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當代馬華文學劇場:窮劇場《我是一件活著的作品(readymade)》的「身」轉向
書刊名:戲劇研究
作者:鄭芳婷
作者(外文):Cheng, Fan-ting
出版日期:2021
卷期:27
頁次:頁87-115
主題關鍵詞:馬華文學劇場我是一件活著的作品(readymade)離境肉身抵認同Malaysia Chinese literature theatreI Am a Living Work of Art (readymade)DepartureCorporealityDisidentifi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3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楊宗翰(20040600)。重構框架--馬華文學、臺灣文學、現代詩史。中外文學,33(1)=385,147-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錦忠(20041200)。文化回歸、離散臺灣與旅行跨國性:「在臺馬華文學」的案例。中外文學,33(7)=391,153-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亞婷(2018)。「舞出太平洋」特別專題。美育,226,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春美(2001)。世紀交替,戲劇堅毅--雪隆華語劇場12年(1988-2000)發展面貌素描。憑舞臺季刊,改革(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錦樹、楊聰榮(20000900)。反思「南洋論述」:華馬文學、複系統與人類學視域。中外文學,29(4)=340,36-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Sheets-Johnstone, Maxine(2011)。The Corporeal turn。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18(7/8),145-168。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威智(2016)。全球化的在地劇場研究:以身體展演為跨文化取徑。全球化年代的在地展演:2016NTU劇場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姚拓(1991)。演一個人生--馬華戲劇七十年來的回顧與展望。第一屆馬華文學研討會。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俊耀(2009)。世代交錯,無以為繼或另闢蹊徑?--2000年後馬華劇場的發展面貌勾勒。第七屆華文戲劇節.華文戲劇的跨文化對話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俊耀(2018)。語言當中的身體疆界。回返與重啟 ~ 馬來西亞中文戲劇論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碧雲(1997)。七宗罪。臺北市:大田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大為、鍾怡雯(2000)。赤道形聲。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萬菁(1978)。中國作家在新加坡及其影響(1927-1948)。萬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Taylor, Diana(2003)。The Archive and the Repertoire: Performing Cultural Memory in the Americas。Duk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謝詩堅(2009)。中國革命文學影響下的馬華左翼文學(1926-1976)。檳城:馬來西亞檳城韓江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惠芬(1999)。中國南來作者與新馬華文文學:1919-1949。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Muñoz, José Esteban(1999)。Disidentification。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new window
8.黃錦樹、張錦忠、李宗舜(2014)。我們留臺那些年。有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嘉謙(20160000)。遺民、疆界與現代性:漢詩的南方離散與抒情(1895-1945)。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木焱(2015)。晚安臺北。秀威科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錦忠(2009)。在臺馬華文學。國立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大為、鍾怡雯、胡金倫(2004)。赤道回聲。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魏月萍、鍾怡雯、陳大為(20190000)。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魏月萍。桃園: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松年(1988)。新馬早期作家研究。三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Stiegler, Bernard、Beardsworth, Richard、Collins, George(1998)。Technics and Times, 1: The Fault of Epimetheus。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黃錦樹(20110227)。製作馬華文學:一個簡短的回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岳霖(2018)。鬧劇之王與悲劇之奴的混血《嫁妝一牛車》,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301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邢詒旺(2011)。我所朗誦的你--淺析木焱詩選《我曾朗誦你》的書寫對象,吉隆坡會展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思鋒(2015)。馬華文學劇場--策展人語:為何「要說的都在這裡」?,http://approachingtheatre.blogspot.com/2015/04/blog-post_8.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思鋒(2015)。馬華文學劇場--策展人語:為何「馬華劇場」?,http://approachingtheatre.blogspot.com/2015/04/blog-post.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建光(2013)。賽伯格--臺灣,國科會人文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洪明道(2018)。《嫁妝一牛車》的喑噁和發聲,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302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啟豐(2013)。臺語劇場語言精練顛峰之作《清明時節》,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83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偉章(20200117)。岩縫中的綠意:略談吉隆坡中文劇團,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201517.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錦忠(2004)。重寫馬華文學史,或,離散與流動--從馬華文學到新興華文文學。重寫馬華文學史論文集。南投縣埔里鎮: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錦樹(1998)。緒論:馬華文學與在臺灣的中國經驗。馬華文學與中國性。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錦樹(2012)。中國性與表演性:論馬華文學與文化的限度。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臺北:麥田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錦樹(1996)。華文/中文:「失語的南方」與語言再造。馬華文學:內在中國、語言與文學史。吉隆坡:華社資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育陶(2011)。[我曾朗誦你]序文。我曾朗誦你。星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亞婷(2019)。華身論。臺灣理論關鍵詞。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錦忠(2012)。馬華七字輩詩人的後現代/消費美學:都市、商品、認同、主體性。馬華文學與現代性。秀威資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區秀詒、高俊耀(2017)。關於《七種靜默:忿怒》的一場對談。窮有所本。窮劇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錦樹(2012)。「馬華文學」全稱之商榷。馬華文學與中國性。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清文(1998)。清明時節。水上組曲。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龔鵬程(2011)。說「文」解「字」--中國文學藝術發展的結構。文學批評的視野。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清文(1998)。苦瓜。水上組曲。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