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男性書寫材料看三至七世紀女性的社會形象塑模
書刊名:歷史學報
作者:盧建榮
作者(外文):Lu, Chien-lung
出版日期:1998
卷期:26
頁次:頁1-42
主題關鍵詞:書寫文化口傳文化集體記憶女性書寫大敘述受眾國家機器情色生活性越界性暴力文化政治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3) 專書(3)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8
  • 點閱點閱:101
     本文旨在研究,中古男性文化菁英如何透過性別意識、國家意識形態、以及漢族中心主義等文化偏見,去觀看女性,以及中古男人如何受到這種觀看女人方式的影響去為婦女立傳。因此他們所製作出的婦女傳記文本是一種文化想像 (cultural imagination) 的工作成果。 本文究心的不是中古時代婦女的實情 (practice) , 而是中古時代婦女的意象(image),而這樣的中古婦女意象正是構成國人對於中古婦女認識的集體記憶。 因此,本文在課題上,是一種文化想像的探討。本文在方法設計上,係針對四種不同史料進行相應的解讀:第二章的兩節所依據的史料的國家史官為婦女立傳時在取材上取捨痕跡明顯者;第三章第一節所用的史料是國家史官特別選載愛國婦女事跡,這樣的本文背後負載有文化意涵的信息者,同章第二節所用的史料是國家史官根據前代文本進行改寫者;第四章的第三節所據以研究的史料是國家史官在取材上其取捨痕跡隱晦者。本文在結構上,第二、三兩章的研究側重後代國家如何基於文化觀點看待前代史事,而第四章則將研究重點轉移到從古代歷史建構文本中挖掘史事的文化意義。結論上,本文發現中古的婦女史書寫在敘事重心上都將婦女擺置在性暴力邊緣、以及孀居生活的成就這兩方面;男性作家在為婦女立傳上,對一般婦女常態生活沒有興趣,他們所寫的女性傳記主屬於特例中的特例。史官的工作是一種自甘為國家意識傳聲筒的工作,在為女性立傳上無意識中往將國土比喻成女人身體的主題方面發展。而與婦女傳記材料有關的旌表制,是一種強化國家主導的性別論述的制度體現,於,此從漢到北魏正代表這方面的強化。此外,本文最有趣的發現之一是,施行性暴力的男性如果是非漢民族成員的話,則作家關心的不是受害婦女死亡的真相,而是趁機製造一些婦女史的文本,使符合漢族中心論的大敘述。
期刊論文
1.越智重明(1970)。東晉南朝の村と豪族。史學雜誌,7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雪楓(1990)。吳姓士族與東晉早期政治。遼寧大學學報,199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elman, Billie(1993)。Gender, History and Memory: The Invention of Women's Past in th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History and Memory,5(1)。  new window
4.莊華峰(1992)。兩晉南北朝門第婚姻述論。安徽師大學報,2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長部悅弘(1997)。北朝士大夫通婚關係表。琉球大學法文學部紀要,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長部悅弘(1990)。北朝隋唐時代における胡族の通婚關係。史林,7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傅樂成(19521200)。荊州與六朝政局。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4,131-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華峰(1993)。魏晉南北朝時期婦女的個性解放。中國史研究,1993(1),68-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馳(1987)。從崔、盧二氏婚姻的締結看北朝漢人士族地位的變化。中國史研究,1987(2),107-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勇(1984)。劉裕與晉宋之際的寒門士族。歷史研究,198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盧建榮(19801000)。魏晉之際的變法派及其敵對者。食貨月刊,10(7),271-2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曉毅(1990)。正始改制與高平陵政變。中國史研究,1990(4),74-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貞德(19950900)。漢隋之間的「生子不舉」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6(3),747-8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曉衛(1988)。北朝鮮卑婚俗考述。中國史研究,198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祝總斌(1985)。試論東晉後期高級士族之沒落及桓玄代晉之性質。北京大學學報,198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高詩敏(1993)。南朝瑯琊王氏的婚宦與地位的嬗變。江海學刊,199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高詩敏(1990)。北朝趙郡李氏的婚姻及其特點。許昌師專學報,199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莊華峰(1991)。魏晉南北朝時期婦女的再嫁。安徽大學學報,199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勇(1988)。劉宋時期的皇權與禁衛軍。北京大學學報,198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寅恪(1956)。述東晉王導之功業。中山大學學報,195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葉妙娜(1986)。東晉南朝僑姓高門之仕宦--陳郡謝氏個案研究。中山大學學報,1986(3),43-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德炳(1989)。試論東晉的建國及其歷史地位。武漢大學學報,198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董淮平(1989)。論北魏名臣高允的悲劇命運。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8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龍顯昭(1982)。西晉末年荆湖地區流民起義的一些問題。南充師院學報,198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龍顯昭(1982)。西晉流民起義中的杜弢。中國史研究,19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下見隆雄(199412)。《華陽國志》列女伝記研究。廣島大學文學部紀要,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中林史朗(1990)。杜弢の亂始末。大東文化大學漢學會誌,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仁井田陞(1939)。六朝及び唐初の身分的內婚制。歴史学研究,9(8),2-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宮崎市定(1957)。中國にアける聚落形體の變遷について--邑、國と鄕、亭と村に對する考察--。大谷史學,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葭森健介(1986)。魏晉革命前夜の政界。史學雜誌,9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逯耀東(19650200)。拓拔氏與中原士族的婚姻關係。新亞學報,7(1),135-211+213+214+左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道廣(19920500)。漢畫中的節女與才女。漢聲,41,67-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淑芬(19941200)。北齊標異鄉義慈惠石柱--中古佛教社會救濟的個案研究。新史學,5(4),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下見隆雄(1995)。劉向《列女伝》伝記資料の扱いについて--原本推定を巡って。広島大学文学部紀要,55,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任昉。述異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延壽(1987)。北史。臺北:鼎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房玄齡(1975)。晉書。台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田餘慶(1991)。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樹桐(1939)。荀灌娘。軍事委員會後方勤務部政治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山川麗(1987)。中國女性史。西安:三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魏收(1987)。魏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方北辰(1991)。魏晉南朝江東世家大族述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義慶(1971)。世說新語。台北市:明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歐陽詢(1974)。藝文類聚。台北:文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三國志注。台北:藝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93)。顏氏家訓。台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精誠(1994)。魏孝文帝傳。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Hunt, Lynn(1992)。Family Romance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Berkeley:U. of California。  new window
16.魏徵(1987)。隋書。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伊同(1943)。五朝門第。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常璩(1984)。華陽國志。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萬繩楠(1995)。魏晉南北朝文化史。臺北: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溥(1990)。唐會要。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Fouquet, Catherine(1992)。The Unavoidable Detour: Must a History of Women Begin with the History of their Bodies?。Writing Women's History。Oxford:Blackwell。  new window
2.唐長孺(1985)。南朝寒人的興起。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編。台北:帛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滿倉(199104)。論北朝鮮卑婚俗的兩次改革。鄴城曁北朝史研究。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盧建榮(1986)。裴松之歷史評論的思想根源。勞貞一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伊藤敏雄(1986)。正始の政變をめぐつて。亂の構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前田愛子(1984)。中國の婚姻。東アジアにおける:社會と習俗。東京:學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宮川尙志(1956)。六朝時代の村に就いて。六朝史研究--政治社會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堀敏一。魏晉南北朝時代の村をめぐつて。中國の都市と農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Revel, Jacques(1992)。Masculine and Feminine: The Historiographical Use of Sexual Roles。Writing Women's History。Oxford:Blackwell。  new window
10.凱瑟琳•卡利茲(1994)。慾望、危險、身體--中國明未女德故事。性別與中國。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魯才全(1992)。長樂馮氏與元魏宗室婚姻關係考--以墓誌為中心。魏晉隋唐史資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盧建榮(1981)。顏之推文化的理想主義者。一位父親的叮嚀。台北: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下見隆雄(1996)。《華陽國志》列女伝記研究。儒敎社會と母性。東京:研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下見隆雄(1996)。劉向《列女伝》伝記資料の扱いについて。儒敎社會と母性。東京:研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谷川道雄(1990)。六朝時代の都市と農村の分化に關する試論。中國聚落史の研究。東京:刀水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