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族群歷史研究的「常」與「變」--以平埔研究為中心
書刊名:新史學
作者:詹素娟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5
卷期:6:4
頁次:頁127-163
主題關鍵詞:平埔研究民族史族群歷史研究P'ingpu studiesEthnohistoryEthnic group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2) 專書(4) 專書論文(3)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27
  • 點閱點閱:284
     所謂「族群歷史研究」,過去的「常」往往是「民族溯源式」、「漢文化中心主義」與含糊的靜態「融合說」;但是,歷史學無法迴避近代世界族群問題的挑戰。歷史學如何因應類似平埔族這般台灣史上的特殊歷史角色?並且站在史學立場研究與詮釋?本文即以五十年來(1945-1995)台灣平埔族群研究的成果與內涵,做為解析台灣史發展過程的個例;並觀照「平埔研究」做為一個學術範疇,是否能夠以史學為主體,兼含人類學的族群理論,發展史學的、無文字民族之族群史研究。本文繼而以西方人類學界所討論的「民族史」議題,做為反省族群歷史研究的借鏡,並透過平埔研究中傳統史學與社會人類學合流的現象,試圖找到歷史研究的策略。歷史學在族群研究的範疇中,如何清理資料的族群偏見、擺脫習而不察的我族中心觀,面對人類學者所提出的質疑,並建構出以史學為主體的研究方法與方法論,是本文主要的關心。
Other
1.鈴本滿男(1991)。漢と蕃:東アジア民俗世界の根本構造,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潘英海(1994)。平埔研究的再思考與再出發 : 記「平埔族群研究」學術研討會。臺灣史研究,1(1),166-1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ashburn, Wilcomb E.(1960)。Ethnohistory: History 'in the Round'。Ethnohistory,8(1),31-48。  new window
3.Fenton, William N.(1962)。Ethnohistory and its Problems。Ethnohistory,9(1),1-23。  new window
4.孫大川(1994)。面對人類學家的心情--「鳥居龍藏特展」宣言。山海文化雙月刊,6,63-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Carmack, Robert M.(1972)。Ethnohistory: a review of its development, definitions, methods, and aims。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1,227-246。  new window
6.Fenton, William N.(1966)。Field Work, Museum Studies, and Ethnohistorical Research。Ethnohistory,13,71-85。  new window
7.吳密察(19940800)。臺灣史的成立及其課題。當代,100,78-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石萬壽(19850500)。臺灣南部平埔族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思與言,23(1),93-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芮逸夫(19511015)。民族學在中國。大陸雜誌,3(7),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明珂(19941200)。什麼是民族:以羌族為例探討一個民族誌與民族史研究上的關鍵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5(4),989-10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明珂(19940900)。過去的結構--關於族群本質與認同變遷的探討。新史學,5(3),119-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明珂(19930600)。民族史的邊緣研究:一個史學與人類學的中介點。新史學,4(2),95-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明珂(19931100)。集體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當代,9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潘英海(19870600)。有關平埔族研究的西文資料。臺灣風物,37(2),39-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翁佳音(19870600)。日治時代平埔族的調查研究史。臺灣風物,37(2),55-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潘英海(19870600)。平埔族研究的困惑與意義:從邵式柏的博士論文「十七及十八世紀臺灣拓墾中的漢番關係」談起。臺灣風物,37(2),157-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汎森(19931100)。歷史記憶與歷史--中國近世史事為例。當代,91,40-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Coser, Lewis A.、邱澎生(19931100)。阿伯瓦克與集體記憶。當代,91,20-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何聯奎(1955)。四十年來之中國民族學。中國民族學報,1,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Axtell, James(1979)。Ethnohistory: An Historian's Viewpoint。Ethnohistory,26(1),1-13。  new window
21.Baerreis, David A.(1961)。The Ethnohistoric Approach and Archaeology。Ethnohistory,8(1),49-77。  new window
22.Hudson, Charles(1966)。Folk History and Ethnohistory。Ethnohistory,13(1/2),52-70。  new window
23.Lurie, Nancy Oestreich(1961)。Ethnohistory: An Ethnological Point of View。Ethnohistory,8,78-92。  new window
24.Schwerin, Karl H.(1976)。The Future of Ethnohistory。Ethnohistory,23(4),323-341。  new window
25.Sturtevant, William C.(1966)。Anthropology, History and Ethnohistory。Ethnohistory,13,1-51。  new window
26.Trigger, Bruce G.(1975)。Brecht and Ethnohistory。Ethnohistory,22,51-56。  new window
27.Vansina, Jan(1962)。Ethnohistory in Africa。Ethnohistory,9(2),126-136。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詹素娟(1987)。從中文文獻資料談平埔族研究。高雄。243-2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明珂(1994)。過去、集體記憶與族群認同:臺灣的族群經驗。臺北。249-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鍾幼蘭(1995)。族群、歷史與意義:以大社巴宰族裔的個案研究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胡耐安(1964)。中國民族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世忠(1987)。認同的污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芮逸夫(1971)。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人類學。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人類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隆志(1991)。族群關係與鄉村臺灣:一個清代臺灣平埔族群史的重建和理解。族群關係與鄉村臺灣:一個清代臺灣平埔族群史的重建和理解。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Rin, Hsien(1975)。The Synthesinizing Mind in Chinese Ethno-Cultural Adjustment。Ethic Identity: Cultural Continuities and Change。California。  new window
其他
1.王明珂(1993)。結構性健忘與集體記憶:關於家庭、家族與族群的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明珂(1994)。太伯傳說與吳地的華夏化:考古與歷史的考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謝世忠(1990)。「第四世界」的建構:原住民世界的契機與危機。人類學研究:慶祝芮逸夫教授九秩華誕論文集。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世忠(19900000)。芮氏民族史的性質及其方法理論建構法則:兼論中國地區族群的歷史過程研究。人類學研究:慶祝芮逸夫教授九秩華誕論文集。臺北: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