與自贖--貳臣人格》,北京:東方出版社,2009
陳岸峰:《甲申詩史--吳梅村書寫的一六四四》,香港:中華書局,2014
曹秀蘭:《曹溶詞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0
葉君遠:《清代詩壇第一家--吳梅村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2
裴世俊:《錢謙益詩歌研究》,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1
劉剛:《清初流人陳之遴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劉麗:《清初京師貳臣詩人研究》,哈爾濱:黑龍江出版社,2013
謝正光:《清初詩文與士人交游考》,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嚴志雄Lawrence C. H. Yim: ''The Poet-historian Qian Qianyi”,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9
嚴志雄:《錢謙益:〈病榻消寒雜咏〉論釋》,台北:聯經出版社,2012
嚴志雄:《牧齋初論集---詩文、生命、身後名》,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8

2、文史與其他專著
大木康:《冒襄和影梅庵憶語》,台北:里仁書局,2013
丁國祥:《復社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6
王毅:《園林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田曉菲:《神游---早期中古時代與十九世紀中國的行旅書寫》,北京:三聯書店,2015
白謙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嬗變》,北京:三聯書店,2016年3刷
宇文所安著,鄭學勤譯:《追憶》,北京:新華書局,2004
朱則杰:《清詩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朱麗霞:《明清之交文人游幕與文學生態---以徐渭、方文、朱彞尊為個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艾治平:《清詞品讀》,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
李瑄:《明遺民群體心態與文學思想研究》,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9
李靈年、楊忠編:《清人別集總目》,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何冠彪:《生與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擇》,台北:聯經,2005初版二刷
何國慶編:《萬曆駕到》,台北:遠流出版,2016
吳旻旻:《香草美人文學傳統》,台北:里仁書局,2006
吳熊和:《吳熊和詞學論集》,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
林文月:《文字的魅力---從六朝開始散步》,台北:有鹿文化,2016
金啟華主編:《全宋詞典故考釋辭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金鋒編:《中華野史唐朝卷》,濟南:泰山出版社,2000
時志明:《盛世華音---清代順康雍乾詩人山水詩論》,南京:鳳凰出版社,2017
馬大勇:《清初廟堂詩歌集群研究》,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高春艷:《李因篤文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張立敏:《馮溥與康熙京師詩壇》,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張宗友:《朱彝尊年譜》,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
張高評主編:《近世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新文豐圖書公司,2007
楊念群:《何處是江南--清朝正統觀的確立與士林精神世界的變異》,北京:三聯書店,2011二刷
楊海清、孫震編:《中南西南地區省市圖書館館藏古籍稿本題要》,武昌: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

陳田輯:《明詩紀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陳永明: 《清代前期的政治認同與歷史書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陳永明:《從逆寇到民族英雄---清代張煌言形象的轉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7
陳雪軍:《梅里詞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趙園:《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趙園:《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續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趙園:《易堂尋蹤:關於明清之際一個士人群體的敘述》,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
趙園:《家人父子:由人倫探訪明清之際士大夫的世界》,北京:北京大
學出版社,2015
蔣寅:《清代詩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潘光旦:《明清兩代嘉興的望族》,上海:上海書店,1991
劉利俠:《清初詠物詩研究》,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
劉金庫:《南畫北渡--清代書畫鑑藏中心研究》,台北:石頭出版有限公司,2007
臧勵龢等編:《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台北:台北商務印書局,1993
錢仲聯主編:《清詩紀事》,江蘇省:江蘇古籍社,1987-1989
錢仲聯、王運熙等編:《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二刷
霍有明:《清代詩歌發展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鍾彩鈞主編:《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情、理、欲──學術思想篇》,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9
謝國禎著:《顧寧人先生學譜》,上海:上海書店,1989
蘇淑芬:《朱彝尊之詞與詞學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
顧啟:《冒襄研究》,江蘇省: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
顧詰剛、馬太玄:《名家著述考》,北京:國家圖書館,2010
顧誠:《南明史》,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
嚴志雄:《秋柳的世界--王士禎與清初詩壇側議》,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13
嚴迪昌:《清詩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
嚴迪昌:《清詞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第三刷


(二)期刊論文(按作者筆畫排列)
王文:〈曹溶及其《流通古書約》〉,《圖書館學研究》03期,1984
王光宇:〈論康熙時期的三藩之亂〉,《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
期,1980
王兆鵬:〈懷古詠史詞〉(上),《古典文學知識》第5期,2006
王宏志:〈論貳臣〉,《社會科學研究》,2018年,第4期
王思治、劉鳳雲:〈論清初「遺民」反清態度的轉變〉,《明清史》第39卷第4期,1989
王偉勇:〈兩宋豪放詞之典範與突破---以蘇、辛雜體詞為例〉,《文與哲》第10期,2007年6月
王德毅:〈宋高宗評—兼論殺岳飛〉,《台大歷史學報》17期,1992年12月
王學玲:〈秋菊與秋決:周亮工獄中重九詩探析〉,《國文學報》56期,2014年12月
王學玲:〈苦行歷險與嚴辨華夷—清初屈大均之秦晉「宗周」游〉,《清華中文學報》第12期,2014年12月
朱則杰:〈清代詩歌中的一組特殊意象〉,《學術研究》,第6期,1994年
朱則杰:〈「明」與「清」:清代詩歌中的一組特殊意象〉,《浙江社會科學》第3期,2001
朱則杰:〈胡介家族女詩人考〉,《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卷38,2016年6月
任群英:〈志士淒涼閑處老,賦到滄桑戲為詞---讀稼軒《沁園春》止酒二首〉,《現代語文》第2期,2011年
林麗月:〈故國衣冠:鼎革易服與明清之際的遺民心態〉,《台灣師大歷史學報》30期,2002年6月
李建崑:〈論唐代元和時期流貶文人之行旅詩〉,《國立中興大學文史學報》第29期,1998年6月
李春光:〈《學海類編》初探〉,《圖書館學研究》第5期,1987年
李惠儀:〈世變與玩物—略論清初文人的審美風尚〉,《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3期,2008年9月
李瑄:〈清初五十年間明遺民群體之嬗變〉,《漢學研究》第23卷第1期,2005年6月
李碧華:〈憤懣中的雄健與淡泊——淺析曹溶詞的內容、風格和詞學見解〉,《廣西大學學報》06期,2008
沈友:〈略論我國古代官吏任用的回避制度〉,《齊齊哈爾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1996年
汪春泓:〈《漢書・朱買臣傳》箋注〉,《文學評論》5期,2001
汲言斌:〈曹溶及其《流通古書約》〉,《圖書館工作與研究》07期,2012
祁立峰:〈「寫志」還是「體物」?從江淹〈恨賦〉出發對情感賦「主觀情
感客觀化」的考察〉,《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9期,2008年7月
邱德亮:〈癖嗜文化:論晚明文人詭態的美學形象〉,《文化研究》第8期,2009年春季
柏紅秀:〈樂人身份與《江南逢李龜年》作者之爭〉,《江海學刊》6期,2014
唐碧紅:〈曹溶詞學觀及其與浙西詞派的關系新探〉,《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5期,2011
孫機:〈魏晉時代的「嘯」〉,《文史知識》7期,1983
船津富彥著,董炳月譯,范子燁審訂:《關於魏晉文學中的「嘯傲」》8期,2018年8月
陳開林:〈《明人小傳》辨偽〉,《文獻雙月刊》第3期,2017年5月
陳斌:〈廣陵詩人朱曰藩文學交游考述〉,《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62期,2010年
陳學霖:〈明朝「國號」的緣起及「火德」問題〉,《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50期,2010
張火慶:〈評阮籍的生活情調〉,《鵝湖月刊》37期,1978年7月
張升:〈馮銓史事雜考〉,《清史研究》第3期,1998年
張兵、張毓洲:〈清代文字獄的整體狀況與清人的載述〉,《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6期,2008年11月
張宏生:〈師承授受與浙西立派——曹溶與吳陳琰〉,《古典文獻研究》,2008年
張高評:〈王昭君和親故事與宋詩之創造思維〉,《國文學報》,第50期,2011年12月
曹秀蘭:〈清初浙西詞派先驅曹溶的遺民心態——從曹溶拒試博學鴻儒談起〉,《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02期,2013
曹秀蘭:〈論清初浙西先驅曹溶的詞學思想〉,《蚌坿學院學校》03期,2013
楊大衛:〈汪孟鋗〈題本朝詞十首〉析探〉,《詩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58卷,2013年3月
楊正顯:〈「明亡之因」的追論與議定〉,收入《明史研究》第26期,2016年6月
楊海英:〈清初『故國之思』現象解讀〉,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清史叢刊》,北京:中華書局,2001,2000年號
劉仲華:〈孫承澤生平及其學術思想〉,發表於《北京古都風貌與時代氣息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6月
薛龍春:〈王鐸的生卒時間〉,《中國書畫》7期,2007年
廖肇亨:〈從懺悔到救度:「沉淪、懺悔與救度:中國文化的懺悔書寫」專輯導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8卷第2期,2008年6月
鄧小軍〈陶淵明書甲子辨—陶淵明詩文書國號、書年號、書天子、書甲子之考察〉,《中國文化》第29期,2009年春季號
暴鴻昌:〈明代內閣組合類型述略〉,《明史研究專刊》第10期,1992年10月
韓恒煜:〈陳名夏『南黨』案述略〉,《清史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6,第
7輯
羅一星:〈 清初兩藩踞粵的橫徵暴斂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嶺南文史》1期,1985

(三)學位論文(按出版年代排列)

1、碩士論文
李丙鎬:《錢謙益文學評論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
黃錦珠:《吳梅村敘事詩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85
朱治夫:《吳偉業(一六零九至一六七二)仕清與歸隱之研究》,香港:香港大學文學碩士論文,1993
陳光瑩:《吳梅村諷諭詩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1995
黃色芬:《華北仕清漢官與明遺民的出處》,台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7
李蘊娜:《曹溶《靜惕堂詞》研究》,香港:香港大學碩士論文,2000
陳美娟:《吳梅村詩世變書寫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盧俊吉:《吳梅村詩史研究》,台北:台北市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林婉瑜:《儒士.貳臣.收藏賞鑒家--孫承澤(1592-1676)之生活.繪畫品味與影響》,桃園: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2004
張嫣修:《清國史傳貳臣傳與欽定續通志・貳臣傳之比較研究》,台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
顧世嚴:《清初貳臣詞研究》,杭州:浙江大學碩士論文,2005
王星慧:《曹溶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7
平志軍:《周亮工生平思想及其散文創作研究》,鄭州:鄭州大學碩士論文,2007
孟晗:《周亮工年譜》,桂林:廣西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07
林佑伊:《龔鼎孳出仕三朝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黃淑婷:《生命的安頓——龔鼎孳交遊詩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郭羽:《周亮工及其詩歌研究》,南京:南京師大範學碩士論文,2007
翁榕翎:《曹溶詞靜惕堂詞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郭銳:《曹溶詞選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08
唐碧紅:《曹溶交游與詞作關系研究》,重慶:西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9
唐先進:《曹溶詞研究》,重慶:西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9
饒芷瑄:《陳之遴徐燦夫婦生平及其詩詞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林欣怡:《錢謙益論詩絕句證析》,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10
唐惟詩:《龔鼎孳《定山堂詩餘》研究》,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2010
范雪菊:《陳之遴與浮雲集研究》,瀋陽:遼寧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11
陳建銘:《錢謙益〈西湖雜感〉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
何麗娟:《梁清標及其詞研究》,重慶:西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
周玉琴:《陳之遴詩詞研究》,瀋陽:遼寧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
梁雅英:《吳偉業詞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
葉佩蓉:《仕清文人之不遇詠懷-周亮工及其仿陶書寫研究》,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
陸一中:《曹溶鑒藏研究》,杭州: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史論係碩士論文,2013
馮薇:《陳之遴與浮雲集研究》,瀋陽:東北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13
楊中薇:《論吳偉業的遺民製作──《臨春閣》與《秣陵春》劇作中的「物」、「才女」與「離魂」》,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張濤:《梁清標及其蕉林詩集研究》,瀋陽:遼寧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3
張晶晶:《李呈祥及其東村集研究》,石家莊:河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4
李西:《張縉彥詩歌研究》,瀋陽:遼寧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5
李儀:《陳名夏及其詩歌創作研究》,合肥:安徽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5
林敬欽:《歷史上貳臣書家書藝研究─以趙孟頫與王鐸為例》,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

2、博士論文
廖美玉:《錢牧齋及其文學》,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
王學玲:《明清之際辭賦書寫中的身分認同》,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2
焦中棟:《論錢謙益的明代文學批評》,杭州: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5
朱天曙:《周亮工及其印人傳研究》,南京: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所博士學位論文,2006
張金環:《論吳偉業的詩史觀--兼論與梅村體之關係》,北京:首都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6
李欣錫:《錢謙益明亡以後詩歌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7
劉磊:《朱彝尊詩學理論研究》,瀋陽:遼寧大學文藝學博士論文,2007
孫淑芳:《世變與風雅──周亮工《尺牘新鈔》編選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2008
朱莉美:《錢謙益詩歌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萬國花:《詩家與時代:龔鼎孳及其詩論、詩歌創作研究》,上海: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11
崔曉新:《朱彝尊交遊考論》,濟南:山東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論文,2012
陳孟君:《藥病為喻的精神史--以錢謙益為中心的考察》,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2013
鄧妙慈:《龔鼎孳文學研究》,天津:南開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14
劉剛:《順治朝東北貳臣流人和方外流人研究--以陳之遴和苗君稷為個案的考察》,長春: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獻學,博士論文,2014
李文玉:《崇禎五十相研究》,長春:吉林大學歷史學博士論文,2016


四、網路資源

清・周之恆繪,清・曹溶、朱彞尊、周之恆著:《倦圃圖二十咏》,取自http://book.kongfz.com/6013/1014031322/(瀏覽日期:2019年1月10日)
清・林時對:《荷揷叢談》,清康熙間清稿本,見CADAL古籍圖書,取自http://www.cadal.zju.edu.cn/book/02020436/1
清・李集輯:《鶴徵錄》,北京大學藏,見CADAL古籍圖書,取自http://www.cadal.zju.edu.cn/book/02030155/1/search@query=鶴徵,type=all,tag=,publisher=
清・余懷:《板橋雜記》,北京大學圖書館藏,辦香閣抄本,取自 https://archive.org/stream/02086831.cn#page/n70/mode/2up
清・顧炎武《明季實錄》,收入《亭林遺書》本,大陸清華大學藏, 取自
http://www.cadal.zju.edu.cn/book/01024839/1/search@query=明季實 錄,type=all,tag=,publisher=
清・王靄、劉士銘編:《朔平府志》,清雍正十一年刻本,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取自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131510&page=1
清・許瑤光輯:《嘉興府志》,清光緒三至四年刊本,日本早稻田圖書館藏, 取自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ru05/ru05_01574/
清・黎中輔纂:《大同縣志》 (北京市: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 2011),取自《中國方志庫》
倪孟安、黃咨玄、劉威志整理:〈學人專訪:嚴志雄教授訪談錄〉,《明清研究通
訊》,2010年6月15日。http://mingching.sinica.edu.tw/newsletter/008/interview-yim.htm(瀏覽日期:2018年12月2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