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中葉中國對越南宗藩關係的重建-以「中華世界秩序原理」的角度分析
作者:陳中雨
作者(外文):Chen, Chung-Yu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系
指導教授:張啟雄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6
主題關鍵詞:「中華世界秩序原理」中越關係興滅繼絕不治治之名分秩序封貢體制“Chinese World Order Principle”“Resurgence Theory”“Non-ruling Governance Theory”“Title Order Theory”China and Vietnamese Relationship“Tributary System Theo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1
中華世界係以天下作為統治的範圍,以華夷之區分作為人民的構成,而其涉外的關係則表現於宗藩體制的關係互應。然,規範此一關係即源自於東方思想論理,也就是著於古籍經典中,實踐運行於史實歷史裏。而,集此規範思想大成者,即「中華世界秩序原理」。
  清代乾隆時期曾發動對安南的軍事行動,乾隆所持的大義名分,即儒家所強調的「興滅國,繼絕世」的理念。而這理念也正是為重建清、越之間的宗藩關係所秉持的規範論理。故,本文欲藉由此段歷史事實的再發現,運用「中華世界秩序原理」的研究途徑,檢視分析這段史實所蘊涵的理論與實踐。
本文第二章擷取「名分秩序論」、「封貢體制論」、「興滅繼絕論」及「不治治之論」等「中華世界秩序原理」之次理論,藉此分析「清代中葉中國對越南宗藩關係的重建」。
  文內第三章,首先大範圍地探討中國與越南的關係,期得知雙方密切往來正是奠基於上述四項原理的規範所致。依次選擇的歷史朝代為古交阯、漢唐、元、明、清等,越南與中國作為宗藩或郡縣關係的論述。
  其次,第四章係研究清朝與後黎朝政權之間的關係,分別從名分秩序、朝王納貢、與不治治之等面向探討雙方宗藩關係的變化。
  再次,第五章為清朝與西山朝政權的關係研究。文章從清廷承認西山政權開始,以及介入後黎朝內部治理與治權轉移至西山朝的不治治之。此外,也探討清廷為後黎朝行興滅繼絕的軍事行動,然而因情勢之變化轉而支持西山政權的經過。
  又次,第六章係論清朝與越南政權的關係。文章先論阮福映政權崛起的經過,以及清廷不治治之下與越南的關係。另外,則探討「繼絕祀」的二律背反的問題及「興滅國,繼絕祀」的理想與實際。
  最後,第七章結論則依據問題意識的架構,分別以尋求的目標、互應的關係、付出的代價與獲得的結果等標的作為結論。論結「中華世界秩序原理」為中國處理涉外關係的規範理論。
China and Vietnam have a long and close relationship. Since King Ch’eng of the Chou Dynasty, Shang Shi of Vietnam started tribute. One of them steeped in Chinese culture. Another one did not regard others as courtier. Therefore, both sides have begun the connection in the history.
This Thesis applies the “Title Order Theory”, “Tributary System Theory”, “Non-ruling Governance Theory”, and “Resurgence Theory” from “Chinese World Order Principl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ese, especially the change and rebuild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Qing Dynasty and Vietnam during the period of Emperor Kangxi, Yongzheng, Qianlong, and Jiaqing.
文獻類別
一、檔案資料
《軍機處檔‧月摺包》,乾隆五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039027號影像檔安南七州原禀,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軍機處檔‧月摺包》,乾隆五十三年七月初八日,038895號影像檔孫士毅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軍機處檔‧月摺包》,乾隆五十三年七月初五日,038886號影像檔阿桂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軍機處檔‧月摺包》,乾隆五十三年九月二十日,039029號影像檔黎維祇禀文,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軍機處檔‧月摺包》,乾隆五十三年九月十五日,039026號影像檔黎維祁申文,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軍機處檔‧月摺包》,乾隆五十三年八月初一日,039032號影像檔潘啟德禀文,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軍機處檔‧月摺包》,乾隆五十三年十月二十二日,039036號影像檔黎維瑾禀文,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軍機處檔‧月摺包》,乾隆五十三年十月二十二日,039037號影像檔謝廷植禀文,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軍機處檔‧月摺包》,乾隆五十四年二月,038978號影像檔阮光平奏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軍機處檔‧月摺包》,乾隆五十四年二月初十日,039135號影像檔檄諭阮文惠稿,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軍機處檔‧月摺包》,乾隆五十四年四月初五日,039011號影像檔福康安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二十五輯》,1979,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
《宮中檔乾隆奏摺七十一輯》,1988,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
《宮中檔乾隆奏摺七十輯》,1988,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
《乾隆朝上諭檔》,1991,第十四冊,北京:檔案出版社。
《乾隆朝上諭檔》,1991,第十五冊,北京:檔案出版社。
二、官書典籍
《十三經注疏‧左傳》,1979,阮元校勘,臺北:藝文印書館。
《十三經注疏‧周易》,1979,阮元校勘,臺北:藝文印書館。
《十三經注疏‧周禮》,1979,阮元校勘,臺北:藝文印書館。
《十三經注疏‧孟子》,1979,阮元校勘,臺北:藝文印書館。
《十三經注疏‧尚書》,1979,阮元校勘,臺北:藝文印書館。
《十三經注疏‧論語》,1979,阮元校勘,臺北:藝文印書館。
《十三經注疏‧禮記》,1979,阮元校勘,臺北:藝文印書館。
《大戴禮記今註今譯》,1975,高明注譯,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
《尹文子》,1996,徐忠良注譯,臺北:三民書局。
《四書讀本‧大學》,1983,謝冰瑩注釋,臺北:三民書局。
《四書讀本‧中庸》,1983,謝冰瑩注釋,臺北:三民書局。
《四書讀本‧孟子》,1983,謝冰瑩注釋,臺北:三民書局。
《四書讀本‧論語》,1983,謝冰瑩注釋,臺北:三民書局。
《兵書戰策‧三十六計》,2002,吳明賢主編,臺北:薪傳出版社。
《兵書戰策‧六韜》,2002,吳明賢主編,臺北:薪傳出版社。
《兵書戰策‧孫子兵法》,2002,吳明賢主編,臺北:薪傳出版社。
《兵書戰策‧尉繚子》,2002,吳明賢主編,臺北:薪傳出版社。
《明太宗實錄》,1966,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明夷待訪錄》,1995,臺北:三民書局。
《明宣宗實錄》,1966,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明清史料‧庚編上》,1989,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注,北京:中華書局影印出版。
《明清史料叢書續編》,2009,于浩輯,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
《春秋繁露》,1984,賴炎元註譯,臺北:三民書局。
《淮南子》,2005,許匡一譯注,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清史稿》,1980,臺北:洪氏出版社。
《清朝文獻通考》,1963,臺北:新興書局。
《清朝通典》,1963,臺北:新興書局。
《清朝藩屬輿地叢書》,1967,據清光緒二十九年金匱浦氏靜寄東軒石印本影印,臺北:臺聯國風影印。
《清朝續文獻通考》,1963,臺北:新興書局。
《新校本五代史》,1990,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
《新校本元史》,1990,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
《新校本史記》,1990,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
《新校本宋史》,1990,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
《新校本明史》,1990,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
《新校本後漢書》,1990,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
《新校本漢書》,1990,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
《新校本舊唐書》,1990,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
《新譯史記》,2013,韓兆琦注譯,臺北:三民書局。
《新譯三國志》,2013,梁滿倉等注譯,臺北:三民書局。
《新譯尸子讀本》,1997,水謂松注譯,臺北:三民書局。
《新譯公孫龍子》,1996,丁成泉注譯,臺北:三民書局。
《新譯後漢書》,2013,魏連科等注譯,臺北:三民書局。
《新譯貞觀政要》,1995,許道勳注譯,臺北:三民書局。
《新譯荀子讀本》,1977,王忠林注譯,臺北:三民書局。
《新譯商君書》,1996,貝遠辰注譯,臺北:三民書局。
《新譯新書讀本》,1998,饒東原注譯,臺北:三民書局。
《新譯新語讀本》,1995,王毅注譯,臺北:三民書局。
《新譯漢書》,2013,吳榮曾等注譯,臺北:三民書局。
《新譯管子讀本》,1995,湯孝純注譯,臺北:三民書局。
《新譯說苑讀本》,1996,羅少卿注譯,臺北:三民書局。
《新譯禮記讀本》,2012,姜義華注譯,臺北:三民書局。
《韓非子校釋》,1958,陳啟天校釋,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
《叢書集成新編‧越史略》,1985,臺北:新文豐書局。
《蘇東坡全集》,1965,臺北:臺灣商務書局。
《讀通鑑論》,1968,臺北:臺灣商務書局。
中國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與越南漢喃研究院合編,2010,《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孔晁,1985,《逸周書》,臺北:新文豐書局。
方孝孺,1965,《遜志齋集》,臺北:臺灣商務書局。
王世貞,1965,《弇山堂別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王昶,1995,《春融堂集‧軍機處題名記》,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嘉慶十二年塾南書舍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德毅編,1989,《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書局。
托津等奉敕纂,1992,《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臺北:文海出版社。
何去非,2002,《兵書戰策‧何博士備論》,吳明賢主編,臺北:薪傳出版社。
何守法,2002,《兵書戰策‧投筆膚談》,吳明賢,臺北:薪傳出版社。
何良臣,2002,《兵書戰策‧陣紀》,吳明賢主編,臺北:薪傳出版社。
吳士連,1984,《大越史記全書》,陳荊和編校,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出版。
吳俧,1987,《皇黎一統志》,陳慶浩主篇,法國遠東學院出版,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印行。
李文鳳,1996,《越嶠書》,明藍格鈔本影印,濟南:齊魯書社。
李東陽等奉敕撰,1968,《大明會典》,萬曆十五年司禮監刊本,臺北:東南書報社影印。
李筌, 2002,《兵書戰策‧太白陰經》,吳明賢主編,臺北:薪傳出版社。
李靖, 2002,《兵書戰策‧李唐問對》,吳明賢主編,臺北:薪傳出版社。
沈括,1975,《夢溪筆談》,臺北:新興書局。
岩村成允,1957,《安南通史》,許雲樵譯,星州:世界書局。
莊吉發,1979,《清代奏摺制度》,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new window
柯維騏,1974,《宋史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高春育,2013,《大南一統志》,收錄於《域外漢籍珍本文庫‧第四輯》,重慶市: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乾隆十二年敕撰,2006,《欽定皇朝文獻通考》,北京:商務印書館。
乾隆三十年敕撰,2006,《欽定皇朝通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國史館編纂小組編纂,1986,《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印行。
崑岡等奉敕編纂,1991,《清會典事例》,北京:中華書局。
崑岡等修纂,1995,《欽定大清會典事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登桂,1961,《大南寔錄‧正編第一紀》,東京:慶應義塾大學言語文化研究所。
戚繼光,2002,《兵書戰策‧練兵實紀》,吳明賢主編,臺北:薪傳出版社。
陳文為等奉敕撰, 1954,《欽定越史通鑑綱目》,臺北:中央圖書館影印。
揭暄,2002,《兵書戰策‧兵經》,吳明賢主編,臺北:薪傳出版社。
黃石公,2002,《兵書戰策‧三略》,吳明賢主編,臺北:薪傳出版社。
慎懋賞,1985,《四夷廣記‧海國廣記》,收錄於《玄覽堂叢書續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溫達等撰,2000,《欽定安南紀略》,海口:海南出版社。
溫達等撰,2010,《安南檔》,上海:古籍出版社。
溫達等撰,2010,《欽定安南紀略》,上海:古籍出版社。
嘉慶帝敕撰,2005,《清高宗純皇帝聖訓》,臺北:文海出版社。
趙蕤,2009,《長短經》,歐陽煥編譯,臺北:好優文化出版。
趙鐵寒主編,1967,《皇宋十朝綱要》,臺北:文海出版社。
劉基,2002,《兵書戰策‧百戰奇略》,吳明賢主編,臺北:薪傳出版社。
德保等修纂,2000,《欽定禮部則例》,海口:海南出版社。
慶桂,1986,《高宗純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蔣良騏,1968,《十二朝東華錄》,臺南:大東書局。
鄭懷德,2010,〈艮齋觀光集〉,收錄於《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八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黎允祐,2010,〈北行叢記〉,收錄於《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六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范丕建,1987,〈前代節義詩〉,收錄於《南天忠義實錄》,臺北:臺灣學生書局發行。
范丕建,1987,〈北行叢記〉,收錄於《南天忠義實錄》,臺北:臺灣學生書局發行。
薛應旂,1973,《宋元通鑑》,王雲五主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魏源,1995,《聖武記》,上海:古籍出版社。
魏源,2004,《魏源全集》,劉鳴泰等編,長沙:岳麓書社。
顧炎武,2011,《天下郡國利病書》,上海:上古籍出版社。
顧炎武,2011,《顧炎武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顧祖禹,2002,《兵書戰策‧讀史方輿紀要》,吳明賢主編,臺北:薪傳出版社。
麟桂刊刻,2002,《兵書戰策‧百戰奇略》,吳明賢主編,臺北:薪傳出版社。
三、專書
八尾隆生,1986,《大清實錄中東南亞關係記事》,京都:東南亞史學會關西例會。
大西和彥編,1991,《大清實錄中東南亞關係記事》,大阪:東南亞史學會關西例會。
中國歷代戰爭史編纂委員會編,1989,《中國歷代戰爭史》,臺北:黎明文化事業。
王之春,1989,《國朝柔遠記》,北京:中華書局出版。
王財貴主編,1997,《紮根教育啟蒙全集》,臺南:能仁出版社。
王爾敏,1977,《中國近代思想史論》,臺北:華世出版社。
史帝芬‧辛巴拉,2007,《衝突預防‧管理‧終止》,國防部編譯,臺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出版。
何志華編,2010,《先秦兩漢典籍引用周禮資料彙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吳志攀等編,2010,《東亞的價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呂士朋,1977,《北屬時期的越南》,臺北:華世出版社。
李大龍,2006,《漢唐藩屬體制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李光濤,1976,《記乾隆平定安南之役》,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肯尼思‧華爾茲,2011,《國際政治理論》,信強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阿隆,2013,《和平與戰爭:國際關係理論》,朱孔彥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約米尼等著,2002,《西方戰略經典》,范林森編譯,北京:時事出版社。
胡阿祥,2000,《偉哉斯名-「中國」古今稱謂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胡耐安,1970,《邊疆民族志》,臺北:蒙藏委員會。
孫宏年,2006,《清代中越宗藩關係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馬森等編篡,1977,《清代史料彙編》,香港:益漢書樓。
張立文主編,2013,《朱熹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張啟雄,1995,《外蒙主權歸屬交涉》,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張啟雄,2001,《海峽兩岸在亞洲開發銀行的中國代表權之爭-名分秩序論觀點的分析》,臺北:中央研究院東北亞區域研究。
張啟雄主編,2001,《二十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莊吉發,1982,《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
莊吉發,1990,《清史論集(三)》,臺北:文史出版社。new window
莊吉發,2000,《清史論集(六)》,臺北:文史哲出版社。new window
許文堂編,2000,《大南實錄清越關係史料彙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劃。
郭成康,1993,《十全夢:乾隆皇帝傳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陳榮捷,1992,《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印行。new window
程光裕等主編,1980,《中國歷史地圖》,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印行。
費正清,2003,《美國與中國》,張理京譯,臺北:左岸文化出版社。
費正清與戈德曼,2004,《費正清論中國》,薛絢譯,臺北:正中書局。
費正清編,2010,《中國的世界秩序-傳統中國的對外關係》,杜繼東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鈕先鍾,1997,《歷史與戰略》,臺北:麥田出版社。
鈕先鍾,1999,《西方戰略思想史》,臺北:麥田出版社。
廖光生,1988,《排外與中國政治》,臺北:三民書局。
廣陵書社編,2011,《中國歷代邊裔典》,揚州:文津閣古籍印務公司出版。
蕭一山,2004,《清代通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蕭克等編,1998,《中華文化通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賴福順,1984,《乾隆重要戰爭之軍需研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
錢穆,2001,《秦漢史》,臺北:東大圖書。
薄慶玖,2002,《地方政府與自治》,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薩孟武,2011,《中國社會制度史》,臺北:三民書局。
四、期刊論文
呂士朋,1973,〈清代康雍乾三朝之中越關係〉,《東海學報》14期,臺中:東海大學,頁1-18。
杜曉梅,2014,〈貌恭心違-安南國書與嘉慶初期中越關係〉,《故宮文物月刊》379期,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頁80-89。new window
周方銀,2011,〈朝貢體制的均衡分析〉,收錄於《國際政治科學》一書,閻學通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頁29-58。
張兆敏,2010,〈興滅繼絕與以夷制夷-試述傳統政治文化對晚清東亞外交的影響〉,《齊魯學刊》第215期,山東:曲阜師範大學,頁38-43。
張啟雄,1989,〈論清朝中國重建琉球王國的興滅繼絕觀-中華世界秩序原理之一〉,《第二回琉中歷史關係國際會議報告琉中歷史關係論文集》,沖繩:琉中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實行委員會,頁495-519。
張啟雄,2010,〈中華世界秩序原理的源起-近代中國外交紛爭中的古典文化價值-〉,收錄於《東亞的價值》一書,吳志攀等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頁105-146。
張啟雄,2012,〈東西國際秩序原理衝突下的外交轉型-論「以不治治之vs.實效管轄」的清末朝鮮門戶開放〉,收錄於《近代中國:文化與外交》上卷,欒景河等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頁1-48。
張啟雄,2013,〈東西國際法秩序原理的差異-宗藩體系vs.殖民體系-〉,收錄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79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頁47-86。new window
鄭永常,1996,〈論清乾隆安南之役:道義與現實之間〉,《成功大學歷史學報》第22期,臺南:成功大學,頁209-241。new window
鄭永常,1994,〈明嘉靖年間(1522-1542)中國對安南莫氏政權的處理政策〉,《新亞學報》第17卷,香港:新亞學院,頁257-281。
五、英文文獻
Fairbank, John King. 1968.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Traditional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airbank, John King. 1981. The United and China.4thed.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ichael Howard and Peter Paret. 1976. Carl von Clausewitz, On War, ed. And trans. U.S.A: Princeton.
Raymond, Aron.2003. Peace and War: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U.S.A.: New Brunswick.
Smith, Anthony D.1998. National and Nationalism in a Global Era. UK: Cambridge Polity Press.
Stillman, 2000. Public Administration. U.S.A. :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六、網路資料
漢喃古籍文獻典藏數位計畫-《皇明四夷》。網址:http://lib.nomfoundation.org/collection/1/subject/2
漢喃古籍文獻典藏數位計畫-《越南史要》。網址:http://lib.nomfoundation.org/collection/1/volume/129/page/2
http://lib.nomfoundation.org/collection/1/volume/129/page/21-22
漢喃古籍文獻典藏數位計畫-《越史新約全編》。網址:http://lib.nomfoundation.org/collection/1/volume/135/page/36
漢喃古籍文獻典藏數位計畫-《大越地輿全編》。網址:
http://lib.nomfoundation.org/collection/1/volume/113
漢喃古籍文獻典藏數位計畫-《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網址:
http://lib.nomfoundation.org/collection/1/volume/272/page/36-39
漢喃古籍文獻典藏數位計畫-《越史集要便覽》。網址:
http://lib.nomfoundation.org/collection/1/volume/444/page/85-8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