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一個漢人歌迷的卑南族想像:以張惠妹為起點的認同實踐歷程
作者:施宇凌
書刊名:回凝與前瞻:卑南族硏究的回顧與展望.再版;林志興, 巴代 (主編)
頁次:461-495
出版日期:2016
出版項:新北:耶魯國際文化
主題關鍵詞:卑南族張惠妹跨文化認同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期刊論文
1.五台山、陳姍彤(2008)。全球首演,亞洲天后的彩妝創意。美麗佳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熊儒賢(2009)。「原」來,騷動的歌聲……。新活水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珮(20100600)。澳洲布里斯本澳籍臺裔的離散認同研究。人口學刊,40,91-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施宇凌(2012)。聆聽、認同與生活實踐:我與我的張惠妹。The 3rd Inter-Asia Popular Music Studies Conference。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簡妙如(1996)。過度的閱聽人:「迷」之初探(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簡妙如(2002)。流行文化,美學,現代性:以八、九○年代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重構為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洪英聖(1993)。台灣先住民腳印--十族文化傳奇。台北: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巴代(2007)。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巴代(2009)。Daramaw: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巫覡文化。耶魯國際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torey, John、張君玫(2001)。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臺北市: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巴代(2011)。吟唱.祭儀--當代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祭儀歌謠。台北:耶魯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lifford, James(1997)。Routes: 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雲昌耀、邱炫元、何景榮、陳琮淵、林育建(2012)。當代印尼華人的認同:文化、政略與媒體。臺北: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孟樊(20010000)。後現代的認同政治。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臺北: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Cresswell, Tim、徐苔玲、玉志弘(2008)。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施宇凌(2011)。一想到妳呀:張惠妹音樂原住民元素運用之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Hall, Stuart(1990)。Cultural Identity and Diaspora。Identity: Community, Culture, Difference。London:Lawrence and Wishart。  new window
2.李明璁(2003)。這裡想像,那裡實踐:「日劇場景之旅」與台灣年輕人的跨文化認同。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馬世芳(2005)。那種難以言說的寂寞。恨昇歌--昇迷歲月。台北:大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