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程瑤田禮學研究
作者:李金鴦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周虎林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2
主題關鍵詞:程瑤田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3
本論文以「程瑤田禮學研究」為題,全文分為七個章節進行,分別概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陳述本文的研究動機、目的與方法步驟,文獻資料探討等相關問題。
第二章、程瑤田生平著作及學術思想。概略整理程瑤田的生平事跡與學術著作,並將程瑤田的學術思想作簡要的陳述。
第三章、程瑤田禮學研究的方法。以程瑤田生活化禮學的概念,賦予傳統禮治思想新的詮釋,論述程瑤田「藉外在輔助條件以辨明禮」、「從禮的文獻記錄本身探討」、「虛心求教切磋論學」、「得自個人體驗而成說」等治禮的方法與成果。
第四章、《儀禮喪服文足徵記》《宗法小記》解析。就禮的文獻紀錄探討,程瑤田最與眾不同的主張,是強調《儀禮.喪服》經文的具足。所以程瑤田《喪服文足徵記》獨排眾議,從喪服的服制儀等的實例,駁斥鄭玄之說。程瑤田言之成理,阮元等學者大都折服於此說。
第五章、程瑤田禮學的實務與器物。禮不止是學術論述而已,需要外在器物與環境的輔助。空間與人文的互動,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環境與心理的微妙互動,正視習性的影響力。程瑤田所提出的空間心理說與現代教育方法、環境論述有異曲同工之處。
第六章、程瑤田禮學的新義與展望。以禮治天下,是傳統封建社會的理想。井田制度與宗法制度同為時代的產物。時移世異,制度、思想亦隨而改變。但禮的可貴處,在於具有隨時俱進的生命力,換一個思考方式,禮制的精神仍然可以是維繫人倫綱常的經緯線。程瑤田的禮制新詮釋,也可以融入現化禮制的思考之中。
第七章、結論。總結本文,從程瑤田的禮學思想研究中,得到可以與現代社會相呼應的主張。首先是禮的生活化思考,以禮的人性化和實有觀察,回應社會族群的權利與義務關係上,建構新的人倫秩序社會。其次以儒家親親、尊尊思想為基礎,由聯同宗之情的同宗相保出發,藉電子化族譜的修撰,達到族群合壹於一堂之上的理想。
參引資料
排列方式:
先分類,各類分類主要依作者姓氏或出版社名筆畫排列。
出版年代依西元紀年。
一、程瑤田著作
《通藝錄》二十四種安徽叢書第二輯藝文印書館1933
《通藝錄》二十一種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道光刊本1991
二、專著
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編《喪葬文化研究》上海民俗學會學林出版社1996.6
中華文化基金會編《中華文化百科全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2
方祖猶《清初浙東學派論叢》 萬卷樓1996.7
王 茂《清代哲學》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
王先謙《荀子集解》 台北藝文印書館1891
王先謙《續皇清經解》 台北藝文印書館1891
王家儉《清史研究論藪》 文史哲書局1994new window
王振忠《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三聯書店1993
王貴民《中國禮俗史》 文津出版社1993.7
王開府《四書的智慧》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王夢鷗《禮記今註今譯》 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4
王爾敏《明清社會文化生態》 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7
王麗福《家禮大成》 世一書局1993.3
包世臣《藝舟雙楫》 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司馬遷《史記》 鼎文書局1981
皮錫瑞《經學歷史》 世界書局1962
石國柱等修,許承堯纂《安徽省歙縣志》
成文出版社據1937鉛印本影印
存萃學社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思想論集》香港1978
安徽大學出版社2001.
朱彬《禮記訓纂》 中華書局1996.6
朱筱新《中國古代禮儀制度》 商務印書館1995.5
朱熹《四書集註》 台北商務印書館1980
朱熹《儀禮經傳通解》閣四庫全書版 商務印書館 1983
江藩《漢學師承記》 明文書局1985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 華世出版社1980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 聯經出版社1990
吳孟復選注《劉大櫆文選》 安徽黃山書社1985
李斗《揚州畫舫錄》 北京中華書局1960
李桓輯《國朝耆獻類徵初編》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
李學勤主編《四庫大辭典》 吉林大學1996
李學穎《儀禮.禮記─人生的法度》 古籍出版社1997.8
沉豫《蛾術堂集》 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道光十八年本
汪中汪喜孫《江都汪氏叢書》 北京中國書店1925
汪晉徵纂《休寧縣志》 成文影印康熙三十二年刊本1975
阮元《清代疇人傳》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
台北明文書局1985
阮元《揅經室集》 台北世界書局1982
阮元輯《皇清經解》 復興書局影印學海堂咸豐十一年本
周中孚《鄭堂讀書記》 台北商務印書館1978
周何《古禮今談》 國文天地雜誌社1992.5
周何《說禮》 萬卷樓圖書館有限公司1998.9
周何《禮學概論》 三民書局1998.1
周林根《中國古代禮教史》 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7
周紹泉、越華富主編《98年國際徽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周溶修《祁門縣志》同治十二年重修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
林素英《喪服制度的文化意義》─以《儀禮‧喪服》為討論中心文津出版社2000 
林聰舜《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學生書局1990new window
金天翮《安徽省皖志列傳稿》 台北成文出版社據1936刊本影印
侯外廬《中國學術思想通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姚邦藻主編《徽州學概論》 社會科學院出版2000.12
段玉裁《段玉裁遺書》 台北大化書局1977
段玉裁《經韻樓集》 《經韻樓叢書》本
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
胡培翬《儀禮正義》 商務印書館1965
胡楚生《清代學術史研究》 學生書局1993.3
胡楚生《清代學術史研究續編》 學生書局1994.12
胡適《戴東原的哲學》 台北商務印書館1996
凌廷堪《校禮堂文集》台北藝文印書館《安徽叢書》第4期1935
唐力行《明清以來徽州區域社會經濟研究》安徽大學出版2001.1
夏鑾《徽州府志》 台北成文影印道光七年刊本1975
孫希旦《禮記集解》 文史哲出版社1984.10
徐世昌《清儒學案》  台北世界書局1962
秦蕙田《五禮通考》 文淵閣四庫全書版商務印書館 1983
馬宗霍輯《書林藻鑑》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
台北明文書局1985
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略》 台北文海出版社1956
商務印書館《續修四庫全書提要》 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
張之洞著,范希曾補正《書目答問補正》台北新興書局 1976
張元夫《禮記述聞》 台灣商務印書館1974.6
張仲謀《清代文化與浙派詩》 東方出版社1997.8
張汝誠《家禮會通》 大立出版社1985.7
張岱年主編《清代樸學與中國文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0.6 
張海鵬等編《明清徽商資料選編》 合肥黃山書社1985
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 北京中華書局1980
張舜徽《清代揚州學記》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張舜徽《愛晚盧隨筆》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張壽安《以禮代理─凌廷堪與清中葉儒學思想之轉變》new window
中研院近史所1994.5
張爾岐《儀禮鄭注句讀》 藝文印書館1981.9
張麗珠《清代義理學新貌》 里仁書局1999.5new window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華正書局1989.8new window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 華正書局1989.8new window
清史稿校編纂委員會《清史稿校註》 台北國史館1986
盛世佐《儀禮集編》 文淵閣四庫全書版商務印書館 1983
莊英章《從喪葬禮俗探討改善喪葬設施之道》行政院研考會1990.5
許慎撰,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台北黎明書局1992
郭嵩燾《禮記質疑》 岳麓書社1992.4
陳居淵《焦循儒學思想與易學研究》 齊魯書社2000.5
陳祖武《清代學術思辨錄》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6
陳裕樹主編《中國學術名著提要》語言文字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
陸益龍《中國歷代家禮》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1
陸寶千《清代思想史》 台北廣文書局1983
章太炎《章氏叢書》 台北鼎文書局1977
章景明《先秦喪服制度考》 台北中華書局 1986.9
傅衣凌《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 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 
彭澤《徽州府志》嘉靖四十五年刊本 台灣學生書局1965
焦循《雕菰集》 台北鼎文書局1977
程明銘編著《歙硯與名人》 地質出版社1994.12
華友根《西漢禮學新論》 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2
賀長齡編《皇朝經世文編》  台北世界書局1964
馮爾康主編《揚州研究》 臺北聯經出版社1996
黃以周《禮書通故》 華世出版社1976.12
黃宗羲《宋元學案》 台北世華書局1987
黃俊郎《禮儀之邦的寶典─禮記》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3.5
楊天宇《儀禮譯注》 古籍出版社1994.7
楊向奎《清儒學案新編》  濟南齊魯書社1985、1988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 台北源流出版社1982
楊家駱《清儒禮記彙解》 鼎文書局1972.4
萬建忠《中國歷代葬禮》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9
葉國良《古代禮制與風俗》 台灣書店1997.3
葉顯恩《明清徽州農村社會與佃僕制》 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
葛榮晉《中國哲學範疇導論》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8.12
葛榮晉主編《中國實學思想史》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1994
詹海雲《清代學術論文集》 文津出版社1992.3
鄒昌林《中國古禮研究》 文津出版社1992.9
漆永祥《乾嘉考據學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管敏義《浙東學術史》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12
劉子揚《清代地方官制考》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4
劉松來《禮記漫談》 頂淵文代事業有限公司1997.8
劉寶楠《念樓集》 台北文海出版社
蔣秋華主編《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
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000.10
鄭玄《鄭注周禮》 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3
蕭一山《清代通史》 台北商務印書館1980
蕭捷父、許蘇民《明清啟蒙學術流變》 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10
錢 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台北商務印書館1990
錢玄、錢興奇《三禮辭典》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3
錢玄《三禮通論》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10
錢林輯王藻編《文獻徵存錄》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
錢儀吉纂《碑傳集》 北京中華書局1993
錢穆《中國思想史》 台北學生書局1993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七 台北東大圖書1986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 台北東大圖書1990
鮑師國順《戴震研究》 國立編譯館2000
戴震《戴震文集》 台北華正書局1974
謝肇淛《五雜俎》 北京中華書局1959
聶崇義《重校三禮圖》 台灣商務印書館
羅繼祖編《程易疇先生年譜》《願學齋叢刊》哈佛漢和圖書館藏1936
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
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 上海商務影印昆山圖書館藏1936
龔鵬程《晚明思潮》 里仁書局 1994.12new window
三、期刊論文
石磊〈儀禮喪服篇所表現的親屬結構〉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3期1983.6
仲謀〈略談安徽籍人材團現象〉
《安徽大學報》﹝哲學社科版﹞1988‧3期
何佑森〈清代經世思潮〉漢學研究十三卷一期1995.6new window
何佑森〈清代漢宋之爭平議〉《文史哲學報》1978.12new window
吳則虞〈論清代漢學家學術思想〉《安徽歷史學報》1958‧2期
李威熊〈清初經學的復興運動〉孔孟月刊1990.12new window
李景屏〈清前期奢靡之風述論〉清史研究1997.2
房建昌〈皖派述略〉《江淮論壇》1986‧5期 
宮為之〈「徽學」之由來〉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1987‧2期
徐吉軍〈清代浙江的學術與學風〉浙江學刊 1989.1
高 正〈清代考據的義理之學〉《文獻》1987‧4期
商承祚〈程瑤田桃氏為劍考補正〉《金陵學陵》第8卷1938
常金倉〈先秦禮儀風俗的演化規律〉北方論叢1993.1
張火慶〈清初學風與乾嘉考證之學〉中
華文化復興月刊十五卷六期1982.6
張壽安〈凌廷堪的禮學思想〉近史所集刊1992‧2期
張壽安〈程瑤田的義理學─從理則到物則〉漢學研究九卷二期1991new window
張壽安〈戴震義理思想的基礎及其推展〉漢學研究十卷一期1991new window
張壽安〈戴震對宋明理學的批評〉漢學研究十三卷一期1995new window
陳文豪〈清代考據學科學方法〉孔孟月刊1990.10new window
陳祖武〈乾嘉學派吳皖分野說商榷〉複印報刊資料(歷史學)1992
陳祖武〈從清初的反理學思看乾嘉學派的形成〉
《清史研究論叢》1985
陳祖武〈論清初文化政策〉中國史研究1992.5
陸寶千〈論清代經學〉師大歷史學報三期1975.2new window
程運〈清代學術風氣之分析〉教育與文化四0七一四0九期1973.9
程觀林〈程瑤田及其通藝錄探略〉
徽州師專學報(哲學社科版)1988‧2期
楊志剛〈中國禮學史發凡〉復旦學報 1995.6
楊志剛〈朱子家禮: 民間通用禮〉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4.4
楊國榮〈清代樸學方法發微〉
《華東師大學報》(哲學社科版)1985‧4期
翟屯建〈程瑤田與金石考古〉《安徽史學》1986第6期
暴鴻昌〈乾嘉考據學派辨析-「皖派」說質疑〉
《史學集刊》1992‧3期
錢杭〈論喪服制度〉史林1989.1
鮑師國順〈程瑤田的心性論〉《中山人文學報》第二期1994
鮑師國順〈程瑤田誠意說疏釋〉
《第一屆國際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3
鮑師國順〈程瑤田讓教思想述要〉
《第二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
戴 逸〈清代學術與文化序言〉《清史研究》1993
顧頡剛〈清代漢學家治學精神與方法〉《廣播周報》第106期1936
四、碩博士論文
文智成《儀禮喪服親等服制度研究》台灣師大國文系碩士論1985.6
李孟修《禮記制禮之精神及其教育思想》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1993.5
李幸長《凌曉樓學術研究》高師大國文系博士論文1998.6new window
李金鴦《程瑤田及其義理思想研究》高師大國文系碩士論文1997.6
林尚節《春秋喪禮研究》台灣師大國文所1993.6
張壽安《清中葉徽州義理學之發展》香港大學博士論文 1987
張麗珠《乾嘉時期的義理學趨向研究》高師大國文系博士論文1996new window
陳麗蓮《早期儒家喪禮思想研究》中山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7.6
蔡馥穗《清代人性論》高師大國文系碩士論文1996.6
鄭卜五《凌曙公羊禮學研究》高師大國文系博士論文1997.6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