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臺灣邊區社會秩序之考察:以濁水溪、烏溪中游之「亢五租」為中心
書刊名:臺灣史研究
作者:洪麗完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ng, Li-wan
出版日期:2013
卷期:20:4
頁次:頁1-50
主題關鍵詞:水沙連六社亢五租邊區社會秩序番食租撫番租番大租Shui-sha-lian aboriginesKang Wu ZuBorderSocial orderFan Shi ZuFu Fan ZuFan Ta Z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3)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55
  • 點閱點閱:152
相較於北臺盛行隘、屯的武力開墾活動,及南臺灣透過安撫番租形成的土地 關係,清代進入臺灣中部界外的新移民,雖有部分聚落出現圍以莿竹的防禦工事, 仍少存在隘、屯的武力開墾組織。本文主要利用清代史料(古文書、方志與古地 圖等)、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檔案及相關調查、口述訪談資料(集體記憶)等, 針對濁水溪、烏溪中游的漢人、熟番移墾活動,及其與當地居民的互動,特別是 以「亢五租」為主形成的社會關係進行分析,從而整體考察邊區(the border region) 社會秩序(social order)。所謂「社會秩序」,指為了維持該社會「正常運作」 的社會結構、公權力與社會習俗等,本文側重社會習俗,並及於公權力的討論。 本文指出漢人、熟番先後進入濁水溪、烏溪中游邊區社會,主要以「亢五租」 與社番交換土地;部分地區以隘墾方式進行。隨著新移民勢力的擴大,雖有官治 組織進入,卻不敷所需。因此新社會秩序的維持,除了「亢五租」外,有賴具「防 番」功能的慚愧祖師信仰(慰藉民心)。本文不僅釐清向來被民間誤解為酬謝水 社、官方與學者視為「番大租」的「亢五租」之由來與性質(安撫番租),也大 致勾勒出水沙連六社生活領域的變遷圖像,有助於理解清代臺灣西部平原山麓地 帶邊區生活風貌與社會秩序,並作為未來筆者整體比較臺灣中、北部與南部山麓 地帶邊區社會特色的基礎。
期刊論文
1.陳哲三(20020500)。林圮埔(竹山)在清代臺灣開發史上的地位。逢甲人文社會學報,4,151-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玉茹、畏冬(20120900)。林爽文事件前的臺灣邊區圖像:以乾隆49年臺灣番界紫線圖為中心。臺灣史研究,19(3),47-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志宇(20020500)。竹山地區的公廟--以玄天上帝與慚愧祖師信仰為中心。逢甲人文社會學報,4,183-2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美鈴(19940700)。埔里盆地的平埔族聚落分布形態。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2,229-2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永楨(20110600)。清代濁水溪中游漢「番」勢力的消長與漢人社會的建立。臺灣文獻,62(2),3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素真(20060500)。清代番屯政策與鹿谷鄉清水溝溪下游的區域性。地理研究,44,59-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枝萬(1978)。日月潭史話。埔里鄉情,2,35-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謝重光(2011)。同質性、承傳、變遷與研究取向:閩粵臺民間信仰研究引論。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29-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卓權(20031100)。隘防線上的衝突--談桃、竹、苗地區的漢、番互動與糾葛。新竹文獻,14,65-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洪麗完(20070900)。清代楠仔仙溪、荖濃溪中游之生、熟番族群關係(1760-1888):以「撫番租」為中心。臺灣史研究,14(3),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洪麗完(20110300)。嘉南平原沿山地區之族群關係(1700-1900):以「阿里山番租」為例。臺灣史研究,18(1),41-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志豪(20080200)。臺灣隘墾史研究的回顧--以竹塹地區的研究成果為例。臺灣史料研究,30,70-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素真(20050500)。邊陲區域與「慚愧祖師」信仰--以林屺埔大坪頂地區為例。地理研究,42,73-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程士毅(19940900)。軍工匠人與臺灣中部的開發問題。臺灣風物,44(3),13-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計堯(20010400)。試論日月潭地區原住民的歷史遷移(1815-1934)。臺灣史研究,7(1),81-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施添福(20050900)。清代臺灣北部內山的地域社會及其區域化:以苗栗內山的雞隆溪流域為例。臺灣文獻,56(3),181-2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哲三(19980600)。「水沙連」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臺灣文獻,49(2),35-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文龍(19940300)。清代嘉義縣轄鯉魚頭保的開發。臺灣文獻,45(1),41-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移川子之藏(1931)。承管埔地合同約字を通じて觀たる:埔里の熟蕃聚落(其一)。南方土俗,1(2),1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伊能嘉矩(1899)。埔里社平原に於ける熟蕃。蕃情研究會誌,2,3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洪麗完、楊朝傑(2011)。從東螺社古文書看族群與區域研究。第五屆臺灣古文書與歷史研究學術研討會。臺中:逢甲大學出版社。17-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麗完(2012)。「撫番租」、「防番」信仰與社會秩序:以濁水溪中游為中心。「第二屆沿山地區聚落與族群」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歷史學系(協辦) (會議日期: 2012/06/19-06/20)。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簡史朗(2006)。水沙連族群與開發。第六屆新臺灣史研究研習營--相逢水沙連:族群關係與歷史,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主辦、臺灣歷史學會協辦 (會議日期: 2006/02/04)。南投:南投縣埔里鎮鯉魚潭謝緯紀念青年園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簡史朗(2012)。從文獻看清代康熙、雍正年間水沙連地區的族群分布。「第二屆沿山地區聚落與族群」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歷史學系協辦 (會議日期: 2012/06/19-06/20)。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素真(2009)。土地,國家與邊陲社會--林屺埔大坪頂的地方性詮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永楨(2007)。清代濁水溪中游的開發(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佳玲(2009)。從開山防蕃到保境安民--南投縣慚愧祖師信仰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鈴木滿男(1988)。「漢蕃」合成家族の形成と展開--近代初期における臺灣邊疆の政治人類學的研究(博士論文)。山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正略(1992)。清代臺灣中部平埔族遷移埔里拓墾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鹿谷汪鍵雄文書。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陰那慚愧祖師真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伊能嘉矩(1983)。埔里社林圮埔地方誌。南投縣志稿。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士淳、鍾東(2006)。陰那山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汪鑑雄(2009)。開山佑民:慚愧祖師的啓示。南投:南投縣鹿谷鄉鹿谷社區發展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施添福、陳國川、羅美娥(2001)。臺灣地名辭書‧卷十:南投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毓良(2008)。清代臺灣的軍事與社會。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文賢(2008)。後埔仔及社寮庄古文書欣賞:社寮地區家族姓氏史略。南投:財團法人社寮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呂心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佐山融吉(2012)。蕃族調查報告書第5冊:泰雅族前篇。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黃文新(1935)。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研究。臺北: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富三(2006)。臺灣水田化運動先驅:施世榜家族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岸裡大社文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馬淵東一(1974)。馬淵東一著作集。東京:社会思想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澤民(2001)。臺灣總督府檔案平埔族關係文獻選輯。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曹士桂、雲南省文物普查辦公室(1988)。宦海日記校注。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黃智慧、小島由道(1996)。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哲三(1972)。竹山鹿谷發達史。臺中市:啟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枝萬、石璋如(1983)。南投縣志稿。台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佐山融吉、余萬居、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8)。蕃族調查報告書:第六冊:布農族前篇。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中村孝志、吳密察、翁佳音、許賢瑤(2002)。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 (下卷):社會.文化。臺北板橋: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69)。大清高宗純(乾隆)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簡史朗、曾品滄(2002)。水沙連--埔社古文書選輯。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余文儀(1962)。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周璽(196211)。彰化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澤民(2004)。臺灣總督府檔案平埔族關係文獻選輯續編。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臺灣府輿圖纂要。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周鍾瑄、陳夢林、李欽文(1962)。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伊能嘉矩(1904)。臺灣蕃政志。臺北:古亭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林文龍(1998)。社寮三百年開發史。南投縣:社寮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伊能嘉矩(1909)。大日本地名辭書:臺灣之部。東京:富山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瞿海源(1992)。重修臺灣省通志:住民志,宗教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洪麗完(2009)。熟番社會網絡與集體意識:臺灣中部平埔族群歷史變遷(1700-1900)。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莊英章(1977)。林圯埔:一個臺灣市鎮的社會經濟發展史。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臺灣私法物權編。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黃應貴(2012)。「文明」之路--第1卷,文明化下布農文化傳統之形塑(1895-1945)。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吳學明(1998)。頭前溪中上游開墾史暨史料彙編。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1989)。理蕃誌稿。東京:青史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劉銘傳(1958)。劉壯肅公奏議。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柯志明(20010000)。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Wolf, Eric R.、賈士蘅(2003)。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姚瑩(1957)。東槎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倪贊元(1959)。雲林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劉良璧(1961)。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黃叔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臺海使槎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鄧傳安(1958)。蠡測彙鈔。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吳學明(19860000)。金廣福墾隘與新竹東南山區的開發--一八三四-一八九五。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丁曰健(1959)。治臺必告錄。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伊能嘉矩(1928)。台灣文化志。刀江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衛惠林、丘其謙(1983)。南投縣土著族。南投縣志稿。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1969)。大清高宗純(乾隆)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1911)。臺灣總督府理蕃誌稿,第一編(1895-1902)。臺北:活文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衛惠林、余錦泉、林衡立(1955)。臺灣省通志稿:卷八‧同冑志。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梁志輝、鍾幼蘭(1998)。台灣原住民史料彙編第七輯: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奏折台灣原住民史料。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松田吉郎、黃秀敏(2001)。清末暨日治初期「阿里山蕃租」之研究。契約文書與社會生活(1600-1900)。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文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美國猶他家譜學會臺灣家譜資料微捲(Film1407166 Item22.m00512962-22)。,美國:猶他家譜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埔里文書(T0262D0219.02.0008.000)。,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鹿谷黃俊雄文書,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清乾隆中葉臺灣番界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洪麗完。新寮靈鳳廟恩主邱國順功績事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文獻館古文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央研究院宗教調查資料庫,http://140.109.128.168:8080/religionapp/servlet/Relg?simplegenso, 2009/11/15。  new window
9.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系統,http://religion.moi.gov.tw/web/index.aspx, 2009/1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洪敏麟(1983)。住民志.平埔族篇。南投縣志稿。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枝萬(1983)。開發篇。臺灣省南投縣志稿。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鄧相揚(2001)。水沙連地區的拓墾與邵族的處境。契約文書與社會生活(1600-1900)。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鍾幼蘭(1998)。平埔族群與埔里盆地--關於開發問題的探討。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莊英章、陳運棟(19860000)。晚清臺灣北部漢人拓墾型態的演變--以北埔姜家的墾闢事業為例。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