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考古學研究談水沙連區域的形成-
作者:劉益昌
書刊名:劉枝萬與水沙連區域研究;潘英海 (主編)
頁次:115-145
出版日期:2014
出版項:新北:華藝學術
主題關鍵詞:考古學水沙連區域形成
學門:區域研究及地理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3)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森丑之助(1902)。臺灣に於ける石器時代遺跡に就て。東京人類學會雜誌,18(201),89-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益昌(1996)。大馬璘遺址與考古。水沙連,4,28-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鹿野忠雄(1930)。臺灣石器時代遺物發見地名表。史前學雜誌,2(2),163-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森丑之助(1911)。台灣に於ける石器時代の遺跡に就て。台灣時報,19,17-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森丑之助(1911)。台灣に於ける石器時代の遺跡に就て。台灣時報,20,7-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森丑之助(1911)。台灣に於ける石器時代の遺跡に就て。台灣時報,21,2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石璋如(19530500)。臺灣大馬璘遺址發掘簡報。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1,13-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正宜(19900600)。臺灣地區碳十四年代數據輯。田野考古,1(1),95-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孫寶鋼(19771200)。莊後村龍泉村與山腳遺址試掘報告。臺灣省立博物館科學年刊,20,197-2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臧振華(19781200)。南投縣集集鎮田寮園史前遺址試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9(4),515-5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何傳坤(19780700)。臺灣日月潭農業起源說及大坌坑式繩紋陶文化。思與言,16(2),48-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哲三(19980600)。「水沙連」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臺灣文獻,49(2),35-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光周(19841000)。墾丁國家公園所見的先陶文化及其相關問題。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4,79-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Treistman, Judith M.(1972)。Prehistory of the Formosan Uplands。Science,175(4017),74-76。  new window
15.甲野勇(1929)。臺灣臺中州新高郡發見の打製石斧。史前學雜誌,1(1),88-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芝原太次郎(1941)。昔の埔裏社(上)--はしがき•石器時代の埔裏社•蕃族時代の埔裏社。民俗臺灣,1(4),34-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枝萬(1956)。南投縣濁水溪南岸社寮臺地史前遺址。南投文獻叢輯,4,91-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益昌(1986)。從圓山貝塚遭到破壞想起的……。人間,14,56-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益昌(1986)。圓山文化:4,000年前的臺北人和文化。人間,14,5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斌雄、劉枝萬(1957)。日月潭考古報告。南投文獻叢輯,5,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宋文薰、連照美(19750600)。臺灣西海岸中部地區的文化層序。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37/38,85-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永楨(2007)。「水沙連」釋義新探--以古文書和文獻互相印證。臺灣古文書與歷史研究學術研討會。臺中市:逢甲大學出版社。59-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益昌(2006)。考古學研究所見人群互動關係與分布界線:以嘉南平原東側丘陵山地地區為例。建構西拉雅:研討會。新營市:臺南縣政府。39-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益昌(2003)。臺灣玉器流行年代及其相關問題。史前與古典文明: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何傳坤、劉克竑、陳浩維(2001)。國立埔里高級中學校舍重建工程暨大馬璘文化遺址發掘保存計畫第一期工作期末報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傳坤、劉克竑(2004)。大馬璘遺址考古發掘報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益昌、郭素秋、戴瑞春、簡史朗、邱水金(1999)。水蛙窟遺址內涵及範圍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益昌、陳仲玉、林美智(2000)。集集共同引水計畫工區內共和遺址搶救發掘及鄰近地區施工監測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士強、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1993)。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第一期研究報告。台北:中國民族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宋文薰、尹建中、黃士強、連照美、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1992)。臺灣地區重要考古遺址初步評估第一階段研究報告。中國民族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益昌、李德仁(1998)。集集共同引水工程計畫地區遺址實地調査評估計畫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厲以壯、顏廷伃(201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新建野生動植物復育及急救園區」基地內遺址調查評估成果報告。財團法人臺灣打里褶文化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1995)。臺閩地區考古遺址:臺中縣、臺中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何傳坤、王嵩山、嚴新富、黃正璋(2005)。臺灣地區世界遺產潛力點:玉山評估計畫總報告。自然科學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何傳坤、鄭建文、陳浩維(1997)。水蛙窟遺址調查暨考古發掘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明立國、劉益昌、馬彼得、史添丁(1998)。南投縣信義鄉久美社區社區總體營造第二階段規畫案期末報告。臺原藝術文化基金會:久美社區發展協會:Mamahavana社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益昌、陳仲玉、郭素秋、鄭安晞、吳美珍、林三吉、張彥祥(2004)。臺閩地區考古遺址:南投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益昌、潘英海、鍾國風、黃正璋、張博森(2009)。大馬璘遺址射箭中心開發基地範圍內考古探坑發掘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益昌、簡史朗(2008)。南投縣魚池鄉頭社盆地邵族舊社及番仔墓遺址調查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臺灣打里摺文化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益昌、簡史朗、吳美珍、林三吉(2004)。南投縣埔里鎮烏牛欄橋南臺地坪仔頂遺址搶救發掘報告。南投:南投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益昌、顏廷伃、林美智(2007)。雲林縣考古遺址普查計畫成果報告書。臺灣打里摺文化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士強、劉益昌(1980)。全省重要史蹟勘查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分。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益昌、郭素秋、簡史朗(2001)。Lalu 遺址與邵族歷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博森(2011)。考古遺址之解讀歷程及其文化類緣要素的討論--以大馬璘遺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埔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建文(1998)。水蛙堀遺址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厲以莊(1991)。洞角遺址暨相關問題(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陸挽中(1996)。日月潭盆地上次冰盛期以來之湖泊沈積物孢粉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益昌(2011)。臺灣全志卷三:住民志‧考古篇。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益昌(1999)。七家灣遺址的內涵及範圍研究。臺中:行政院退輔員會武陵農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有德、邱敏勇、周芳美(1988)。東埔第一鄰遺址:玉山國家公園早期人類聚落史的考古學研究。水里: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簡史朗(2005)。水沙連眉社古文書研究專輯。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益昌(2000)。又見大馬璘--1996年大馬璘遺址出土資料整理報告。埔里:展顏文化事業工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簡史朗、曾品滄(2002)。水沙連--埔社古文書選輯。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仲玉(19940000)。曲冰。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克竑、張光仁、何傳坤、洪玲玉(2012)。嘉義縣阿里山鄉曾文溪流域考古遺址調查與試掘。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鹿野忠雄(1995)。東南亞細亞民族學先史學研究。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臧振華、劉益昌、邱敏勇(1996)。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尾賸錄,史前考古,叢談,中央駐臺機關名表。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枝萬(1951)。臺灣埔里郷土志稿。劉枝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益昌(1999)。存在的未知:臺中地區的考占遺址與史前文化。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石璋如、劉益昌(19870000)。大馬璘。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鹿野忠雄、宋文薰(1955)。臺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枝萬(1956)。南投縣考古誌要。南投縣:南投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益昌(20020000)。臺灣原住民史:史前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Chang, Kwang-chih、Lin, Chao-chi、Stuiver, Minze、Tu, Hsin-yuan、Tsukada, Matsuo、Pearson, Richard、Hsu, Tse-min(1969)。Fengpitou, Tapenkeng, and the Prehistory of Taiwan。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臧振華(1994)。九九峰下的史前遺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簡史朗,劉益昌(2004)。埔里盆地及周緣地區調查概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Stamps, Richard B.(1977)。An Archaeological Survay of the Puli Basin, West Central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臺灣省濁水溪與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查報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璋如(1956)。南投的史前文化。南投文獻叢輯。南投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益昌(1995)。臺灣北部沿海地區史前時代晚期文化之探討。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光直(1977)。濁水溪大肚溪流域考古--「濁大計畫」第一期考古工作總結。臺灣省濁水溪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查報告。南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益昌(1989)。第三史前遺蹟篇。臺中縣志卷一土地志。豐原:臺中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益昌(2004)。世變與傳承--史語所在臺灣的考古學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五周年紀念文集。南港: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孫寶鋼(1977)。魚池鄉的考古遺址。臺灣省濁水溪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查報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光直(1977)。「濁大計畫」與民國六一至六三年濁大流域考古調查。臺灣省濁水溪與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查報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臧振華、張光仁(1996)。曾文溪上游流域史前文化遺址遺物整理及阿里山鄉Yingiana遺址試掘簡報告。臺灣西部環境變遷及資源管理之研究:曾文溪流域。臺北:中央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益昌(2004)。九二一震災後Lalu遺址發掘及其意義。災難與重建--九二一震災與社會文化重建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宋文薰(1980)。由考古學看臺灣。中國的臺灣。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