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新儒家, 作為一種信仰和一種學術﹣﹣對於新儒家的認識與揣想
書刊名:鵝湖
作者:張靜如
出版日期:1991
卷期:17:4=196
頁次:頁18-31
主題關鍵詞:信仰新儒家學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90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陳其南(19890200)。東亞社會的家庭意理(ideology)與企業經濟倫理。當代,34,57-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島田虔次(19890200)。從僵化中復甦--挖掘儒學中還活著的東西 ﹝儒教﹞。當代,34,3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杭之(19880700)。評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臺灣社會研究,1(2/3),389-4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其南(19870200)。儒家文化與傳統商人的職業倫理。當代,10,54-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杭之(19880300)。韋伯理論、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的糾纏--黃進興〈迷思或事實?〉讀後。當代,23,112-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明輝(19890200)。儒學如何開出民主與科學:與林毓生先生商榷。當代,34,114-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牟鍾監(19890200)。儒學的近代命運。當代,34,46-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述先(19890300)。平心論馮友蘭。當代,35,54-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村元(19890200)。東方與西歐:交流、激發後型塑新思想。當代,34,16-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忠信(19881200)。新儒家「民主開出論」的檢討:認識論層次的批判。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4),101-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明輝(1988)。儒學如何開出民主與科學--與林毓生先生商榷。唐君毅思想國際會議。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杜念中、楊君實(1988)。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臺北:允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寅恪(1982)。金明館叢稿二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東美(1983)。新儒家哲學十八講。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策縱、楊默夫(1984)。五四運動史。臺北:龍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仁厚(1984)。新儒家的精神方向。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梁漱溟(1969)。中國文化要義。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杜維明(1989)。儒學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榮捷。講當代中國宗教思潮。陳榮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君勱(1957)。新儒家思想的發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君勱(1962)。新儒家思想的發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牟宗三。歷史哲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Cassirer, Ernst、黃漢青、陳衛平(1983)。國家的神話。台北:成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韋伯、錢永祥(1985)。學術與政治。台北:允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Kuhn, Thomas S.(1977)。The Essential Tension。  new window
15.Metzger, Thomas A.(1977)。Escape from predicament: neo-Confucianism and China's evolving political culture。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6.牟宗三(1979)。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余英時(1987)。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毓生(1983)。思想與人物。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灝(1989)。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方東美(1983)。原始儒家道家哲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Kuhn, Thomas Samuel(1970)。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22.牟宗三(1980)。政道與治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林毓生。殷海光先生一生奮鬥的永恆意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毓生(1988)。新儒家在中國推展民主與科學的理論面臨的困境,東亞哲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灝(1989)。新儒家與當代中國的思想危機。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台北:聯經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曉康(1989)。「呼喚全民族反省意識--電視系列片「河殤」構想淺談」。河殤。台北:風雲時代:金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承恕(1989)。韋伯論點與東亞發展--理論與方法上的初步反省。理性化與資本主義。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杭之。走出形式主義的迷霧--韋伯理論與東亞發展。一葦集續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君毅、牟宗三、張君勱、徐復觀(1988)。中國文化與世界--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當代研究與趨向。台北:時報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金耀基(1985)。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韋伯學說的重探。現代化與中國化論集。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