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儒學的當代詮釋與生命實踐的另類思考--王陽明心學與薩提爾理論之對話初探
書刊名:成大中文學報
作者:袁光儀
作者(外文):Yuan, Guang-yi
出版日期:2022
卷期:76
頁次:頁133-174
主題關鍵詞:王陽明心學薩提爾理論良知天理靈性自我宇宙生命力YangmingismSatir's theoryConscience and heavenly principleSpiritual natureUniversal life for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307
  • 點閱點閱:14
期刊論文
1.陳復(2009)。陽明子的冥契主義。陽明學刊,4,55-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復(20180600)。儒家心理學:黃光國難題正面臨的迷陣與突破。本土心理學研究,49,3-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復(2017)。心學心理學:心學如何在心理治療領域獲得突破與新生。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學報,30,7-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正凡(20101200)。錢緒山心學的生命教育:死亡經驗對其思想的反省與啟發。本土心理學研究,34,285-3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德慧(20010600)。心學--中國本我心理學的開展。本土心理學研究,15,271-3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翁開誠(20040900)。當Carl Rogers遇上了王陽明:心學對人文心理與治療知行合一的啟發。應用心理研究,23,157-2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釋見曄(20081200)。東西方心理學對話之可能--以佛性、如來藏心與薩提爾模式之對話為例。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11,125-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復(2019)。智慧諮詢的理念與實作:陽明心學對心理諮詢的啟發。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4(3),7-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崑將(20140200)。中日陽明學者對「真我」的體證比較。哲學與文化,41(2)=477,3-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包意琴、陳麗雲(20001200)。和諧中變革:易經與華人的心理輔導。本土心理學研究,14,199-2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繼立(2010)。「身體」與「工夫」:明代儒學身體觀類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意孜(2018)。阮籍及其〈詠懷詩〉之心理研究--以薩提爾理論為中心(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幼玲(2015)。薩提爾模式應用於作文教學之歷程研究(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Zimbardo, Philip G.、孫佩妏、陳雅馨(2008)。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臺北:商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宗三(1988)。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慶藩(1982)。莊子集釋。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宗羲(2005)。宋元學案。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宗羲(2005)。明儒學案。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志銳(2003)。周易大傳新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Moacanin, Radmila、江亦麗、羅照輝(1992)。榮格心理學與西藏佛教:心理分析曼荼羅。臺北: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Walsh, Roger、Vaughan, Frances、易之新、胡因夢(2003)。超越自我之道:超個人心理學的大趨勢。臺北: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Satir, Virginia、吳就君(1994)。新家庭如何塑造人。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牟宗三(1980)。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國樞、黃光國(19910000)。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崇建(2012)。麥田裡的老師。臺北:寶瓶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焦循(1977)。雕菰集。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Goldenberg, Irene、Goldenberg, H.、翁樹澍、王大維(1999)。家族治療:理論與技術。台北: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Satir, Virginia、Baldwin, Michele、李瑞玲(2001)。薩提爾治療實錄:逐步示範與解析。台北:張老師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安梧(19960000)。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臺北市:文海學術思想研究發展文教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守仁、陳榮捷(1983)。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顒、陳俊民(1996)。二曲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朱熹(1988)。四書集註。臺北:學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牟宗三(1971)。生命的學問。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光國(2017)。儒家文化系統的主體辯證。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崇建(2017)。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以好奇的姿態,理解你的內在冰山,探索自己,連結他人。臺北:親子天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行(20160000)。修身與齊家:以儒家心學為助人知識的家族治療。新北市:心理。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秀美(20050000)。陪伴:佛教諮商理論與技巧。臺北:慧炬。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郭進成、馬琇芬(2020)。學思達與師生對話:以學思達為外功、薩提爾為內力,讓教室成為沒有邊界的舞台。臺北:遠見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志強(20180000)。晚明王學原惡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Satir, Virginia、吳就君(2006)。聯合家族治療。臺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Gomori, Maria、Adaskin, Eleanor、易之新(2009)。心靈的淬鍊:薩提爾家庭重塑的藝術。張老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河合隼雄、鄭福明(2005)。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Satir, Virginia、陳文玲、Baldwin, M.、Gerber, J.、Gomori, M.、Schwab, J.(2006)。跟薩提爾學溝通。張老師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學思達團隊(2021)。薩提爾縱深對話:李崇建與學思達夥伴的提問與實踐。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勞思光(1990)。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復(2021)。轉道成知: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突圍。時報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輝誠、李崇建(2019)。教室裡的對話練習:當學思達遇見薩提爾。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王守仁、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2011)。王陽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張德勝(1989)。儒家倫理與秩序情結--中國思想的社會學詮釋。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黃光國(20090000)。儒家關係主義:哲學反思、理論建構與實徵研究。臺北:心理。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林沈明瑩、陳登義、楊蓓、Satir, V.、Banmen, J.、Gerber, J.、Gomori, M.(1998)。薩提爾的家族治療模式。臺北:張老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曾昭旭(1991)。從生命升沉的辨證歷程論儒道佛耶四教異同。當代新儒學論文集.總論篇。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