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後臺灣「青年」論述的發展與流變
書刊名:文化研究
作者:張宗坤
作者(外文):Chang, Zackary Zong-kun
出版日期:2021
卷期:32
頁次:頁308-341
主題關鍵詞:青年低薪臺灣經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5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梅家玲(20061100)。孩童、還是青年?--葉聖陶教育小說與二○年代青春/啟蒙論述的折變。臺灣文學研究集刊,2,79-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啟超(19000210)。少年中國說。清議報,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獨秀(1915)。敬告青年。新青年,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宜涯(20111200)。給「標準青年」看的小說--《青年進步》初期小說之分析。中國現代文學,20,113-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焦興鎧(19890900)。美國幾項重要貿易及投資法律中有關勞工權利條款之研究。美國研究,19(3),5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光夏(20040900)。臺灣廣告代理業的生態形成與互動之研究(1960-1980)。復興崗學報,81,177-2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梅家玲(20010600)。發現少年,想像中國--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的現代性、啟蒙論述與國族想像。漢學研究,19(1)=38,249-2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晏齊(20161200)。為什麼要保護未成年人?兒少福利、法律與歷史的分析。政大法學評論,147,83-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Chang, Chin-fen(2017)。Economic Inequality and Determinants of Earnings in Taiwan in the 2008 Recession。Development and Society,46(1),55-82。  new window
10.王鋒(20090800)。抗戰時期「知識青年奔赴延安」現象。二十一世紀,114,5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燁、李永奇(2009)。《新青年》上海時期的文化蘊含及生產方式。江漢論壇,2009(6),85-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湯蘭瑞(19870900)。美國貿易保護對於我國勞工權益批評之檢討。勞工之友,44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淑媚(20160900)。評析《自由中國》雜誌對戰後初期救國團教育(1952~60)之論述。臺灣國際研究季刊,12(3),151-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曹忻(20081200)。誰有青年,誰有將來--抗戰期間國民政府爭取青年的努力與挫折。兩岸發展史研究,6,71-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薛琦(1985)。臺灣蛻變中的外資。中研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83-1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余煥模(1997)。三十年來臺灣人力發展政策措施之演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以牧(2010)。強人威權體制下的青年組訓--以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為中心的探討(1952-1959)(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楠暘(2018)。準戰時體制下的青年動員與社會想像(1952-1958)(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崇真(2019)。2008年後的青年貧窮再現:揭露什麼?又遮掩什麼?(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簡妙如(2002)。流行文化,美學,現代性:以八、九○年代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重構為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明、羅業勤、劉安安、黃漢龍、楊青矗(1976)。她們的血汗、她們的眼淚。臺北:拓荒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映真(2001)。上班族的一日。臺北: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鎮天錫、尹建中(1983)。人口政策的形成與檢討。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良文(20010000)。臺灣的廣告發展。臺北:學富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鎮天錫、余煥模、張丕繼(19830000)。人力政策的形成與實施。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呂芳上(19940000)。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民國八年至十八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Vogel, Ezra F.、鄧伯宸(2015)。日本新中產階級。臺北:立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富三(1977)。女工與臺灣工業化。臺北:牧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柯志明(1993)。臺灣都市小型製造業的創業、經營與生產組織:以五分埔成衣製造業為案例的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承紘、關鍵評論網(2017)。厭世代: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月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萬賡年(1964)。人力資源問題論叢。臺北市:國際經濟資料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溫肇東(2016)。紡古織今:臺灣紡織成衣業的發展。台北:巨流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文松(20150000)。殖民統治與「青年」:臺灣總督府的「青年」教化政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Williams, Raymond(2015)。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Oxford UP。  new window
15.Arrigo, Linda Gail(1996)。激盪!臺灣反對運動總批判。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俊昌(2011)。尚青的故事: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口述歷史1966-2010。青年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幼獅出版社(1952)。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幼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司丹福研究所、中央建教合作委員會(1962)。教育與發展:中華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教育計劃之任務。司丹福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曉春(1987)。勞力勞心集。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宗弘、洪敬舒、李健鴻、王兆慶、張烽益(2011)。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臺北:臺灣勞工陣線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行政院國除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人力資源小組(1964)。人力發展計畫簡介,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人力資源小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青矗(1978)。龜爬壁與水崩山。工廠女兒圈。高雄:敦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宗榮、林宗弘(2017)。「台灣製造」的崛起與失落: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經濟社會學。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藍佩嘉(2010)。銷售女體,女體勞動:百貨專櫃化妝品女銷售員的身體勞動。工人開基祖:台社勞工研究讀本。臺灣社會研究季刊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映儒(2011)。七年級後的崩世代。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臺灣勞工陣線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蘇凱蕊(2011)。讓「人為的美麗世界」到來吧!。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臺灣勞工陣線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人鵬(2000)。「西方美人」慾望裡的「中國」與「二萬萬女子」--晚清以迄五四的國族與婦女。近代中國女權論述--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壹郎(2011)。「崩世代」別來。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臺灣勞工陣線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翁靜玉(1993)。對新人類、草莓族的呼喚:自序。辦公室物語。就業情報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孫中山(1924)。三民主義:民生主義。國父全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昌憲(1981)。嫁給輸送帶的阿霜。加工區詩抄。德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何春蕤(2017)。臺灣法律中的兒少主體。性別治理。中央性/別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