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當前審議式民主的困境及可能的出路-
作者:劉正山
書刊名:審議式民主的理想與侷限;梁文韜 (主編)
頁次:1-25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高雄:巨流
主題關鍵詞:審議式民主公共論壇
學門:政治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郭宏治(2004)。公民會議的推手陳東升:他的夢想不在公共電視。新新聞周報,919,56-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國明(2004)。公民會議的價值是凸顯多元性。新新聞周報,914,54-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元哲、鄭國泰、王川臺、鄭春發(20060600)。高雄市第一港口跨港觀光纜車之公民會議研究。新竹教育大學學報,22,243-2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雷文玫(20041200)。強化我國健保行政決策公民參與的制度設計--二代健保先驅性全民健保公民會議的建議方案。臺灣民主季刊,1(4),57-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曾國祥(20071200)。審議民主的道德限制--柏林論政治自由與政治判斷。臺灣民主,4(4),71-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國明、陳東升(20031200)。公民會議與審議民主:全民健保的公民參與經驗。臺灣社會學,6,61-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東升(20060300)。審議民主的限制--臺灣公民會議的經驗。臺灣民主季刊,3(1),77-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杜文苓、陳致中(20070900)。民眾參與公共決策的反思--以竹科宜蘭基地設置為例。臺灣民主季刊,4(3),33-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子倫(2008)。審議民主在社區:臺灣地區的經驗。海峽兩岸參與式地方治理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中國大陸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聯合舉辦) (會議日期: 2008/09/22-09/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arber, Benjamin(1984)。Strong Democracy: Participatory Politics for a New Age。Berkeley,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2.Fraser, Nancy(1997)。Justice Interruptus: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the 'Postsocialist' Condition。Routledge。  new window
3.Habermas, Jürgen、Rehg, William(1996)。Between Facts and Norms: Contribution to a Discourse Theory of Law and Democracy。Cambridge, MA:MIT Press。  new window
4.Habermas, Jürgen、Lenhardt, Christian、Nicholsen, Shierry Weber(1990)。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MIT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公民會議是「萬靈單」還是「忘憂草」,http://stsweb.ym.edu.tw/board/read.php?f=8&i=1304&t=13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Young, Iris Marion(1996)。Communication and the Other: Beyond Deliberative Democracy。Democracy and Difference: Contesting the Boundaries of the Political。Princeton,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Cunningham, Frank(2002)。Deliberative Democracy。Theories of Democrac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3.Bellocci, Sergio、江盈誼(2007)。搭起科技和社會的橋樑:瑞士經驗。口中之光:審議民主的理論與實踐。臺北:臺灣智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伶伶、江盈誼、廖錦桂(2007)。審議民主之展望與挑戰:當東方遇到西方。口中之光:審議民主的理論與實踐。臺北:臺灣智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Gutmann, Amy、Thompson, Dennis(1999)。Democratic Disagreement。Deliberative Politics: Essays on Democracy and Disagreement。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Berloznik, Robby、廖錦桂、江盈誼(2007)。參與式科技評估:歐洲和比利時的國會TA制度。口中之光:審議民主的理論與實踐。臺北:臺灣智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小林傳司(2007)。科技民主與民眾參與:1990年以後日本的經驗。口中之光:審議民主的理論與實踐。臺北:臺灣智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