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懿靈詩作中後殖民與女性安那其意涵研究
書刊名:中國現代文學
作者:鄭智仁
作者(外文):Cheng, Chih-jen
出版日期:2022
卷期:41
頁次:頁93-118
主題關鍵詞:懿靈澳門後殖民第三空間安那其Yi LingMacauPostcolonialThe third spaceAnarch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81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張堂錡(20100600)。新世紀澳門現代文學發展的新趨向。中國現代文學,17,243-2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小琪、張晶(2009)。香港文學與澳門文學「中國形象」的對讀。中國文學研究,2009(4),102-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黎熙元(20051200)。難以表述的身分--澳門人的文化認同。二十一世紀,92,16-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桂寧(2004)。疍家女形象--澳門土生族群誕生的母系符號。東南亞研究,2004(6),78-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世鼎(20071100)。澳門的新殖民主義:透視2007年五一大遊行。思想,7,55-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岳川(2004)。澳門文化與文學精神。當代文壇,2004(5),62-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陶里(1994)。澳門文學概貌。香港文學,111,9-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陶里(1995)。澳門新詩的發展。香港文學,130,17-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陶里(1991)。追蹤澳門現代詩。香港文學,80,4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Showalter, Elaine、張小虹(19860300)。荒野中的女性主義批評。中外文學,14(10)=166,77-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堂錡(20160600)。浮城/我城:從澳門小說看回歸後澳門形象的變與不變。政大中文學報,25,129-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煒明(19950900)。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澳門華文文學。行政:澳門政府雜誌,29,625-6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德錦(1995)。《流動島》遊記。香港文學,129,82-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懿靈(2011)。半是兒戲,半是心存上帝!。文化雜誌,78,80-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白妲麗、金國平(19870000)。澳門地名考。文化雜誌,1,7-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和(1999)。己卯年四月初一。澳門現代詩刊,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懿靈(2006)。Macao, Macau。詩網絡,30,103-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盧啟聰(20180300)。後過渡期懿靈詩作中的集體意識。奇萊論衡,5,79-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區仲桃(2015)。想像的現代性:澳門現代主義詩人懿靈作品中的香港現代性。在地與易地--第十一屆東亞學者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15.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余少君(2008)。八○年代以降澳門後現代詩研究:以葦鳴與懿靈詩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觀鼎(2007)。澳門現代詩選。澳門:澳門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傅大為(1991)。知識與權力的空間。臺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鄧思平(2009)。澳門土生葡人。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懿靈(1990)。流動島。香港:詩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懿靈(2005)。集體死亡。澳門:邊度有書書籍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懿靈(2005)。集體遊戲。澳門:邊度有書書籍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京媛(2003)。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Forman, James D.(1975)。Anarchism: Political Innocence or Social Violence。New York:Dell Publishing Co.。  new window
9.夏宇(1990)。腹語術。台北:現代詩季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牧(1991)。方向歸零。臺北: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文輝(2005)。字裡行間--澳門文學閱讀記。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潛誠(1999)。島嶼巡航:黑倪和台灣作家的介入詩學。台北:立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澳門基金會、暨南大學古籍研究所(1999)。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唐君毅(1983)。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志良、陳欣欣(2000)。澳門政治社會研究。澳門:澳門成人教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志良(2006)。一個沒有悲情的城市。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Boehmer, Elleke、盛寧、韓敏中(1998)。殖民與後殖民文學。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Zukin, Sharon、張廷佺、楊東霞、談瀛洲(2006)。城市文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Bhabha, Homi K.(1994)。Location of Culture。Routledge。  new window
20.周蕾、羅童(1995)。寫在家國以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利瑪竇、金尼閣、何高濟、王遵仲、李申(1983)。利瑪竇中國札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廖子馨(1999)。我看澳門文學。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羅青(1988)。錄影詩學。台北市: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元貞(20000000)。女性詩學:臺灣現代女詩人集體研究(1951-1999)。臺北:女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Cresswell, Tim、王志弘、徐苔玲(2006)。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鵬翥(1994)。濠江文譚。澳門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陶里(1995)。從作品談澳門文學。澳門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袁紹珊(2009)。太平盛世的形上流亡。Kubrick。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趙爾巽(1942)。清史稿五百三十六卷。聯合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聞一多(1994)。聞一多全集‧詩。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Auden, W. H.、Mendelson, Edward(1976)。Collected Poems。Faber and Faber。  new window
32.Williams, Raymond、劉建基(2003)。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Peet, Richard、王志弘、張華蓀、宋郁玲、陳毅峰、國立編譯館(2005)。現代地理思想。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莊文永(2009)。澳門為何沒有「後殖民」。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文化藝術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懿靈(1998)。後現代的足跡--從新生代詩作看澳門後現代主義詩歌的實踐概況。澳門文學評論選。澳門:澳門基金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米歇‧傅柯、陳志梧(1999)。不同空間的正文與上下文(脈絡)。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alll, Stuart、陳永國(2000)。文化身份與族裔散居。文化研究讀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pivak, Gayatin、陳永國(1999)。屬下能說話嗎?。後殖民主義文化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洛楓(2003)。香港現代詩的殖民地主義與本土意識。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文輝(2006)。政治‧詩與政治詩--專訪懿靈。澳門作家訪問錄。澳門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韓牧(1984)。建立「澳門文學」的形象--1984 年3月29日在《澳門日報》主持「港澳作家座談會」上的發言。澳門文學論集。澳門文化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埃萊娜‧西蘇、黃曉虹(1992)。美杜莎的笑聲。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White, Hayden V.、張京媛(1993)。作為文學虛構的歷史文本。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