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末民國畫報上的戰爭敘事與國家神話--以中日軍事衝突的圖像表徵為例
書刊名:新聞與傳播研究
作者:徐沛周丹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10)
頁次:88-103+128
主題關鍵詞:表徵戰爭敘事消費民族國家神話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7
  • 點閱點閱:1
表征是通過符號系統產生意義。通過分析清末民國時期《點石齋畫報》和《良友》(也涉及同一時期部分日本報刊的相關內容)對中日軍事沖突的圖像表征,探討了近代中國畫報圖像文本的戰爭敘事、對民族國家神話的展示等問題,發現《點石齋畫報》與《良友》對于中日軍事沖突的表征存在顯著差異:前者傾向于采用夸張、甚至失實的方式描繪、敘述軍事沖突,使之成為讀者談論、消費的對象;而后者則試圖通過展示民族神話的方式感召讀者,在報道戰爭的同時,在建構民族共同體的想象互動中影響讀者。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visu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Sino-Japanese military conflicts in Dianshizhai Huabao and Young Companion.Authors fin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pictorials" visual reports:Dianshizhai Huabao inclines to report war in an exaggerated style,even to the distortion of truth,to cater the readership,while Young Companion represents national myth in news photos.
期刊論文
1.吳果中(2007)。中國近代畫報的歷史考略--以上海為中心。新聞與傳播研究,14(2),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魯道夫‧G‧瓦格納(2001)。進入全球想像圖景:上海的《點石齋畫報》。中國學術,8,1-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果中(2007)。民國《良友》畫報與都市空間的意義生產。求索,2007(5),176-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果中(2007)。民國《良友》畫報影響力要素的綜合解析。國際新聞界,200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果中(2007)。從《良友》畫報廣告看其對上海文化空間的意義生產。新聞史研究,2007(4),71-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果中、劉睿(2008)。都市文化語境下的鄉村圖像與市民文化。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37(5),133-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肖小蕙(2002)。意識形態:權利關係的再現系統。文化研究,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沛(2008)。近代畫報中的體育圖像及其教育功能。體育科學,200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沛(2013)。近代畫報研究的文化轉向及其價值。國際新聞界,2013(3),124-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徐沛、周丹(2007)。早期中國畫報中表徵及其意義。文藝研究,200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沛、羅家容(2015)。從觀看科學到科學地觀看:近代畫報中科學圖像的演變。文化研究,23,338-3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梁得所(1931)。編後語。良友,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爾敏(19900600)。中國近代知識普及化傳播之圖說形式--點石齋畫報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135-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戚其章(1996)。中日戰爭。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友如、張奇明(2001)。點石齋畫報。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韓叢耀(2012)。中國近代圖像新聞史:1840-1919。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曾恩波(1973)。世界攝影史。臺北:藝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萬國報館(2014)。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體觀察。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平原、夏曉虹(2001)。圖像晚清。天津:百花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克武(2003)。畫中有話:近代中國的視覺表述與文化構圖。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戚其章(1990)。甲午戰爭史。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特倫斯.霍克斯、瞿鐵鵬(1987)。結構主義和符號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羅蘭‧巴特、許薔薔、許綺玲(1997)。神話--大眾文化詮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曉青(2003)。The Dianshizhai Pictorial: Shanghai Urban Life (1884-1898)。Ann Arbor, Michigan: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new window
12.馬國亮(2002)。良友憶舊:一家畫報與一個時代。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果中(2007)。《良友》畫報與上海都市文化。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Barthes, Roland、Lavers, Annette、Smith, Colin(1983)。Elements of Semiology。New York:Hill and Wang。  new window
15.尊聞閣主人(1983)。點石齋畫報。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陸奧宗光、伊舍石(1962)。蹇蹇錄。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山崎曉三郎(1894)。日清戰爭畫報。國華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呂勝中(2002)。造型原本:看卷、講卷。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趙省偉、沈弘(2015)。海外史料看甲午。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伍聯德(1931)。良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伍聯德(1937)。良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孝悌(20020000)。戀戀紅塵:中國的城市、欲望與生活。臺北:一方。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羅鋼(1994)。敘事學導論。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平原、夏曉虹(2014)。圖像晚清:《點石齋畫報》。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歐梵、毛尖(2001)。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平原(2008)。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彭永祥(1980)。舊中國畫報見聞錄。新聞研究資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永祥(1986)。中國近代畫報簡介。辛亥革命時期期刊介紹。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阿英(1958)。中國畫報發展之經過。晚清文藝報刊述略。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康無為(1993)。畫中有話:點石齋畫報與大眾文化形成之前的歷史。讀史偶得:學術演講三篇。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紅野謙介(2003)。明治三十年代的雜誌《太陽》中新聞照片的變遷--如何導演「真實」。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學。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克武(2003)。導論:印現抑或再現--視覺史料與歷史書寫。畫中有話:近代中國的視覺表述與文化構圖。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歷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