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
作者:游勝冠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9
出版項:臺北:群學
ISBN:9789866525124
主題關鍵詞:臺灣文學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5) 博士論文(70) 專書(27) 專書論文(1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61
期刊論文
1.芥舟(19340715)。卷頭言--臺灣新文學的出路。先發部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火獅(19861100)。呼喚臺灣文學的黎明。臺灣新文化,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杏慶(19711200)。呼籲與遣責。大學雜誌,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拓(19770510)。二十世紀臺灣文學發展的動向。中國論壇,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向陽(1987)。文學、土地、人--「臺灣作家的定位」之我見。臺灣文藝,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汛(19881200)。從荒蕪到荒謬1945-1988。人間,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羊子喬(1987)。在轉捩點上,先確立座標。臺灣文藝,104,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潛誠(19940100)。臺灣在地詩人的本土意識及其政治涵義--以《混聲合唱--「笠」詩選》爲討論對象。文學臺灣,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呂正惠(19900400)。中國新文學傳統與臺灣現代文學。新地文學,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宋澤萊(1981)。文學十日談。臺灣文藝,73,223-2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拙(19770500)。二十世紀臺灣文學發展的動向。中國論壇,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昂、鄭愁予(19860100)。臺灣文學爲什麼得不到國際公平待遇?。遠見雜誌,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祖琛(1987)。鄉土文學論戰後的臺灣文學。臺灣文藝,105,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敏勇(1987)。臺灣作家的再定位--對角色和功能的思考。臺灣文藝,104,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喬(19810700)。我看「臺灣文學」。臺灣文藝,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喬(19880300)。文學、文化、時代。臺灣文藝,110,101-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喬(1983)。臺灣文學正解。臺灣文藝,83,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魁賢(19801200)。《笠》的歷程。笠,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歐梵(1981)。中國現代文學的現代主義--史的研究兼比較。現代文學,40,副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宗源(19870100)。沉思與反省。臺灣文藝,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梵(19830715)。從迷惘到自主--代到第四代的文學歷程。臺灣文藝,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濁水(19840300)。「夏潮論壇」反「臺灣人意識」論的崩解。臺灣年代,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濁水(19841029)。從獨立到統一--解決中臺關係的六大模式。新潮流叢刊,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衡哲(1985)。臺灣文藝百期感言。臺灣文藝,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吳坤煌(1933)。論臺灣的鄉土文學。福爾摩莎,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洛夫(1987)。「臺灣作家往哪裡去?」座談會紀錄。臺灣文藝,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胡適(19611200)。科學發展所需要的社會改革。文星,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韋政通(1987)。臺灣三十年來的思想界。臺灣文藝,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唐文標(19730800)。詩的沒落。文季季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秦綺(1984)。神話與歷史--在與未來。臺灣年代,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馬嘯釗(1988)。四十年來的政治逮捕與肅清。人間,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高天生(1981)。歷史悲運的頑抗。臺灣文藝,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高天生(1982)。臺灣文學的歧路。益世雜誌,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高伊哥(1983)。後藤新平--臺灣現代化的奠基者。生根,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高伊哥(1984)。臺灣歷史意識問題。臺灣年代,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尉天驄(1973)。對現代主義的考察。文季季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康寧祥(1982)。中國民主運動發展史(二)--臺灣部分,三、黨外勢力的奠基與興起〔1969-1977)1、黨外新生勢力的興起。八十年代,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康寧祥(1975)。如何促進臺灣的的進步與和諧。臺灣政論,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良澤(1984)。戰前在臺灣的日本文學--以西川滿爲例。文季,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恆豪(1983)。張文環的思想與精神。臺灣文藝,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張景涵、張紹文、許仁真、包青天(19710700)。臺灣社會力分析。大學雜誌,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景涵、張紹文、許仁真、包青天(19710800)。臺灣社會力分析。大學雜誌,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景涵、張紹文、許仁真、包青天(19710900)。臺灣社會力分析。大學雜誌,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張景涵(1971)。國是諍言。大學雜誌,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張景涵(1972)。「臺灣對於中國前途所處的角色與使命」座談會。大學雜誌,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梁景峰(1983)。我的中國是臺灣。前進,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許木桂(1987)。「檢驗臺灣意識與中國意識」座談會。臺灣文藝,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許水綠(1983)。臺灣文學的界說與方向。生根,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許水綠(1987)。筆尖指向現實。臺灣新文化,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陳元(19830625)。「中國結」與「臺灣結」。前進,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陳正醍、路人(19820900)。臺灣的鄉土文學論戰。暖流,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玉玲(1991)。臺灣文藝研究。臺灣文學觀察雜誌,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陳芳明(1987)。臺灣文學的局限與延長一與彭瑞金對談文學史的撰寫。文學界,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芳明(198710)。跨過文學批評的禁區。臺灣新文化,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陳芳明(1987)。臺灣文學的侷限與延長--與彭瑞金對談文學史的撰寫。文學界,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陳芳明(19900300)。臺灣歷史的一天--論戰後以來的四個二二八。臺灣春秋,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陳映真、魏如風(19820400)。訪問稿「論權利與人民」。暖流,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陳映真(19820400)。消費文化,第三世界,文學。益世雜誌,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陳映真(1983)。中國文學與第三世界文學之比較。文季,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陳映真(1983)。更寬廣的歷史視野。前進,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陳映真(1983)。爲了民族的團結與和平。前進,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陳映真(1983)。從江文也的遭遇談起。夏潮論壇,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彭瑞金(19920900)。當前臺灣文學的本土化與多元化。文學臺灣,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曾心儀(19830500)。工人作家楊青矗的故事。臺灣文藝,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黃連德(1984)。洗掉中國熱昏症的「科學」吧。臺灣年代,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塚本照和、張良澤(1980)。日本統治時期臺灣文學管見。臺灣文藝,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楊青矗(1977)。什麼是健康的文學。夏潮,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楊祖君(1983)。巨龍,巨龍,您瞎了眼。前進,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葉六仁(1986)。四○年代的臺灣文學。文學界,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葉石濤(1982)。臺灣小說的遠景。文學界,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葉石濤(1990)。一個臺灣老朽作家的五○年代。臺灣文藝,創新號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葉石濤(19931100)。開拓多種族風貌的臺灣文學。臺灣研究通訊,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廖咸浩(19880310)。「五四傳統與臺灣文學」座談會座談記錄。中國論壇,3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廖漢臣(19540800)。新文學新劇運動專號及續集。臺北文物,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廖漢臣(19581200)。新文學新劇運動專號及續集。臺北文物,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廖漢臣(19601000)。臺灣文字改革運動史。政治建設,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廖漢臣(19601000)。臺灣文字改革運動史。政治建設,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廖漢臣(19601100)。臺灣文字改革運動史。政治建設,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廖漢臣(19601200)。臺灣文字改革運動史。政治建設,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銀正雄(19770400)。墳地裡哪來鐘聲。仙人掌,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劉捷(19350700)。民間文學的整理及其方法論。臺灣文藝,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彭瑞金(1983)。追尋、迷惘與再生--戰後的吳濁流到鍾肇政。臺灣文藝,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劉天風(1987)。從臺灣勞動群眾的立場出發。臺灣文藝,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蔣勳(1977)。灌溉一個文化花季。綜合月刊,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蔡源煌(1984)。五四看臺灣文壇--個理論架構的省察。中國論壇,2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蔡源煌(1989)。臺灣四十年來的文學與意識形態。中國論壇,3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蔡義敏(1983)。試論陳映真的「中國結」。前進,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鄭明哲(1984)。臺獨運動真的是資產階級運動嗎?。臺灣年代,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蕭新煌。代知識份子的「鄉土意識」--社會學的考察。中國論壇,2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蕭新煌(1990)。兩岸文化互動與臺灣文化意識的抬頭。中國論壇,3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謝里法(1983)。斷層下的老藤--我所找到的江文也。臺灣文藝,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謝長廷(1987)。新的臺灣意識和新的臺灣文化。臺灣新文化,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鍾肇政(19810700)。「臺灣文學的方向座談會」。臺灣文藝,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羅思遠(19840400)。故土呼喚已漸遙遠--論「臺灣意識」與「中國意識」的爭辯。臺灣年代,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甘文芳(1972)。日用文改革論。臺灣青年,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施文杞(19240311)。對於臺灣人做的白話文的我見。臺灣民報,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負人。臺灣話文雜駁。南音,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張我軍(19250101)。請合力拆下這作敗草叢中的破舊殿堂。臺灣民報,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張深切(19350201)。對臺灣新文學的路線的一提案。臺灣文藝,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張深切(19350305)。對臺灣新文學的路線的一提案續篇。臺灣文藝,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連溫卿(19241021)。將來之臺灣話。臺灣民報,2(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連溫卿(19241001)。語言之社會性質。臺灣民報,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黃呈聰(1925)。應該著創設臺灣特種的文化。臺灣民報,3(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黃朝琴(19230200)。漢文改革論。臺灣,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黃朝琴(19230200)。論普及白話文的使命。臺灣,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醒民(1950)。宿命與努力。臺灣民報,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蘇維熊(19341218)。臺灣民謠與自然。臺灣文藝,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陳映真(1984)。西川滿與臺灣文學。文季,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陳樹鴻(1983)。臺灣意識--黨外民主運動的基石。生根,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彭瑞金(1980)。八○年代的臺灣寫實小說。臺灣文藝,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彭瑞金(1981)。刀子與模子。臺灣文藝,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廖漢臣(1964)。臺灣文學年表。臺灣文獻,15(1),245-2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郭秋生(19320725)。再聽阮一回呼聲。南音,1(9/10),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鍾肇政(19840300)。艱困孤寂的足跡--簡述四十年代本省鄉土文學。文訊,9,122-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陳映真(197706)。臺灣鄉土文學的盲點。臺灣文藝,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王錦江(1936)。一個試評--以《臺灣新文學》為中心。臺灣新文學,1(4),94-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宋澤萊(19860100)。呼喚臺灣黎明的喇叭手--試介臺灣新一代小說家林雙不並檢討臺灣的老弱文學。臺灣文藝,98,43-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陳映真(19771000)。建立民族文學的風格。中華雜誌,15(10)=171,3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葉石濤(19920900)。臺灣文學本土化是必然途徑。文學臺灣,4,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宋冬陽(19840100)。現階段臺灣文學本土化的問題。臺灣文藝,86,10-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吳密察(19881000)。日本的臺灣史研究--若林正丈·吳密察對談。當代,30,24-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詹宏志(19810100)。兩種文學心靈--評兩篇聯合報小說獎得獎作品(廖蕾夫:「隔壁親家」,袁瓊瓊「自己的天空」)。書評書目,93,23-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松永正義、葉笛(1989)。關於鄉土文學論爭(1930-32年)。臺灣學術研究會誌,4,73-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朱西甯(19770401)。回歸何處?如何回歸?。仙人掌雜誌,1(2)=2,151-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葉石濤(19770500)。台灣鄉土文學史導論。夏潮,2(5),68-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王拓(19770400)。是「現實主義」文學,不是「鄉土文學」--有關「鄉土文學」的史的分析。仙人掌雜誌,1(2)=2,55-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林雙不(1988)。在暗夜中追尋光。臺灣新文化,4(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黃光國、瞿海源(19871010)。「臺灣結」與「中國結」:對抗與出路。中國論壇,25(1)=289,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林載爵(19740500)。日據時代臺灣文學的回顧。文季,3,133-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黃呈聰(19230101)。論普及白話文的新使命。臺灣,4(1),1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尹章義(19841200)。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學:兼致宋冬陽、張良澤兩先生。文季文學雙月刊,2(4),9-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連溫卿(19241011)。將來之臺灣話。臺灣民報,2(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張我軍(19240421)。致臺灣青年的一封信。臺灣民報,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張我軍(19250826)。新文學運動的意義。臺灣民報,67,19-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呂正惠(19881200)。現代主義在臺灣:從文藝社會學的角度來考察。臺灣社會研究,1(4),181-2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林亨泰(19881000)。新詩的再革命。笠,147,136-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廖毓文(1954)。臺灣文字改革運動史略。臺北文物,3(3),107-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許南村、李瑞(19830800)。大眾消費社會和當前臺灣文學的諸問題。文季,1(3),17-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郭楓(19900605)。四十年來臺灣文學的環境與生態。新地文學,1(2)=2,6-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陳少廷(19720504)。五四與臺灣新文學運動。大學雜誌,53,18-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杜國清(19850200)。「笠」詩刊與臺灣新詩的發展。文學界,13,頁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林亨泰(19880800)。新詩的再革命。笠,146,137-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高天生(1986)。熱鬧與消沉:關於臺灣文壇的一些隨想。臺灣新文化,2,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林載爵(19731200)。臺灣文學的兩種精神--楊逵與鍾理和之比較。中外文學,2(7),4-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高天生(1985)。臺灣小說與小說家。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甫昌(1993)。建立臺灣的國民國家。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曉波(1986)。走出臺灣歷史陰影。臺北:帕米爾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四七社(1992)。四七社議論集1--覺醒與再生。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四七社(1992)。四七社議論集2--改造與重建。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卡爾、陳榮成。被出賣的臺灣。臺北:深耕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白萩(19910100)。詩與臺灣現實。臺北:笠詩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昂(19760400)。群象。臺北:大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喬(19891120)。臺灣運動的文化困局與轉機。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南衡(19800300)。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5--文獻資料篇。臺北:明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鍾雄(19871000)。臺灣經濟發展三十年。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雙不(19880815)。臺灣人短論。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密察、張炎憲(19931000)。建立臺灣的國民國家。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濁流(19800200)。吳濁流作品集--6臺灣文藝與我。臺北:遠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施敏輝(19890215)。台灣意識論戰選集--台灣結與中國結的總決算。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韋正通(19880300)。衝破禁忌--1987年臺灣思想批判。高雄:敦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尉天驄(19780100)。民族與鄉土。臺北:慧龍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尉天驄(1979)。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恩格爾、張明貴(19851000)。意識形態與現代政治。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我軍(1989)。張我軍文集。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富美(1989)。臺灣問題討論集--臺灣現狀與臺灣前途。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永興(1988)。拯救臺灣人的心靈。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永興(1985)。臺灣文學的過去與未來。臺北:臺灣文藝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芳明(1991)。二二八事件學術討論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映真(1988)。陳映真作品集。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葉芸芸(1999)。證言二,二八。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葉榮鍾(1967)。大車小車集。臺中:中央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楊青矗(19870700)。臺灣命運中國結--1987年政治批判。高雄:敦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楊照(19911100)。流離觀點。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鄭欽仁(19890200)。生死存亡的年代。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鍾理和、張良澤(197611)。鍾理和書簡集。臺北:遠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鍾肇政(1982)。不滅的詩魂--對談評論集。臺北:臺灣文藝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正醍、路人(198208)。臺灣的鄉土文學論戰。暖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吳錦發(1989)。做一個新臺灣人。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陳芳明(1989)。楊逵的文學生涯。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筱峰(19891100)。臺灣民主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宋澤萊(1986)。誰怕宋澤萊?:人權文學論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彭瑞金(198404)。1983年臺灣小說選。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若林正丈(1989)。轉型期的臺灣。臺北:故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芳明(1989)。鞭傷之島。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葉石濤(19900100)。台灣文學的悲情。派色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葉石濤(1987)。臺灣文學史綱。高雄市:春暉出版社:文學界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宋澤萊(1988)。臺灣人的自我追尋。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葉石濤(197903)。葉石濤作家論集。三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楊碧川(19881100)。日據時代臺灣人反抗史。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吳濁流(1989)。無花果。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趙知悌(1978)。現代文學的考察。臺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劉進慶、陳艷紅、若林正丈(19880625)。中日會診臺灣:轉型期的經濟。臺北:故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Jameson, Fredric、唐小兵(1989)。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臺北:合志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李筱峰(19870600)。臺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彭瑞金(1980)。泥土的香味。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彭瑞金(1995)。台灣文學探索。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彭瑞金(1991)。臺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葉石濤(1983)。文學回憶錄。臺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葉石濤(1985)。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臺北市: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葉石濤(1990)。走向臺灣文學。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何欣(1979)。中國現代小說的主潮。臺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史明(1980)。臺灣人四百年史。蓬島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陳芳明(1994)。典範的追求。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臺灣文學研究會(1989)。先人之血.土地之花:臺灣文學研究會論文精選集。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彭懷恩(1990)。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臺北:風雲論壇。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郭秋生(19310907)。建設「臺灣話文」一提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斐如(19460114)。如何改進臺灣文化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二二八事處理委員會(19470307)。告全國同胞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拓(19770910)。擁抱健康的大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錦江(1947)。臺灣新文學運動史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阿文(19490307)。略論臺灣新文學建設諸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昂(19860820)。臺灣作家的定位--記「現代中國文學大同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昂(19860821)。臺灣作家的定位--記「現代中國文學大同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喬(19880424)。臺灣文化的淵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喬(19890726)。臺灣運動的文化困局與轉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喬(19890727)。臺灣運動的文化困局與轉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沈明(19470702)。我們需要這樣的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央敏(19880221)。海洋文化的起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央敏(19880503)。臺灣新民族文學的誕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央敏(19880504)。臺灣新民族文學的誕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央敏(19880709)。臺灣新民族文學補遺--臺灣文學答客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央敏(19880710)。臺灣新民族文學補遺--臺灣文學答客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央敏(19880711)。臺灣新民族文學補遺--臺灣文學答客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洪耀勳(19360600)。風土文化觀--以臺灣風土爲基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洪耀勳(19360700)。風土文化觀--以臺灣風土爲基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洛夫(19860925)。怒讀「臺灣作家的定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胡紹鐘(19480524)。建設新臺灣文學之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凌琪(19860917)。大同世界的餘波--劉紹銘眺望中國文學的大同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淡星(19480515)。臺灣青年對文學創作上的苦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連橫(19291201)。臺語整理之責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連橫(19291124)。整理臺語之頭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郭秋生(19310829)。建設「臺灣話文」一提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大禹(19480616)。「臺灣文學」解題一敬致錢歌川先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彭瑞金(19910815)。從文學中尋尋覓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彭歌(19770817)。不談人性,何有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彭歌(19770818)。不談人性|何有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彭歌(19770819)。不談人性|何有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楊風(19471128)。請走出象牙塔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楊逵(19480329)。如何建立臺灣新文學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稚真(19471107)。論純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葉石濤(19871110)。「臺灣文學史」的展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葉石濤(19900303)。二二八前的臺灣文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葉石濤(19830822)。我看臺灣小說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葉石濤(19851029)。走過紛爭歲月,邁向多元世代:臺灣文學的回顧與前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葉石濤(19851030)。走過紛爭歲月,邁向多元世代:臺灣文學的回顧與前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葉石濤(19851031)。走過紛爭歲月,邁向多元世代:臺灣文學的回顧與前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葉石濤(19810413)。論1980年的臺灣小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葉石濤(19880806)。論陳映真的三個短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葉維廉(19861022)。憤怒之外--「現代中國文學大同世界」會議的補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蕭荻(19480602)。了解、生根、合作一彰化文藝茶會報告之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蕭新煌(19870608)。二二八事件的造因及其對臺灣文學社會的衝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蕭新煌(19780609)。二二八事件的造因及其對臺灣文學社會的衝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駱駝英(19480730)。論「臺灣文學」諸論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駱駝英(19480802)。論「臺灣文學」諸論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駱駝英(19480804)。論「臺灣文學」諸論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駱駝英(19480806)。論「臺灣文學」諸論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龍應台(19870424)。臺灣作家那裡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顏元叔(19741011)。臺灣小說裡的日本經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顏元叔(19741012)。臺灣小說裡的日本經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顏元叔(19741013)。臺灣小說裡的日本經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瀨南人(19480623)。評錢歌川、陳大禹對臺灣新文學運動意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籟亮(19490114)。關於臺灣新文學的兩個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余光中(19770820)。狼來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彭瑞金(1984)。記1948年前後的一場臺灣文學論戰。文學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石濤(1983)。再論臺灣小說的提升與淨化。文學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石濤(1983)。沒有土地哪有文學。文學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天儀(19921100)。近三十年來的臺灣詩文運動暨《笠》的位置--座談會記實。文學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鍾肇政(1983)。《文友通訊》文友通訊專輯。文學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鍾肇政(1983)。也算足跡《文友通訊》正式發表贅言。文界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彭瑞金(1982)。臺灣文學應以本土化爲首要課題。文學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