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電視媒體頻道產業之娛樂性節目評選探討
書刊名:醒吾學報
作者:戴佩龍潘文菁林添勝
作者(外文):Tai, Pei-lungPan, Wen-chingLin, Tine-sheng
出版日期:2022
卷期:66
頁次:頁115-140
主題關鍵詞:電視媒體收視率三角形模糊數模糊多評準決策TV channelRatingTriangular fuzzy numberFuzzy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06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臧國仁(20090700)。關於傳播學如何教的一些創新想法與作法--以「傳播理論」課為例。課程與教學,12(3),241-2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盛治仁(20050700)。電視談話性節目研究--來賓、議題結構及閱聽人特質分析。新聞學研究,84,163-2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管中祥(2010)。政媒聯手下的公共事務無能症。新使者,121,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Klir, G. J.、Wang, Z.、Harmanec, D.(1997)。Constructing fuzzy measures in expert systems。Fuzzy Sets and Systems,92(2),251-264。  new window
5.林照真(20090400)。電視新聞就是收視率商品--對「每分鐘收視率」的批判性解讀。新聞學研究,99,79-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hen, Y. C.(2002)。An application of fuzzy set theory to the extern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distribution centers in logistics。Soft Computing,6(1),64-70。  new window
7.Chen, S. H.(1985)。Ranking fuzzy numbers with maximizing set and minimizing set。Fuzzy Sets and Systems,17,113-129。  new window
8.Zadeh, L. A.(1975)。The Concept of a linguistic variabl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pproximate reasoning。Information Sciences,8(3),199-249。  new window
9.Chang, P. L.、Chen, Y. C.(1994)。A fuzzy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ethod for technology transfer strategy selection in biotechnology。Fuzzy Sets and Systems,63(2),131-139。  new window
10.李美華、黃詩芸(20090700)。臺灣無線數位電視之競爭策略與節目規劃。傳播與管理研究,9(1),65-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Zadeh, L. A.(1975)。The Concept of a Linguistic Variabl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pproximate Reasoning。Information Sciences,8(4),301-357。  new window
12.Kim, K.、Park, K. S.(1990)。Ranking Fuzzy Numbers with Index of Optimism。Fuzzy Sets and Systems,35(2),143-150。  new window
13.王婷玉(19990100)。多頻道電子媒體環境裡的忠誠閱聽人--收視率調查新技術與重複收視率。廣播與電視.政大,13,23-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Webster, James G.、Wakshlag, Jacob J.(1983)。A Theory of Television Program Choice。Communication Research,10(4),430-446。  new window
15.Dubois, Didier、Prade, Henri(1978)。Operating on Fuzzy Numb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9(6),613-629。  new window
16.丁榮國(19990900)。電視收視率量與質的探討。復興崗學報,67,191-2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蔡淑瑜(2003)。收視率的三角習題。媒體識讀教育月刊,28,1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葳威(19990700)。虛擬閱聽人?從回饋觀點分析臺灣地區收視/聽率調查的現況:以潤利、紅木、尼爾遜臺灣公司為例。民意研究季刊,209,89-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照真(2004)。戳破收視率的神話。天下雜誌,309,92-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美琪(19980700)。廣告代理業如何應對新興廣告媒體--以有線電視為例。廣告學研究,11,37-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徐村和(19980800)。模糊德菲層級分析法。模糊系統學刊,4(1),5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素華、施心慧、岳心怡、曹偉玲(19991000)。收視率現形記。廣告雜誌,101,50+52-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郭東益(20040700)。以製片角度談電影產製:從好萊塢製片人與美國商業電影談起。傳播與管理研究,4(1),85-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方念萱(20010400)。評有關「全球化傳播研究」的新地圖權力學。新聞學研究,67,141-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石番(19841200)。電視廣告之研究。新聞學研究,34,161-2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Zadeh, Lisa A.(1965)。Fuzzy Set。Information and Control,8(3),338-353。  new window
27.鄧振源、曾國雄(19890700)。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中國統計學報,27(7),13767-137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朱羽君、殷樂(2001)。減壓閥:電視娛樂節目--電視節目形態研究之一。現代傳播,2001(1),92-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林建設、李宗君(2011)。論我國電視綜藝節目的型態嬗變。新聞天地,5,222-2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定邦(19950100)。電視會說話?淺談電視符號學的概念。隔空教育論叢,7,61-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許碧芳、褚惠萍(20091200)。建立電視臺戲劇節目外製單位之評選模式--德菲法與層級分析法之運用。傳播管理學刊,10(2),38-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曾曉煜(20050100)。多頻道競爭市場之節目多樣化分析。傳播與管理研究,4(2),57-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楊長林、黃榮華、梁曉芳(20081200)。最適化電視節目排程之研究。廣播與電視.政大,29,135-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Frutkin, A. J.(2005)。TV a turn-on for writers。Communication and Mass Media Complete,9。  new window
35.劉昌德(20060100)。臺灣商營電視節目內容管制的演變:結構去管制下的「內容再管制」。廣播與電視. 政大,26,77-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彭芸(1997)。有線電視成人節目的播放與管理。傳播與法律系列研討會,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1997)。臺北:政大傳研中心。189-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起惠(2005)。收視率與頻道授權費:一個電視民粹化的悖論。有線暨衛星廣播電視產業營運議題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 。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雅甄(2019)。台灣電視節目之關鍵成功因素探討。健康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嵩音(1995)。有線電視之收視調查。政大新聞教育六十週年慶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柯裕棻(2003)。從「霹靂火」看台灣電視文化。文化批判論壇,柯裕棻(主持人)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梁世武、魯世萍(2000)。收視率調查及電視廣告販售關係之研究。邁向21世紀台灣廣告發展趨勢學術研討會。世新大學公共傳播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陳世敏、賴國洲、張平、方乃崙(1986)。電視收視率調查與電視媒體、廣告分配、節目企劃製作之關聯性研究。臺北:行政院新聞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關尚仁、吳翠珍(1994)。電視事業節目品質管理研究報告。台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幼琍、林美惠(1994)。大陸有線電視節目現況與法規政策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幼琍、蔡琰(1994)。好節目的認定及電視時段的分配研究報告。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曾國峰(2005)。公共電視發展的危機或轉機?從數位內容與文化創意產業談起 (計畫編號:NSC94-2412-H-004-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莊國榮(2003)。通訊傳播法規整合之研究 (計畫編號:NSC92-2414-H-004-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關尚仁(2001)。電視節目劇本寫作工作坊 (計畫編號:NCS90-2015-S-004-0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江佳霖(2007)。閱聽人價值觀與收視韓劇的相關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顏雅玲(2005)。從創造文化經濟的角度論台灣戲劇產業之革新--以韓劇發展模式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宏毅(1992)。生活型態與電視觀賞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市居民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嘉珮(2007)。台灣地區X世代電視閱聽眾生活型態及電視節目使用與滿足之初探(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佳宜(2008)。台南縣市大學生收看電視運動節目的動機與行為及滿意度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昭君(2003)。我國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學生應具備專業能力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文俊(2004)。從區位理論探討我國數位有線電視頻道規劃與使用者滿意度(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鍾起惠(1995)。多頻道環境觀眾收視行為之研究:以有線電視新店經營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照真(2007)。收視率新聞學--台灣電視新聞商品化歷程之探析與批判(博士論文)。世新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懿驊(2005)。大學生與娛樂新聞節目:使用與滿足研究的延伸(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耀竹(1994)。一個模糊多評準決策方法之構建及其應用(博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宜蓁(2003)。收視率於廣告主、廣告代理商、媒體購買公司的電視媒體購買策略應用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家平(2007)。台灣女性韓劇迷的收視經驗及認同過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鄧孔彰(2002)。台灣唱片公司甄選新藝人決策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宜真(1999)。傳播科技人才能力需求與學程設計原則:修正式德菲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思慧(2004)。閱聽眾之知覺品質與品牌聯想影響收視行為之研究--以有線電視新聞頻道為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蔡安怡(1999)。台灣有線電視多系統經營者經營策略比較研究--以東森媒體事業群、和信傳播集團為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魏宏展(2002)。收視質於廣告媒體企劃之應用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焦志方(2020)。從烹飪到綜藝:台灣美食節目的製播發展探索(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程淑如(2019)。兩岸電視劇經營策略與市場布局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澤藍(1997)。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收看電視節目的動機﹑收視行為及社會興趣之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書郁(2011)。商業電視台海外劇片採購評選模式之建立與應用--以韓劇為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積慶(2008)。跨國電視,在地消費--論台灣青年觀眾之美國影集收視經驗(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邱一峰(2008)。台灣觀眾收視評價與收視率關聯性之分析:以政論談話性節目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施炳通(2006)。行動電視產業價值鏈與台灣行動電視營運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治偉(2006)。數位電視節目製作技術報告--以民視製作「數位新生活」為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郭儀風(2006)。教育電台廣播新聞英譯自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董文榮(2003)。收視行為記錄器之設計與研究(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簡森垣(2006)。台灣地區收視率調查產業之比較研究--台灣基礎國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與AC尼爾森之比較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文燕(2011)。應用平衡計分卡評選非商業電視台節目策略(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宗諭(2009)。偶像劇收視價值:階層模式與類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嘉明(2005)。影視節目市場展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謝明昕(2009)。流行音樂類型電台節目主持人之資訊尋求行為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蕭如涵(2008)。以資源基礎理論分析台灣電視台策略聯盟現況(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賴祥蔚(2003)。廣播節目企劃與電台經營--培養全方位廣播人。台北: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芸、鍾起惠(1997)。有線電視與觀眾。臺北:廣電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Abdel-Kader, M. G.、Dugdale, D.、Taylor, P.(1998)。Investment decisions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England: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  new window
4.Taha, H. A.(1997)。Operations Research。New Jersey:Prentice-Hall。  new window
5.Zimmermann, H.-J.(1996)。Fuzzy Set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Boston:Dordre。  new window
6.Pringle, P. K.、Starr, Michael F.、McCavitt, William E.(1999)。Electronic Media Management。Focal Press。  new window
7.Beville, H. M. Jr.(1988)。Audience ratings: Radio, television, and cable。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new window
8.林道燊(2011)。電視媒體產業概況。台北:IBT台灣工業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Howard, H. H.、Kievman, M. S.(1983)。Radio and TV Programming。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new window
10.林育卉(2006)。媒體的魔戒--收視率迷思。台北:財團法人廣電基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念中、劉立行、陳清河(1996)。電視節目製作。台北:五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彭芸(20040000)。匯流時代的電視產業及觀眾。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翁秀琪(1996)。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Chen, S. J.、Hwang, C. L.(1992)。Fuzzy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Springner-Verlag。  new window
15.Eastman, S. T.、Ferguson, D. A.(2001)。Broadcast Cable Web programming: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Wadsworth Thomson Learning。  new window
16.Nightingale, V.、Ross, K.(2003)。Critical readings: Media and audiences。  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吳知賢(2002)。台灣電視綜藝節目內容的探討,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B-091-046.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玟(2019)。臺灣綜藝節目之關鍵成功因素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佳璋(2002)。有線電視數位化政策宜速推行,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江祥綾(20070412)。避免惡性競爭,收視調查改十五分鐘為單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11)。衛視中文台開播日期,http://baike.baidu.com/view/1305175.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紀琤(20000929)。「群星會」歌舞風華已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AGB Nielsen(2010)。AGB Nielsen media index,http://www.slideshare.net/yesonline/20100102-3662793。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Katz, E.、Blumler, J. G.、Gurevitch, M.(1974)。Utilization of mass communication by the individual。The uses of mass communications: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gratifications research。Beverly Hills, CA:Sage。  new window
2.林子儀、劉靜怡(19930000)。廣播電視內容之規範與表現。解構廣電媒體:建立廣電新秩序。臺北:澄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宇卿(20010000)。跨國廣告集團對廣告代理業的影響。臺灣的廣告發展。臺北市:學富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