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山海經》神話思維研究
作者:邱宜文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傅錫壬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2
主題關鍵詞:山海經神話思維神話mythologymyth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9
論文提要
  《山海經》是一部十分特別的書籍,雖僅三萬一千多字,卻夾雜了諸般不同的記述,舉凡地理、歷史、宗教、物產、民俗、醫藥,以及神話等,皆所包涵。故而《山海經》一書之性質,長久以來,學者主張始終不一;或視為形法,或歸諸地理,或言其語怪,或列於小說。然筆者以為其書所載既屬上古之事,其述又多光怪陸離,則尋乎地理之所在,考其物項之真偽,或疾斥神異之虛妄,率非究竟;欲解開《山海經》一書之謎,當須返本推源,由初民內在思維之理解與追溯,深入探析。本論文即由神話學、人類學之觀點出發,藉助對初民「神話思維」之認識,將《山海經書中諸神異內容做一還原,探求其中諸般記述之內涵與意義。
  全文共分六大部份:
一、緒論
  分析︽山海經︾內容之特異及矛盾處,提出問題,整理前人重要之研究成果並加以省思,說明個人之基礎立論、研究方向與研究方法。
二、《山海經》的天地架構
  分析︽山海經︾對於天體及大地之概念,並進一步以之與古蓋天說及渾天說相較,繪出初民心中之世界圖式。
三、《山海經》的方位意涵
  探討《山海經》敘事由南起始之特殊方位安排原理。並由此出發,進一步闡述《山海經》諸方內容布置之根據,深入瞭解《山海經》以情感與空間緊密結合之神話地理。
四、《山海經》的神異觀念
  藉由對於《山海經》裡的神域(昆侖)、《山海經》中諸神,及《山海經》之神異動植物等其描述之分析及整理,釐清《山海經》中「神異」觀念所屬之意義、價值取向與特徵。
五、《山海經》的變化原理
  尋繹《山海經》變化故事之內在依據及法則,重溯神話思維中「生命同源」之觀念;並特別針對〈大荒西經〉所載「顓頊死即復蘇」之魚婦神話深入探討,解析《山海經》中變化所因之環境媒介與要件。
六、《山海經》的數字蘊義
  抽取《山海經》全文所有涉及數字暗示之神話事件,分項整理,並細作比對分析;解讀《山海經》神話內數字所傳達之訊息及象徵意義,並探究其思想源起。
七、結論
  總論全文之要點,並以前文研究為基始,進一步提出神話與科學觀點之相較比對,省思二者之優劣,從中尋覓更益於心靈、合乎人文之現代意義。
  全文析論以袁珂先生所著之《山海經校釋》為文本依據;而文本解讀時之採證順序,以〈五藏山經〉為核心;〈海外四經〉,〈海內四經〉為次;〈大荒經〉及〈海內經〉居末參考。至於相關之外部(地理所在或歷史真偽)考核,於此暫時擱置。
參考書目
一、《山海經》類
袁 珂  《山海經校註》 台北里仁出版社 民國七十一年八月
袁 珂  《山海經校譯》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一月
傅錫壬  《白話山海經》 台北文化圖書公司 民國八十年一月
凌純聲編 《山海經新論》(北京大學民俗叢書142) 台北東方書局 民國五十九年
杜而未  《山海經神話系統》 台北學生書局 民國六十年
李豐楙  《神話的故鄉││山海經》 台北時報文化公司 民國八十七年
二、古籍類
《周易》(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四十九年一月
《尚書》(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四十九年一月
《爾雅》(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四十九年一月
《論語》(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四十九年一月
《孟子》(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四十九年一月
《周禮》(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四十九年一月
《禮記》(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四十九年一月
《左傳》(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四十九年一月
《國語》 台北九思出版社 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
《史記》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七十年九月
《漢書》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七十年九月
《晉書》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七十年九月
《隋書》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七十年九月
《舊唐書》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七十年九月
《新唐書》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七十年九月
晉‧王弼注  《老子 帛書老子》 台北學海出版社 民國七十八年九月
清‧郭慶藩  《莊子集釋》 台北天工書局 民國七十八年九月
清‧王先慎  《韓非子集解》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十二年六月
清‧陳奇猷  《呂氏春秋校釋》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七十七年八月
漢‧劉 安  《淮南子》(新編諸子集成第七冊) 台北世界書局 民國六十一年十月
漢‧王 充  《論衡》(新編諸子集成第七冊) 台北世界書局 民國六十一年十月
漢‧許 慎  《說文解字》 台北書銘出版社 民國七十五年九月
三、專著(依作者姓氏筆劃少多為序)
江林昌  《楚辭與上古歷史文化研究──中國古代太陽循環文化揭祕》 山東齊魯書社 一九九八年五月
杜而未  《昆侖文化與不死觀念》 台北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四年四月
何星亮  《中國自然神與自然崇拜》 上海三聯書店 一九九二年五月
茅 盾  《神話研究》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一年四月
凌純聲編 《山海經新論》(北京大學民俗學會民俗叢書142)1933∼1936 台北東方文化書局 民國四十年
袁 珂  《中國神話通論》 四川巴蜀書社 一九九三年四月
袁 珂  《袁珂神話論集》 四川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九月
陸思賢  《神話考古》 北京文物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葉舒憲  《英雄與太陽──中國上古史詩的原型重構》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七月
葉舒憲  《中國神話哲學》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三月
聞一多  《神話與詩》 台中藍燈書局 民國六十四年九月
趙國華  《生殖崇拜文化論》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趙霈霖  《先秦神話思想史論》 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蕭 兵  《楚辭的文化破譯》 湖北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
蕭登福  《易經新譯》 台北文津出版社 民國九十年二月
潛明茲  《中國神話學》 寧夏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五月
關永中  《神話與時間》 臺灣書局 民國八十六年三月
蘇雪林  《崑崙之謎》 中央文物供應社 民國四十五年
蘇雪林  《屈原與九歌》 台北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一年五月
O.A沃爾  《性與性崇拜》 翟勝德等譯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三月
弗雷澤  《金枝》 汪培基譯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一九九四年四月
列 維‧布留爾  《原始思維》 丁由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一九八七年一月
金尼斯  《希臘神話》 趙震譯 台北志文出版社 民國八十年四月
恩斯特‧卡西爾  《人論》 台北結構群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恩斯特‧卡西爾  《神話思維》 黃龍保、周振選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三月
涂爾幹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芮傳明、趙學元譯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一九九二年九月
榮 格  《分析心理學──集體無意識》 鴻鈞譯 台北結構群 一九九○年九月
四、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少多為序)
  (一)博碩士論文
李仁澤  《山海經神話研究》 師大國文碩士論文 民國七十五年五月
蔡學民  《山海經的歷史地理區域重塑》 師大地理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羅相珍  《山海經自然神話分類及原始思維初探》 台大中文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二年六月
  (二)期刊論文
王孝廉  〈死與再生〉 《古典文學》第七集 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
王鐘陵  〈我國神話中的時空觀〉 《文藝研究》 一九八四年第一期
史景成  〈山海經新證〉 《書目季刊》第三卷第一、二期 民國五十七年十二月
李豐楙  〈山經靈異動物之研究〉 《中華學苑》二四、二五期合刊 民國七十年九月
李豐楙  〈不死的探求〉 《中外文學》第十五卷第五期 民國七十五年十月
李豐楙  〈先秦變化神話的結構性意義──一個﹁常與非常﹂觀點的考察〉 《中
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四期 民國八十三年三月
屈育德  〈日月神話初探〉 《民間文學論壇》 一九八六年第五期
周 明  〈論上古冥界神話〉 《民間文學論壇》總三一期 一九八八年第二期,三月
金祖孟  〈山海經中的渾天說〉 《歷史地理》第八輯
高平子  〈中國人的宇宙觀念〉 《大陸雜誌特刊》 民國四十一年七月
袁行霈  〈山海經初探〉 《中華文史論叢》 一九七九年第三輯
孫致中  〈山海經怪物試解〉 《遼寧大學學報》總八四期 一九八七年第二期
袁 珂  〈論山海經的神話性質〉 《思想戰線》(雲南大學學報) 一九八九年五月
焦國標  〈山海經空間之謎解析〉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 一九九三年二月
陸侃如  〈山海經考證〉 《新月》第一卷第五號 一九二八年七月
傅錫壬  〈楚辭天問篇與山海經比較研究〉 《淡江學報》 民國五十八年十一月
傅錫壬  〈山海經研究〉 《淡江學報》 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
蒙文通  〈略論山海經的寫作時代及其產生地域〉 《中華文史論叢》第一輯 一九六二年八月
樂蘅軍  〈中國原始變形神話初探〉 載《從比較神話到文學》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七十七年八月
魯 迅  〈神話與傳說〉 載馬昌儀編《中國神話學文論選粹》上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二月
蔡振豐  〈山海經所隱含的神話結構試論〉 《中國文學研究》第八期 民國八十三年五月
駱水玉  〈聖域與沃土──山海經中的樂土神話〉 《漢學研究》第十七卷第一期 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顧頡剛  〈山海經中的崑崙區〉 《中國社會科學》第一期 一九八二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