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孟子.公孫丑」「知言」問題試詮
書刊名:中國文學研究
作者:蔡振豐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sai, Chen-feng
出版日期:1997
卷期:11
頁次:頁57-76
主題關鍵詞:孟子公孫丑知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68
  • 點閱點閱:80
     本文的重點在於「孟子.公孫丑」「知言養氣」章中的「知言」問題,全文的討論起始於對朱子說解的檢討。朱子認為「知言」之「言」,應指他人之言,而將「知言」解為「知人言之病」。在這個解釋中,朱子似預設「知言」是已然成德後的結果,具有現成義;但據「朱子語錄」的記錄,他又強調「知言」如格物致知,具有工夫修養之意涵。如果將朱子的解釋放在「孟子」的理論中來考慮,從「知他人之言」來行自我的存養之道,似非子「求其放心」的本意。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本文第三節先論述告子的義理系統,檢討朱解釋對告子的可能誤解,然後由告子之說對照出孟子所要表達的重點,以及他對「言」的態。第四節則由「論語」對「直」的解釋,重新詮釋「以直養」的意義,並由此討論「知」章整體的文字意涵。本文的結論趨向於將「知言」視為存養的工夫,並將「言」理解為自己之言。用意在於擺脫朱子說解的可能誤失,而由孟學的基本立場來重新詮釋此章文意。
期刊論文
1.戴君仁(1968)。「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別解。孔孟月刊,7(3),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熹。朱子語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宗羲(1985)。孟子師說。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勞思光(1986)。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岐、孫奭(2001)。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守仁、陳榮捷(1983)。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夫之(1975)。讀四書大全說。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復觀(1988)。中國思想史論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南宋)朱熹(1988)。孟子集註。孟子集註。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錢穆(1986)。墨子弟子通考。先秦諸子繫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宋)程子(1980)。孟子纂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清)焦竑(1956)。孟子正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