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現代派小說研究
作者:朱立立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臺北:人間
集叢:臺灣新文學史論叢刊;12
ISBN:9789866777301
主題關鍵詞:臺灣小說現代小說文學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梅家玲(20000800)。性別論述與戰後臺灣小說發展。中外文學,29(3)=339,128-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牧(19720300)。關於紀弦的現代詩社與現代派。現代文學,46,86-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單德興(20000500)。偶開天眼覷紅塵--再訪王文興。中外文學,28(12)=336,182-1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照(19940600)。末世情緒下的多重時間--再論五○、六○年代的臺灣文學。聯合文學,10(8)=116,154-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顏元叔(1969)。白先勇的語言。現代文學,37,137-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秀玲(20011100)。林秀玲專訪王文興--談《背海的人》與南方澳。中外文學,30(6)=354,32-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歐梵、林秀玲(20011100)。在臺灣發現卡夫卡[Franz Kafka]--一段個人回憶。中外文學,30(6)=354,175-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梅家玲(20010700)。白先勇小說的少年論述與臺北想像--從《臺北人》到《孽子》。中外文學,30(2)=350,59-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何欣(19840800)。六十年代的文學理論簡介。文訊,13,4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芳明(19990800)。臺灣新文學史(1)--臺灣新文學史的建構與分期。聯合文學,15(10)=178,162-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錦忠(20001000)。翻譯、「現代文學」與臺灣文學複系統。中外文學,29(5)=341,216-2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歐梵、吳新發(19810600)。中國現代文學的現代主義--文學史的研究兼比較。現代文學,復刊14,7-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映真、蔡逸君(20000200)。資本主義與西洋文學--文學和社會體制的關係。聯合文學,16(4)=184,144-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映真(1994)。回顧鄉土文學論戰。文藝理論與批評,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映真(1967)。現代主義文學的開發。文學季刊,196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紀惠。超現實的視覺翻譯:重探臺灣現代詩「横的移植」。中外文學,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白先勇、曾秀萍(20010700)。白先勇談創作與生活。中外文學,30(2)=350,189-2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郭松棻。沙特存在主義的自我毁滅。現代文學,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傅偉勳。沙特的存在主義思想論評。中國論壇,198/1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黎湘萍(1995)。沒有浪漫時代的臺灣文學。台港與海外華文文學評論和研究,19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朱雙一(2001)。當代臺灣的浪漫文學。臺灣研究集刊,20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登翰(2001)。台港澳文學與文學史寫作--再談20世紀中國文學的整體梘野。復旦學報. 社科版,200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紹銘(19760500)。十年來的臺灣小說:一九六五~七五--兼論王文興的「家變」。中外文學,4(12),4-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0)。解嚴以來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解嚴以來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廖淑芳(1990)。七等生文體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梅洛‧龐蒂、劉韻涵(1992)。眼與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ellek, R.、丁泓、余徵(1988)。批評的諸種概念。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裕生(1997)。時間與永恆:論海德格爾哲學中的時間問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秋原(1981)。西方文化危機與二十世紀思潮。台北: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曉明(1998)。批評空間的開創: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秀山(1988)。思、史、詩--現象學和存在哲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七等生(1997)。思慕微微。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德威(1991)。閲讀當代小說。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叢甦(1978)。中國人。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龔鵬程(2001)。遊的精神文化史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Sartre, Jean-Paul、劉大悲(1980)。沙特文學論。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黎湘萍(1994)。臺灣的憂鬱。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Bakhtin, Mikhail(1998)。巴赫金全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許紀霖(2000)。二十世紀中國思想史論。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文興(2000)。家變。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康來新(1990)。王文興的心靈世界。雅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歐陽子(1976)。王謝堂前的燕子--「臺北人」的研析與索隱。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七等生(1991)。兩種文體--阿平之死。台北:圓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本雅明、張旭東、魏文生(1989)。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論波德萊爾。三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利里安‧弗斯特、李今(1989)。浪漫主義。台北:昆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阿諾德‧欣奇利夫、李永輝(1992)。論荒誕派。北京:昆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菲利普‧湯姆森、孫乃修(1992)。論怪誕。北京:昆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易斯‧科塞、郭方、鄭也夫、馮克利(2001)。理念人:一項社會學的考察。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素貞(1986)。細讀現代小說。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段德智(1991)。死亡哲學。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Sartre, Jean-Paul、施康強(1991)。薩特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馬.布雷德伯里、詹.麥克法蘭、胡佳巒(1992)。現代主義。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丁帆(2001)。中國大陸與臺灣鄉土小說比較史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Frye, Northrop、陳慧、袁憲軍、吳偉仁(1998)。批評的剖析。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蔡詩萍(1995)。騷動島嶼的論述反抗。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朱壽桐(1998)。中國現代主義文學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大春(1995)。文學不安--張大春的小說意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葉維廉(1992)。解讀現代、後現代。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莊淑之(1994)。臺灣新文學觀念的萌芽與實踐。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葉維廉(1976)。中國現代作家論。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解志熙(1999)。生的執著--存在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歐梵(2000)。現代性的追求。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禎和(1985)。玫瑰玫瑰我愛你。臺北:遠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王禎和(1987)。人生歌王。臺北:聯合文學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文興(1999)。背海的人。台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文興(1981)。背海的人。台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王浩威(1995)。臺灣文化的邊緣戰鬥。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劉登翰(1994)。文學薪火的傳承與變異。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杭之(1991)。一葦集。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陳鼓應(1987)。悲劇哲學家尼采。三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七等生(1979)。耶穌的藝術。台北: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Anderson, Marston、姜濤(2001)。現實主義的限制:革命時代的中國小說。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陳義芝(1998)。臺灣現代小說史綜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Bakhtin, M. M.、白春仁、顧亞鈴(1998)。巴赫金全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瑪里琳.巴特勒、黃梅、陸建德(1998)。浪漫派、叛逆者及反動派。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王曉明(1997)。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丹尼爾.貝爾、趙一凡(1989)。資本主義文化矛盾。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劉小楓(1998)。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廚川白村、林文瑞(1983)。苦悶的象徵。台北市: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白先勇(1996)。白先勇自選集。廣州: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白先勇(1999)。孽子。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白先勇(1999)。臺北人。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白先勇(1999)。寂寞的十七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史蒂文.盧克斯、閻克文(2001)。個人主義。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查爾斯.泰勒、韓震(2000)。自我的根源:現代認同的形成。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陳思和(2001)。中國新文學整體觀。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張新穎(1994)。棲居與遊牧之地。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呂正惠(1988)。小說與社會。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呂正惠(1992)。戰後臺灣文學經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張誦聖(20010000)。文學場域的變遷:當代臺灣小說論。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葉石濤(1987)。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Abrams, Meyer Howard、酈稚牛、張照進、童慶生(2004)。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孫紹振(2000)。審美形象的創造:文學創作論。福州市:海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白先勇(1999)。驀然回首。上海:文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白先勇(1999)。第六隻手指。上海:文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陳映真(1998)。陳映真文集:文論卷。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陳映真(1998)。陳映真文集:小說卷。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七等生(1986)。七等生作品集。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李永平(1992)。海冬青。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聶華苓(1990)。桑青與桃紅。春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王尚義(1989)。從異鄉人到失落的一代。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王尚義(1988)。狂流。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叢甦。秋霧。臺北:晨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馬森(1979)。孤絶。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沙特、陳鼓應(1984)。沙特小說選。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歐陽子(1979)。現代文學小說選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歐陽子(1984)。那長頭髮的女孩。臺灣大林文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馬森(1984)。夜遊。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臺灣大學外文系(1956)。文學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白先勇、王文興(1960)。現代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臺灣大學外文系。中外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劉登翰、莊明萱、黃重添、林承璜(1991)。臺灣文學史。海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南帆(1998)。文學的維度。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南帆(1999)。敞開與囚禁。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南帆(1999)。隱蔽的成規。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吳中傑、吳立昌(1995)。1900-1949中國現代主義尋縱。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王曉明(1991)。潛流與旋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錢理群(1999)。心靈的探尋。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袁可嘉(1989)。現代主義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袁可嘉(1993)。歐美現代派文學導論。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高全喜(1990)。自我意識論。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袁良駿(1991)。白先勇小說藝術論。長春:吉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朱雙一(1999)。近二十年臺灣文學流脈。廈門: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劉俊(1996)。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楊義(1998)。中國現代小說史。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汪暉(1997)。汪暉自選集。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柳鳴九(1981)。薩特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李歐梵、尹慧瑉(1999)。鐵屋中的吶喊。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陳曉林(1987)。學術巨人與理性困境--韋伯、巴伯、哈伯瑪斯。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鄭明娳、簡政珍(1993)。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理論卷。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鄭明娳、林耀德(1993)。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現象卷。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鄭明娳(1993)。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小說批評卷。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1989)。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評論卷。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1981)。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評論卷(3)現代文學論。聯合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林瑞明(1996)。臺灣文學的歷史考察。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時代話題編輯委員會(1987)。從〈藍與黑〉到〈暗夜〉。臺北:久大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何欣(1983)。當代臺灣作家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葉啟政(1991)。臺灣社會的人文迷思。臺北:東大圖書股份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高全之(1978)。當代中國小說評論。臺北:幼獅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彭瑞金(1994)。臺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王英銘(1998)。臺灣之哲學革命。臺北:書鄉文化實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夏志清(1982)。新文學的傳統。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連横(1983)。臺灣通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鄭明娳(1994)。當代臺灣政治文學論。臺北:時代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葉如新(1981)。臺灣作家選論。臺北:遠流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葉石濤(1981)。作家的條件。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龔鵬程(1995)。臺灣的社會與文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洪銘水(1999)。臺灣文學散論--傳統到現代。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黃俊傑(2001)。儒學與現代臺灣。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陳昭英(2001)。臺灣儒學的當代課題:本土性與現代性。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鄔昆如(1975)。存在主義真象。臺北:幼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劉憲之(1991)。勞倫斯研究。山東:友誼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克爾凱郭爾、劉繼(1994)。恐懼與顫慄。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喬治.盧卡契、楊恒達(1997)。小說理論。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威廉.巴雷特、楊照明、艾平(1999)。非理性的人--存在主義哲學研究。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W. 考夫曼、陳鼓應、孟祥森、劉崎(1987)。存在主義。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黑澤爾.E.巴恩斯、萬俊人(1999)。冷卻的太陽--一種存在主義的倫理學。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P.蒂里希(1998)。存在的勇氣。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下村作次郎(1997)。從文學讀臺灣。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岡崎鬱子、葉笛、鄭清文、凃翠花(1996)。臺灣文學:異端的譜系。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海德格爾(1987)。存在與時間。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阿多諾、王柯平(1998)。美學理論。四川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彼得.福克納(1989)。現代主義。北京:崑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讓.華爾、翁紹軍(1987)。存在哲學。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加繆、杜小真(1987)。西西弗神話。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薩特、陳宣良(1987)。存在與虚無。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米歇爾.福柯、劉北成、楊遠嬰(1999)。規訓與刑罰。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賴因哈德.勞特、沈真(1996)。陀斯妥耶夫斯基哲學。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威廉.馮.洪特堡、姚小平(1999)。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人類精神發展的影響。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羅伯特.斯皮勒、王長榮(1990)。美國文學的周期。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王德威(1998)。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林幸謙(1994)。生命情結的反思:白先勇小說主題思想之研究。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白先勇(1978)。驀然回首。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魯迅(1981)。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賀麟、王玖興(1979)。精神現象學。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安東尼.吉登斯、趙旭東、方文、王銘銘(1998)。現代性與自我認同。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傅偉勳(1989)。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生活.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龔鵬程(19980715)。唐倩的故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禎和(19830818)。永恒的尋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照(20001101)。「緩慢有理」的美學偏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鄭恆雄(1995)。外來語言/文化「逼死」 (VS. 「對抗」) 本土語言/文化--解讀王禎和的《美人圖》。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辛旗(1991)。臺灣社會的三階段變遷論。社會變遷與社會福利。臺北:民主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錦樹(1996)。在遺忘的國度--讀李永平《海東青》。馬華文學:內在中國、語言與文學史。吉陵坡:華社資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單德興(1990)。文學對話--王文興談王文興。王文興的心靈世界。台北:雅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錦樹(1996)。馬華文學的醞釀期--從經典形成、言/文分離的角度重探馬華文學史的形成。馬華文學:內在中國、語言與文學史。吉隆坡:華社資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柯慶明(1995)。60年代現代主義文學?。四十年來中國文學。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馬森(1993)。「臺灣文學」的中國結和臺灣結。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現象卷。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漢良(1993)。王文興〈背海的人〉的語言信仰。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小說批評卷。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恒雄(1993)。文體的語言基礎。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小說批評卷。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源煌(1987)。《異鄉人》的人我觀。從〈藍與黑〉到〈暗夜〉。臺北:久大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俊傑(1995)。戰後臺灣的社會文化變遷:現象與解釋。戰後臺灣的轉型及其發展。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蔣年豐(1994)。戰後臺灣的存在主義思潮--以薩特為中心。臺灣經驗二--社會文化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文興(1987)。存在主義文學的特色。從〈藍與黑〉到〈暗夜〉。臺北:久大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夏祖麗(1999)。歸來的「臺北人」--白先勇訪問記。第六隻手指。上海文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夏志清(1999)。白先勇早期的短篇小說--《寂寞的十七歲》代序。寂寞的十七歲。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蔡克鍵(1999)。訪問白先勇。第六隻手指。上海文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牧。七等生小說的真與幻。銀波翅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鍾肇政。文學使徒七等生。白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恒雄(1993)。文體的語言基礎--論王文興《背海的人》的語言信仰。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小說批評卷。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龔鵬程(1987)。他們的文字為什麼差勁?。我們都是稻草人。臺北:久大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呂正惠(1992)。臺灣文學的語言問題。戰後臺灣文學經驗。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誦聖(1997)。現代主義與臺灣現代派小說。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東方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歐陽子(1982)。論《家變》的結構形式與文字句法。歐陽子選集。黎明文化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龍應台(1996)。王禎和走錯了路。龍應台評小說。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葉石濤(1981)。論七等生的文體。臺灣鄉土作家論集。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紹銘(1977)。七等生:「小兒麻痹」的文體。火獄的自焚。臺北:遠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汪暉(1997)。地方形式、方言土語與抗日戰爭時期「民族形式」的論爭。汪暉自選集。廣西師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呂正惠(1998)。戰後台灣小說批評的起點:新批評與文化批評。台灣現代文學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