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原住民史. 平埔族史篇(中). 中臺灣平埔族群史-
作者:梁志輝鍾幼蘭
出版日期:2001
出版項: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ISBN:9570288884
主題關鍵詞:臺灣原住民平埔族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0
期刊論文
1.陳美鈴(19940700)。埔里盆地的平埔族聚落分布形態。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2,229-2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士陽、鄧孔昭(1991)。雍正九、十年臺灣中部的原住民叛亂。臺灣研究集刊,1991(2),72-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炎輝(19530900)。清代臺灣的屯制養贍地及屯田。社會科學論叢,4,165-2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村孝志、賴永祥、王瑞徵(19550600)。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台灣番社戶口表。臺灣文獻,6(4),67-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台中縣調查(1980)。台中地區移民調査。台灣風物,30(3),3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台中縣調查(1984)。台中縣下移民調査書。台灣慣習記事,1(12),225-2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伊能嘉矩(1902)。臺灣の平埔蕃中に行はる祭祖の儀式。東京人類學會雜誌,17(190),129-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玲君(19820900)。由諸羅縣志風俗志看漢、番俗間的涵化關係。臺灣風物,32(3),25-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柯志明(19981100)。清代臺灣熟番地權的演變。宜蘭文獻雜誌,36,47-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洪麗完(19851200)。清代臺中移墾社會中「番社」之處境。東海大學歷史學報,7,243-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洪惟仁(19870600)。簡介埔里守城社平埔族語言。臺灣風物,37(2),201-2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洪麗完(19920600)。沙轆社社史研究之一: 以十四姓祭祀公業為中心。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3,60-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洪麗完(19960600)。大社聚落的形成與變遷(1715-1945):兼論外來文化對岸裡大社的影響。臺灣史研究,3(1),3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計文德(19990300)。牛罵頭的平埔族--清水地區日據時代拍瀑拉族人的初步調查。臺灣文獻,50(1),75-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秋坤(19940700)。清代中葉臺灣農村經濟危機與業佃糾紛--以岸裡社潘姓業主的田業經營為中心。人文及社會科學,4(2),151-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程士毅(19940900)。軍工匠人與臺灣中部的開發問題。臺灣風物,44(3),13-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富三(19981200)。岸裡社與漢人合作開發清代臺灣中部的歷史淵源。漢學研究,16(2)=32,61-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美英(1994)。炎夏記事--遺址搶救行動。山海文化雙月刊,5,72-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潘英(19930300)。平埔族史略。臺灣文獻,44(1),113-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潘英(19921200)。談臺灣平埔族的遷徙。臺灣文獻,43(4),277-3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鄧相揚(19940500)。認祖歸宗--埔里平埔族的宗嗣變遷。山海文化雙月刊,4,108-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鄧相揚(1994)。挨央牽田--埔里平埔族群巴宰海族人過年的習俗。山海文化雙月刊,5,58-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鄧國雄、張瑞津、黃朝恩、石再添(1977)。濁大流域的聚落分佈與地形之相關研究--濁水、大肚兩溪流域自然與文化史科技研究計畫地形組第三年度研究報告。台灣文獻,28(2),7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戴炎輝(19580300)。清代臺灣之隘制及隘租。臺灣銀行季刊,9(4),38-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鍾幼蘭(19950600)。「族群」與平埔研究。中國民族學通訊,33,6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謝繼昌(1982)。從埔番的式微來看台灣漢人的移民模式。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叢刊,8,47-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Ginsel, W. R.、林偉盛(19950300)。荷蘭人在福爾摩沙的基督教教育。臺灣風物,45(1),192-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謝繼昌(19730900)。水利和社會文化之適應--藍城村的例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57-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賀安娟(19980900)。荷蘭統治之下的臺灣教會語言學--荷蘭語言政策與原住民識字能力的引進引進(一六二四--一六六二)。臺北文獻(直字),125,81-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宇驥(19700300)。從生產形態與聚落景觀看臺灣史上的平埔族。臺灣文獻,21(1),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詹素娟(19960900)。詮釋與建構之間--當代「平埔現象」的解讀。思與言,34(3),45-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Ginsel, W. R.、林偉盛(19941200)。荷蘭人在福爾摩沙的基督教教育。臺灣風物,44(4),246-2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壬癸、林清財(19900700)。巴則海族的祭祖歌曲及其他歌謠。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3,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宋文薰、劉枝萬(1952)。貓霧社番曲。文獻專刊,3(1),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詹素娟(19951200)。族群歷史研究的「常」與「變」--以平埔研究為中心。新史學,6(4),127-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洪麗完(19990300)。檔案利用與平埔研究:以日治時期之戶籍舊簿為中心。臺灣文獻,50(1),17-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劉斌雄(19730900)。埔里巴則海族親屬結構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79-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謝繼昌(19790300)。平埔族之漢化--臺灣埔里平原之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7,4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19830900)。臺灣中部地方文獻資料。臺灣文獻,34(3),167-1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關口隆正(1980)。台中地區移民史。台灣風物,30(1/2),9-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中村孝志、許賢瑤(19930300)。1655年的臺灣東部地方集會。臺灣風物,43(1),155-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施添福(19890600)。臺灣歷史地理研究剳記(1):試釋土牛紅線。臺灣風物,39(2),95-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施添福(19890900)。臺灣歷史地理研究剳記(2):竹塹、竹塹埔和「鹿場半被流民開」。臺灣風物,39(3),73-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中村孝志、吳密察、許賢瑤(19940300)。荷蘭時代的臺灣番社戶口表。臺灣風物,44(1),197-2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中村孝志、許賢瑤(19931200)。荷蘭統治下位於臺灣中西部的Quataong村落。臺灣風物,43(4),206-2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施添福(19910600)。紅線與藍線:清乾隆中葉臺灣番界圖。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9,46-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戴炎輝(19630600)。清代臺灣之大小租業。臺北文獻,4,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中村孝志、賴永祥、王瑞徵(19560600)。荷蘭人對臺灣原住民的教化。南瀛文獻,3(3/4),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戴炎輝(19760300)。清代臺灣番社的組織及運用。臺灣文獻,26(4)/27(1),329-3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翁佳音(19840300)。平埔族漢化史考略。臺灣風物,34(1),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李亦園(19550515)。從文獻資料看台灣平埔族。大陸雜誌,10(9),19-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潘英海(19940600)。聚落、歷史、與意義頭社村的聚落發展與族群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7,89-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施添福(19900600)。清代臺灣「番黎不諳耕作」的緣由:以竹塹地區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9,67-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施添福(19901200)。清代臺灣竹塹地區的土牛溝和區域發展:一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臺灣風物,40(4),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翁佳音(19921200)。被遺忘的臺灣原住民史--Quata(大肚番王)初考。臺灣風物,42(4),188-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劉益昌、高淑媛(19950900)。史前文化與原住民關係初步探討。臺灣風物,45(3),75-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中村孝志、許賢瑤(19900600)。村落戶口調查所見的荷蘭之臺灣原住民統治。臺灣風物,40(2),89-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翁佳音(19960600)。歷史記憶與歷史事實--原住民史研究的一個嘗試。臺灣史研究,3(1),5-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19830300)。臺灣中部地方文獻資料。臺灣文獻,34(1),89-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19830600)。臺灣中部地方文獻資料。臺灣文獻,34(2),99-1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19831200)。臺灣中部地方文獻資料。臺灣文獻,34(4),83-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臺灣省文獻會(19840300)。臺灣中部地方文獻資料。臺灣文獻,35(1),87-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林英津(19890300)。巴則海語--埔里愛蘭調查報告。臺灣風物,39(1),200-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洪秀桂(19730600)。南投巴宰海人的宗教信仰。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22,445-5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陳秋坤(19910600)。平埔族岸裡社潘姓經營地主的崛起, 1699-177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溫振華(19830600)。清代臺灣中部的開發與社會變遷。歷史學報,11,43-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林偉盛(19960600)。R. Junius給東印度公司的阿姆斯特丹商館諸董事的報告--一六三六.九.五。臺灣文獻,47(2),65-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洪麗完(19920900)。大安、大肚兩溪間墾拓史研究(1683-1874)。臺灣文獻,43(3),165-2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林偉盛(19970300)。荷據時期教會工作史料選譯(1)。臺灣文獻,48(1),221-2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李壬癸、高淑媛(19920300)。臺灣平埔族的種類及其相互關係。臺灣風物,42(1),211-2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柯志明(1999)。從熟番地的分佈與保護看清代平埔族「流離失所」的爭議。台灣原住民國際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1999/05/01-05/03)。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麗完(1987)。中部平埔族群遷徙成因--以二林地區之土著部落為例。第七屆「中國海洋發展史國際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1987/05/01-05/03)。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麗完(1993)。岸裡大社土官潘氏家族興替之考察--以鐘藏岸裡文書為中心。「中縣開拓史」學術研討會。豐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88-2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計文德(1993)。清代拓墾大肚台地以西埔園之土地取得問題初探。中縣開拓史學術研討會。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86-1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梁志輝(1998)。最後的打貓社人--一個平埔番社的歷史敘述。平埔族群與台灣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8/05/16-05/17)。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仲玉(1994)。清代漢人拓殖埔里盆地與「眉番」所引起的族群變遷。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中心 。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中心。637-6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秋坤(1989)。清代前期對台少數民族政策與台灣土著的傳統土地權利。近代中國初期歷史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023-10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秋坤(1990)。清代台灣農村土地利用和租佃關係--以岸裡社的土地經營為例(1740-1820)。中縣開拓史學術研討會。豐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48-2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湯熙勇(1989)。清乾隆十六年台灣彰化之番殺兵民事件--清廷的調査處理及其對治台措施的影響。台灣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台北:中華民國台灣史蹟研究中心。35-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春榮(1997)。平埔族的人類學研究。人類學在台灣的拓展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1997/03/20-03/22)。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詹素娟(1996)。岸裡社群遷移活動研究之一:麻裡蘭社與鯉魚潭關係初探。台灣史研究曁史蹟維護研討會。台南:成功大學歷史系。339-3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潘英海(1998)。傳統文化?文化傳統?--關於「平埔族群傳統社會文化」的迷思。平埔族群與台灣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1998/05/16-05/17)。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潘英海(1998)。平埔學芻議。探索台灣田野的新面像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台北市七星水利會田野文化基金會主辦 (會議日期: 1998/05/05-05/08)。宜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潘英海(1998)。「文化系」、「文化圈」與「文化叢」:有關「壷的信仰叢結」分佈與西拉雅族群遷徙的思考。平埔族群的區域研討會。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63-2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鄧相揚(1990)。平埔族古文書溯源。台灣史研究曁史蹟維護研討會。台南:成功大學歷史系。375-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詹素娟(1986)。清代台灣平埔族與漢人關係之探討。近代中國區域史研討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邱正略(1992)。清代臺灣中部平埔族遷移埔里拓墾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程士毅(1994)。北路理番分府的成立與岸裡社的衰微(1766-1786)(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鍾幼蘭(1995)。族群、歷史與意義:以大社巴宰族裔的個案研究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揆一、周學普(1956)。被遺誤之臺灣。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10)。平埔番調査書(熟番戶口沿革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日健(1955)。治台必告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六十七(1961)。番社釆風圖考。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必昌(1961)。重修台灣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嘉義管內采訪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台灣中部碑文集成。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清代台灣大租調査書。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伊能嘉矩、楊南郡(1996)。平埔族調査旅行:伊能嘉矩「台灣通信」選集。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壬癸、黃秀敏(1993)。台灣南島語言研究日文中譯彙編。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村上直次郎、郭輝中、王詩琅、王世慶(1970)。巴達維亞城日記。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杜正勝(1998)。景印解說番社采風圖。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岸裡大社文書出版編輯委員會(1998)。國立台灣大學藏岸裡大社文書。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洪麗完(1997)。台灣中部平埔族:沙轆社與岸裡大社之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范咸(1961)。重修台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徐宗幹(1994)。斯未信齊文編。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徐宗幹(1994)。斯未信齋雜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本政(1993)。清實錄台灣史資料專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隆志(1991)。族群關係與鄉村台灣。台北: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曹永和(1991)。台灣早期歷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曹士桂(1988)。宦海日記校注。雲南省:雲南人民出版社:文物普查辦公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耀錡(1965)。台灣省通志稿(卷八)同胄志平埔族。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耀錡(1951)。平埔族社名對照表。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涂照彥(1975)。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莊英章(1988)。台灣平埔族群研究書目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梁志輝、鍾幼蘭(1998)。台灣原住民史料彙編第七輯: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奏台灣原住民史料。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炎正(1986)。台中縣岸里社開發史。豐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枝萬(1951)。台灣埔里鄉土志稿。劉枝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枝萬(1951)。台灣埔里鄉土志稿。劉枝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枝萬(1923)。台中彰化史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益昌(1992)。台灣的考古遺址。台北:台北縣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潘英海、詹素娟(1998)。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潘大和(1998)。平埔巴宰族滄桑史--臺灣開拓史上的功臣。台北:南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臨時台灣土地調査局(1963)。台灣私法物權編。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Barth, Fredrik(1969)。Ethnic Groups and Boundries。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new window
36.Campbell, William(1896)。The Article of Christian Instruction in Favorlang-Formosan Dutch and English from Vertrecht's Manuscript of 1650 with Psalmanazar's Dialogue between A Japanese and Formosan and Happart's Favorlang Vocabulary。London:Kegan Paul。  new window
37.Campbell, William(1903)。Formosa Under the Dutch。Taipei:SMC。  new window
38.Cheng, Shaogang(1995)。De Voc en Formosa 1624-1662 Een vergeten geschiedenis。Ridderkerk:Offsetdrukkerij Ridderprint B. V.。  new window
39.高拱乾(1950)。臺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程士毅(1997)。彰化的自然環境與原住民。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江樹生、荷蘭東印度公司(2000)。熱蘭遮城日誌。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周鍾瑄、陳夢林、李欽文(1962)。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Shepherd, John Robert(1995)。Marriage and Mandatory Abortion among the 17th-Century Siraya。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new window
44.劉枝萬、南投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19580100)。南投縣沿革志開發篇稿。南投:南投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劉良璧(1961)。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劉益昌(1996)。臺灣的史前文化與遺址。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周元文(1960)。重修台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陳秋坤(1994)。清代台灣土著地權:官僚、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1700-1895)。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村上直次郎、程大學、中村孝志(1990)。巴達維亞城日記。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李壬癸(1997)。台灣平埔族的歷史與互動。台北:常民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溫吉(1957)。臺灣番政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孫大川(1991)。久久酒一次。臺北:張老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伊能嘉矩、楊南郡(1996)。台灣踏查日記。臺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余文儀(1962)。續修台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藍鼎元(1958)。東征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許雪姬(19900600)。龍井林家的歷史。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郁永河(1959)。裨海紀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潘英海、詹素娟(1995)。平埔研究論文集。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Shepherd, John Robert(1993)。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 1600-1800。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0.鷲巢敦哉(1941)。臺灣保甲皇民化讀本。臺灣警察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唐贊袞(1958)。臺陽見聞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姚瑩(1957)。東槎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倪贊元(1959)。雲林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潘英(1996)。臺灣平埔族史。台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藍鼎元(1958)。平臺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黃叔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臺海使槎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鄧傳安(1958)。蠡測彙鈔。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陳盛韶(1997)。問俗錄。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衛惠林、劉斌雄(19810000)。埔里巴宰七社志。臺北:中研院民族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李壬癸(1997)。臺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台北市:常民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周璽(1962)。彰化縣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林望煜。台灣民蕃土地糾紛之一班--特別對岸裡大社之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宋文薰,劉枝萬(19500601)。埔里大肚城平埔族之頌祖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潘英海(1994)。平埔研究的再思考與再出發--記「平埔族群研究」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鍾幼蘭(1997)。平埔研究中的「族群分類」問題︰再議Hoanya(洪雅族)之適宜性。臺灣開發史論文集。臺北:國史館:淡江大學歷史史學系:教育部: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村孝志、王世慶(1954)。荷領時代之台灣農業及其獎勵。台灣經濟史初集。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小川尚義(1993)。關於佛費朗語(Favorlang)。台灣南島語言研究論文日文中譯彙編。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壬癸(1995)。突破平埔族研究的瓶頸--代序。平埔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添福(1994)。區域地理的歷史研究途徑:以清代台灣岸里地域為例。空間、力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施添福(1995)。清代台灣岸裡地域的族群轉換。平埔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洪麗完(1993)。一個中部巴宰族聚落的形成與變遷--以大社村為例。台中縣建築發展(民宅篇)。豐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洪麗完(1994)。沙轆社(Salach)史之考察--以「祭祀公業遷善南北社」為中心。平埔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唐立(1997)。試論清代臺灣生番之規劃與漢族拓墾:以乾隆至道光年間為中心。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隆志(1997)。追尋失落的福爾摩沙部落--台灣平埔族群史研究的反思。台灣史研究一百年--回顧與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梁志輝(1998)。區域歷史與族群:清代雲林地區平埔族群討論。平埔族群的區域論文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秋坤(1992)。十九世紀初期土著地權外流問題--以岸裡社的土地經營為例。台灣歷史上的土地問題。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田野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潘英海(1995)。平埔諸族。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同胄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潘英海(1995)。祀壺釋疑:從祀壺之村到壷的信仰叢結。平埔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鄧相揚(1995)。埔里盆地平埔族群語言消失的原因--兼論台灣南島語的保存問題。台灣南島民族母語研究論文集。台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鍾幼蘭(1998)。平埔族群與埔里盆地:關於開發問題的探討。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Blusse, Leonard(1995)。Retribution and Remors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on and the Protestant Mission in Early Colonial Formosa。After Colonialism: Imperial Histories and Postcolonial Displacement。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8.潘英海(1994)。文化合成與合成文化:頭社太祖年度祭儀的文化意涵。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潘英海(1995)。「在地化」與「地方文化」:以「壺的信仰叢結」為例。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壬癸(1995)。臺灣北部平埔族的種類及其互動關係。平埔研究論文集。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