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漢代玉器的楚式遺風-楚式玉器的「紋」、「型」特徵分析
作者:葉惠蘭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ei Lan Yeh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張端穗
楊建芳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5
主題關鍵詞:玉器楚文化漢代玉器楚式玉雕漢代文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4
本論文旨在析理楚式玉器在紋飾、器型上的特徵,並探究漢代玉器體現楚式玉特徵的現象。藉以廓清「楚式玉器」之真相,並真切觀察漢代玉器楚風遺韻之究竟,期使作為楚文化、漢文化、玉器文化研究比對的一個取樣。研究次第首先以楚墓及楚系墓葬出土玉器為素材,比對先前及同時代,尤其是中原地區的玉器,尋繹歸納出紋飾、器型上的「楚式特徵」;其次以「楚式特徵」篩檢漢代玉器,依地域、時代流佈現象以及型、紋組合承繼關係進行分類,抽繹其間楚式遺風流衍的現象,並尋求諸現象的可能解釋。
除了全面系統性檢視迄今所見的楚式玉特徵外,主要的幾項觀察心得是:
1. 漢代玉器楚風所嬗,並非廣被流佈,而似乎是有條件的集中。包括與楚國淵源深厚的地區、玉器質量俱佳的大墓所在、特殊傳承的國度,以及文化滯後發展的邊陲地區等等,反而楚國最原始的核心地區,其玉器楚風呈現枯竭的窘境。
2. 東周時期濃郁的楚風,在青銅器上、漆器上、墓葬形式上等眾多文化項類中表現得相當鮮明,其風格變遷、形式改移,大抵以武帝時期為關鍵。然而對於玉器而言,漢武帝時期並非玉器楚風式微的關鍵,與眾多漢代文物、文化項類的表現不同。
3. 若干紋飾共出的現象至漢代更為顯著,漢代「楚式遺風」體現於「紋飾」的穩定性要更高於「器型」,「器型」的改易創新早在西漢前期即已開始,透露出漢代用玉觀念轉移的訊息。
4. 漢代玉器楚式遺風的時空流佈現象,正是戰國末年,楚文化斷裂崩解、洒落後再集中的歷史必然,這項歷史必然可能即是玉器不同於其他文物──珍貴神秘、易於攜離、不易腐朽、為權勢財富極高度集中者始能擁有等因素造成的歷史必然。
5. 漢代玉器楚式特徵的表現,除了可能作為「鬼器」的重圈玉璧極具份量外,其餘多非漢玉發展的主軸或重心,這或許正是以楚人集團為核心的大漢王朝,積極擺落故楚侷限,銳意統攝全局,邁步向前的一項側面呈露。
晚近考古學界及藝術學界,對於同樣以特殊紋飾風格,體現其主要特徵的「秦式玉器」,多不以為忤,普遍抱持接納的態度,然而對於所謂的「楚式玉器」則高度質疑,本論文歸納、探索楚式玉器的紋飾特徵計24種,除卻仍存爭議的幾項外,較典型的積極特徵在15種以上,但願「楚式玉器」的面貌因而更見清晰,在中國玉器史上更見其重要地位。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長豐器國晚期楚墓,河南淮陽平糧台十六號楚墓發掘簡報,中國玉器全集(一)(二)(三)(四),安徽出土玉器精粹,漢廣陵國玉器,東周吳楚玉器,戰國地下樂宮──湖北隨縣曾侯乙墓,戰國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圖案選,西漢南越王墓,南越王墓玉器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