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會福利服務 : 理論與實踐-
作者:萬育維
出版日期:2007
出版項:臺北:三民書局
ISBN:9789571448558
主題關鍵詞:社會福利社會工作
學門:社會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6) 博士論文(8) 專書(5)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7
期刊論文
1.O'Connell, Mary Ellen(2003)。Responding to Homelessness: An Overview of US and UK Policy Interventions。Journal of Community &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3(2),158-170。  new window
2.萬育維(1994)。専業整合與老人長期照護之規劃。經社法治論叢,14,67-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琢嵩、吳淑芬、劉寶娟(20050100)。社會福利團體承接政府公設民營服務之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08,147-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永新(20031200)。全球化與社會福利。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7(2),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萬育維(1995)。福利政策策略的新取向--由福利國家實施的經驗談起。社區發展季刊,70,201-2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正、鄭清霞(20070500)。降低貧窮與國民年金。社區發展季刊,116,50-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萬育維、羅詠娜(1993)。台北市居家照顧服務人力資源之探究。社區發展季刊,62,34-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雲裳(2005)。臺灣地區早期社會福利工作回顧--臺灣基督教福利會1946-1974年工作紀實。社區發展季刊,109,245-2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惠生(1994)。從臺灣的社會經濟變遷、人口轉型探討婚姻與家庭的變遭。研考雙月刊,18(6),1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登聰(19950300)。社會福利發展新趨勢--另一種典範的思考。社區發展季刊,69,147-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靜晃(2007)。我國兒童保護服務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116,98-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燕禎(2005)。臺灣社會福利發展--日治時代社會福利機構的歷史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9,226-2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傅立葉(2002)。積極性社會福利政策的內涵:思索台灣福利政策下階段的發展方向。台灣智庫通訊,6,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進豐(19841200)。先秦社會福利思想的起源與發展。社會學與社會工作,6,49-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萬育維(1991)。社會正義與社會福利政策的再反省。社會工作學刊,創刊號,4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萬育維(19920600)。福利政策規劃中的價值抉擇。社區發展季刊,58,3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萬育維(1995)。以美國醫療照為例分析低收入戶醫療補助與醫療保險之間的關係。福利社會雙月刊,46,4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蔡青龍、莊慧玲、黃芳玫(1994)。人力動態研究--國內的課題與國外的經驗。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1(25),39-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盧政春(1992)。邁向人性化的社會安全制度。理想雜誌,1,3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蕭肅科(2006)。新移民女性人權問題:社會資本/融合觀點。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9,3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薛承泰、黃文鳳(2005)。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推動公設民營二十年。社區發展季刊,108,25-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Blau, J.(1989)。Theories of the Welfare State。Social Service Review,63(1),26-38。  new window
23.Goodin, R.、Rein, M.(2001)。Regimes or Pillars: Alternative Welfare State Logics and Dynamics。Public Administration,79(4),769-801。  new window
24.Thayer, R.(1973)。Measuring Need in the Social Services。Social and Economic Administration,7(May),91-105。  new window
25.林萬億(19921000)。從社會安全預算看我國社會政策。理想雜誌,1,5-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孫健忠(19880600)。民間參與社會福利的理念與方式。社區發展季刊,42,10-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萬育維(19930100)。美國貧窮政策的演進與省思--兼論貧窮政策上的爭議。經社法制論叢,11,93-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古允文(1990)。福利國家危機--本質與脈絡。中山社會科學季刊,5(3),45-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淑容(19950600)。國家和家庭的關係--兼論我國應有的家庭政策。社區發展季刊,70,160-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林萬億(20050300)。1990年代以來臺灣社會福利發展的回顧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109,12-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呂建德(20011200)。從福利國家到競爭式國家?:全球化與福利國家的危機。臺灣社會學,2,263-3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萬育維、莊凰如(19951200)。從醫療與福利整合的角度探討我國發展遲緩兒童之早期療育制度之規畫。社區發展季刊,72,48-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寬政(19950600)。臺灣地區的人口變遷與社會安全。社區發展季刊,70,98-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潘淑滿(20050700)。飄浪人生:遊民、家與公共政策。臺灣社會工作學刊,4,171+173-1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趙碧華(20030300)。社會福利民營化的迷思:公部門的困境?私部門的願景?--社會福利資源配置的思考。東吳社會工作學報,9,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萬育維、賴資雯(19960300)。專業認同與工作滿意之間的關係探討--以從事兒童保護社會工作人員為例。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305-3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許博雄(1995)。福利需求意識類型與意向模式:以臺北市的調查研究為例。中國社會學刊,18,153-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萬育維(1995)。勞工年金制度之財務設計。勞工年金制度探討學術研討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萬育維、羅詠娜(1993)。臺北市推展老人居家照顧的現況、困境與展望。1993年北美華人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3/07/02-07/05)。Chicago, Illinois。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增勇(1995)。社工員在社會運動中的角色定位--兼論臺灣社工員在體制內改箪的限制與倫理困境。社會工作倫理研討會,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 96-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柯三吉、萬育維(1994)。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式福利服務提供模式之研究:社會局與受委託機購間互動關係的探討。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華國(1994)。臺灣地區殘障者支持性就業遍應問題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內政部(2004)。內政部統計年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內政部統計處(2003)。中華民國九十二年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査報告分析摘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內政部統計處(2005)。中華民國九十四年老人狀況調査結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行政院主計處(2003)。九十二年臺灣地區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査統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行政院主計處(2007)。行政院主計處96年4月人力資源調査統計結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行政院主計處(2007)。歳出政事別科目歸類原則與範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內政部統計處(2007)。中華民國九十六年第十週內政統計通報(95年底人民圑體概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內政部統計處(2007)。中華民國九十六年第十四週內政統計通報(95年底老人長期照護、養護反安養機構概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行政院衛生署(1995)。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六個月評估報告--問題反因應措施。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震、萬育維(1995)。爭議年代中老人對家庭認知與需求之探究--兼論家庭政策之規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彭懷真(1995)。發展中途輟學青少年福利服務支持網絡研究方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萬育維、蔡宏昭(1993)。老人消費行為與老人福利產業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萬育維(1994)。邁向二十一世紀社會福利之規劃與整合--社會救助需求初步評估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鄭麗珍(2004)。遊民問題調査、分析與對策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美珍(1993)。臺灣地區醫院社會工作者之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之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華龍(1995)。少年教養機構員工組織溝通與組織承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昭妏(1993)。接受家庭補助案家特徵與補助對案家生活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困苦失依兒童少年家庭補助為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昭文(1996)。殘障者工作滿足與社會支持網絡之研究--以臺北市支持性就業殘障者為例(碩士論文)。陽明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賴資雯(1995)。影響社工員從事兒童保護工作的滿意度之相關因素探析(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偉君(1992)。臺北市有工作的貧窮雙親家庭之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易駿(1990)。社會福利中的企業福利:臺灣地區企業福利的檢證與未來發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彥宜(1988)。臺灣社會工作發展之研究(西元1683-1988年)(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篤強(2007)。貧窮文化與社會工作--脱貧行動的理論與實務。洪葉文化事業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Fitzpatrick, T.(2005)。New Theories of Welfare。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new window
3.內政部兒童局(2006)。兒童保護執行概況。臺中:內政部兒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5)。遊民問題之調査分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誡(2003)。誰偷走了我們的工作:一九九六年以來臺灣的失業問題。臺北: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華德(1994)。財政學要義。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孫健忠(1995)。臺灣地區社會救助發展之研究。臺北:時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瑩、詹火生(1994)。英國社會安全制度--改革與現況探討。臺北:勞工保險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萬育維(1995)。社會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者的反省。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Barker, R. L.(1987)。Social Work Dictionary。Maryland:NASW。  new window
11.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1989)。因應開辦失業保險--就業服務及職業訓練之應採措施。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花蓮縣長期照護管理中心(2006)。花蓮縣長期照護管理中心長期照護資源手冊工作人員版。花蓮:長期照護管理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濱松、施能傑(1992)。臺北市政退休公務人生活之研究。台北: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Beverly, D. P.、McSweeney, E. A.(1987)。Social Welfare and Social Justice。Prentice-Hall, Inc.。  new window
15.Barry, J.、Jones, C.(1991)。Charity Before the Welfare State。Routledge。  new window
16.Forder, A.(1974)。Concept in Social Administration: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London:Macmillan。  new window
17.Freeden, M.(1996)。Ideologies and Political Theor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8.Specht, H.、Gilbert, N.、Terrell, P.(1993)。Dimensions of Social Welfare Policy。Englewood Cliffs:Prentice-Hall。  new window
19.Ambrosino, R.、Heffeman, J.、Shuttlesworth, G.(1992)。Social Work and Social Welfare。West Publishing Company。  new window
20.Johnson, N.(1990)。Reconstructing the Welfare State。Harvester Wheatsheaf。  new window
21.Patti, R.、Poertner, J.、John, C. A.(1988)。Managing for Service Effectiveness in Social Welfare Organizations。The Haworth Press。  new window
22.Posavac, E.、Carey, R.(1992)。Program Evaluation。NJ:Prentice-Hall。  new window
23.Reamer, F. G.(1994)。Social Work Malpractice and Liability。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4.Soriano, F. I.(1995)。Conducting Needs Assessment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Sage Publications, Inc.。  new window
25.Taylor, D.、Balloch, S.(2005)。The Politics of Evaluation: Participation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Bristol:The Policy Press。  new window
26.Titmuss, R.(1985)。Essays on the Welfare State。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  new window
27.Trattner, W. I.(1989)。From Poor Law to Welfare State。The Free Press。  new window
28.Weil, M.、Karls, J. M.、Associates(1989)。Case Management in Human Service Practice。CA:Jossey-Bass, Inc。  new window
29.臺北市政府社會局(1994)。迎接國際家庭年--推動以家庭為中心的社會福利體系研討會資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Monk, A.(1990)。Handbook of Gerontological Services。CA: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1.萬育維(1994)。福利計畫與評估。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Hill, M.、Bramley, G.(1986)。Analysing Social Policy。Oxford:Basil Blackwell。  new window
33.DiNitto, D. M.(1991)。Social Welfare: Politics and public policy。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new window
34.馮燕(1995)。托育服務:生態觀點的分析。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徐震(1985)。社區發展--方法與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詹火生(19880000)。社會福利理論研究。臺北:巨流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Titmuss, Richard M.(1973)。Commitment to Welfare。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  new window
38.行政院研考會(1990)。我國社會福利支出研究。臺北:行政院研考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Miller, J. A.(1991)。Community-Based Long-Term Care: Innovative Models。London:Sage。  new window
其他
1.內政部兒童局(2005)。中華民國九十四年臺閩地區兒童反少年生活狀況調査報告分析 2007/4/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東亮(2004)。健保問題不在財務在品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震(1993)。全球互依:社會工作教育的新挑戰--第二十六屆社會工作教育國際會議摘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明聖(1994)。國民年金與財政負檐(國民年金保險制度系列演講座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玟琪,劉進興(2002)。積極性的社福政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正(1993)。我國社會安全財源籌措之理念與原則。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萬育維(1995)。兩代之間的研究議題與反省:兼論相關政策的配合策略。1995年老人學學術研究年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radshaw, J.(1972)。The Concept of Social Need。Planning for Social Welfare。  new window
4.Brandt, R. B.(1976)。The Concept of Welfare。Talking About Welfare: Readings in Philosophy and Social Policy。London:RKP。  new window
5.古允文(2004)。巨靈或螳螂:全球化下的台灣社會與福利政策。社會正義與全球化:福利與自由主義的反思。臺北:殷海光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O'Higgins, M.(1985)。Welfare, Redistribution, and Inequality--Disillusion, Illusion, and Reality。Defense of Welfare。London:Tavistock。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