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先謙經學之研究
作者:竺靜華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ing-Hua Chu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葉國良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9
主題關鍵詞:王先謙續清經解尚書孔傳參正詩三家義集疏Wang Xian-QianXu-Qing-Jing-JieShang-Shu-Kong-Zhuan-Can-ZhengShi-San-Jia-Yi-Ji-Sh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3
《王先謙經學之研究》中文摘要
王先謙為晚清重要的學者,本論文以研究其經學著作為主,首敘前人研究王先謙之重要成果,其次述其生平與著作,再由《續清經解》、《尚書孔傳參正》、《詩三家義集疏》三者,論其經學成就。
王氏於1888年,繼阮元所編的《清經解》近六十年之後,編輯完成《續清經解》。此叢書主要收錄清代中、晚期的重要經學著作,編輯此書,對於王氏日後撰著學術著作,有很大的影響。王氏在經、史、子方面重要的學術著作,如《尚書孔傳參正》、《詩三家義集疏》、《漢書集解》、《後漢書集解》、《荀子集解》、《莊子集解》等,皆採取總集彙解的形式,將各家重要的解釋彙於一書,以期使讀者一目了然,實踐其對於經、史、子方面重要典籍的入門讀本之理想,此正是王氏由編輯《續清經解》時所得到的啟發。
本論文由《續清經解》之編纂,進而研討王氏兩部最重要經學著作──《尚書孔傳參正》與《詩三家義集疏》之內容及優缺點,並與當時重要之《詩經》與《尚書》著作比較,以論王氏此二書之價值。《尚書孔傳參正》,不廢偽古文《尚書》,辨析分明;《詩三家義集疏》提出反駁《毛詩》正統地位的主張,而由三家《詩》義立說,提出與傳統上以《毛詩》詮釋《詩》義之不同解讀。
王氏在經學方面的成就,包括:編纂《續清經解》,為總集清代經學著作彌補了清中期以後的空白;撰著《尚書孔傳參正》掘本尋源,分辨真偽,建立學術辨識的價值;撰著《詩三家義集疏》由三家義出發,提出一套重建《詩經》經義的詮說。
王先謙個人保守而求新,治學執著而包容,醇厚而科學,既身處晚清政治時代的終點,又立於湖南學術接受新式教育的起點上,王先謙在經學方面的編纂與著作,於彼時之時代關鍵點上,總結前人研究,啟發後學,其地位是特殊而重要的。
一、民國以前著作
※經部
《尚書正義》唐.孔穎達
黃懷信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2月
《尚書考異》明.梅鷟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平津館叢書》本
《尚書古文疏證》清.閻若璩北京:中華書局,《四部要籍叢刊》本,1998年
《古文尚書考》清.惠棟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年,《叢書集成續編》本
《尚書後案》清.王鳴盛臺北:藝文印書館,1986年9月,《清經解》本
《古文尚書撰異》清.段玉裁北京:中華書局,《四部要籍叢刊》本,1998年
《尚書今古文注疏》清.孫星衍臺北:廣文書局,1975年1月
《尚書今古文集解》清.劉逢祿臺北:藝文印書館,1986年9月,《續清經解》本
《書古微》清.魏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今文尚書經說考》清.陳喬樅臺北:藝文印書館,1986年9月,《續清經解》本
《今文尚書經說考》清.陳喬樅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刻左海續集本影印
《尚書餘論》清.丁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古文尚書辨惑》清.洪良品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年10月,《尚書類聚初集》本
《古文尚書正辭》清.吳光耀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年10月,《尚書類聚初集》本
《今文尚書考證》清.皮錫瑞
盛冬鈴、陳抗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2月
《古文尚書冤詞平議》清.皮錫瑞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年10月,《尚書類聚初集》本
《尚書箋》清.王闓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尚書大傳補注》清.王闓運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年10月,《尚書類聚初集》本
《尚書孔傳參正》清.王先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尚書孔傳參正》清.王先謙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年10月
《韓詩外傳集釋》漢.韓嬰
許維遹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初版
《詩集傳》宋.朱熹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7年
《詩考》宋.王應麟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學津討原》本
《詩瀋》清.范家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四庫全書珍本》4集
《三家詩拾遺》清.范家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守山閣叢書》本
《三家詩異文疏證》清.馮登府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三家詩補遺》清.阮元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叢書集成續編》,《觀古堂彙刻書》本
《詩攷補注補遺》清.丁晏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頤志齋叢書》本
《三家詩遺說攷》清.陳喬樅臺北:藝文印書館,1986年9月,《續清經解》本
《詩三家義集疏》清.王先謙
吳格點校臺北:明文書局,1988年10月
《詩三家義集疏》清.王先謙臺北:世界書局,1957年2月
《春秋繁露義證》清.蘇輿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0月
《經典釋文》唐.陸德明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
《九經誤字》清.顧炎武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借月山房彙鈔本
《十三經注疏》清.阮元重刊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五經彙解》清.抉心室主人編臺北:鼎文書局,1972年,楊家駱主編國學名著珍本彙刊
《釋名疏證補》漢.劉熙撰
清.畢沅疏證
清.王先謙等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6月
《說文解字繫傳》南唐.徐鍇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臺北:蘭臺書局,1977年
《說文義證》清.桂馥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經學通論》清.皮錫瑞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11月
《經學歷史》清.皮錫瑞臺北:藝文印書館,1987年
《通志堂經解》清.納蘭成德編臺北:臺灣大通書局,1969年
《經苑》清.錢儀吉臺北:臺灣大通書局,1970年6月
《清經解》清.阮元編臺北:復興書局,1961年5月
《清經解》清.阮元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10月
《續清經解》清.王先謙編臺北:復興書局,1972年12月
《續清經解》清.王先謙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10月
《重編本清經解續編》清.王先謙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史部
《二十五史》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
《史記會注考證》瀧川龜太郎臺北:宏業書局,1979 年9月
《清實錄》清.蔣良騏北京:中華書局,1986-1987年
《東華錄》清.王先謙清光緒10年刊本
《乾隆朝東華續錄》清.王先謙清光緒10年刊本
《列女傳》漢.劉向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
《碑傳集正編》 清.錢儀吉編臺北:大化書局,1984年
《碑傳集續編》 清.繆荃孫編臺北:大化書局,1984年
《郡齋讀書志》宋.晁公武臺北:廣文書局,1979年4月
《漢學師承記箋釋》清.江藩著
漆永祥箋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2月
《書林清話》清.葉德輝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
《閻若璩年譜》清.張穆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清王葵園先生先謙自定年譜》清.王先謙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合校水經注》北魏.酈道元著
清.王先謙校北京:中華書局,光緒18年思賢講舍刊本,2009年2月
《鮮虞中山國事表疆域圖說》清.王先謙撰
呂蘇生補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
《合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四庫未收書目禁燬書目》清.紀昀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5月
《書目答問》清.張之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7月
※子部
《荀子集解》清.王先謙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鹽鐵論集釋》漢.桓寬
清.王先謙校
徐南村釋臺北:廣文書局,1975年4月
《淮南鴻烈集解》漢.劉安
劉文典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10月
《論衡》漢.王充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1年9月
《北堂書鈔》唐.虞世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據清光緒14年孔氏三十三萬卷堂刻本影印
《北堂書鈔》唐.虞世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北堂書鈔》唐.虞世南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春在堂隨筆》清.俞樾臺北:廣文書局,1968年6月
《越縵堂日記》清.李慈銘臺北:文光圖書公司,1963年12月
《莊子集解》清.王先謙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0月
※集部
《西河集》清.毛奇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四庫全書珍本》11集
《段玉裁遺書》清.段玉裁臺北:大化書局,1977年5月
《珍埶宦文鈔》清.莊述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第1475冊
《揅經室集》清.阮元臺北:世界書局,1982年3月
《思益堂日札》清.阮元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0月
《郭嵩燾詩文集》清.郭嵩燾
楊堅點校長沙:岳麓書社,1984年10月第1版
《黃體芳集》清.黃體芳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5月
《王懿榮集》清.王懿榮濟南:齊魯書社,1999年3月
《虛受堂文集》清.王先謙臺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69輯
《虛受堂書札》清.王先謙臺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69輯
《虛受堂詩集》清.王先謙臺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69輯
《龔定盦全集》清.龔自珍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5年3月
《章氏叢書》清.章炳麟臺北:世界書局,1958年7月(跋)
《昭明文選》梁.蕭統編
李善注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79年4月
《古文辭類纂》清.姚鼐臺北:華正書局,1974年7月
《續古文辭類纂》清.王先謙臺北:世界書局,1975年11月
《翼教叢編》清.蘇輿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1月
《漢鐃歌釋文箋正》清.王先謙臺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年未詳

二、近人論著
《萬竹樓隨筆》左舜生香港:自由出版社,1954年12月
《閻毛古文尚書公案》戴君仁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1963年
《清儒學案》徐世昌等編臺北:國防研究院、中華大典編印會,1967年10月
《清代徵獻類編》嚴懋功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8年
《目錄學發微》余嘉錫臺北:華聯出版社,1969年4月
《經學概述》裴普賢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69年版
《檢論》章炳麟臺北:廣文書局,1970年12月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柯紹忞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3月
《梅園論學續集》戴君仁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明清儒學家著述生卒年表》麥仲貴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7年9月
《詩經學》胡樸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12月
《荀子集釋》李滌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9年2月
《藝風堂友朋書札》顧廷龍校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
《清皮鹿門先生錫瑞年譜》皮名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清代尚書學》古國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7月
《經學纂要》蔣伯潛臺北:正中書局,1983年
《尚書集釋》屈萬里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屈萬里全集》第2冊,1983年2月
《四庫書目續編》 孫耀卿臺北:世界書局,1984年
《漢石經尚書殘字集證》屈萬里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7月,《屈萬里先生全集》第10冊
《書傭論學集》屈萬里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屈萬里全集》第14冊,1984年7月
《屈萬里先生文存》屈萬里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屈萬里全集》第17冊,1985年2月
《碑傳集補編》 閔爾昌編臺北:大化書局,1984年
《碑傳集三編》汪兆鏞編臺北:大化書局,1984年
《清代樸學大師列傳》支偉成長沙:岳麓書社,1986年
《荀子論集》龍師宇純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
《清史列傳》蔡冠洛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民國人物小傳》劉紹唐主編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7年
《四庫全書纂修研究》黃愛平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1月
《第一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1989年11月
《四庫全書纂修研究》黃愛平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1月
《清初的群經辨偽學》林慶彰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3月
《經學提要》朱劍芒長沙:岳麓書社,1990年12月
《湖湘學派與岳麓書院》朱漢民長沙: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年
《湖湘學派源流》朱漢民、陳谷嘉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4月
《經今古文學問題新論》黃彰健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1992年9月
《中國經學史》馬宗霍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11月
《清代學術史研究》胡楚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3月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古籍組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7月
《經學研究論叢》第1輯林慶彰主編桃園:聖環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4月
《尚書學述》李振興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年5月
《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4年6月
《詩經研究史概要》夏傳才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11月
《清代學術史研究續編》胡楚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年12月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錢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
《近代出版家張元濟》王紹曾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
《阮元年譜》張鑑等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湖南文獻彙編》上海:上海書店,《民國叢書》第5編89冊,1996年
《經學通論》葉師國良等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年1月
《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朱維錚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
《尚書學史》劉起釪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8月
《白話焦氏易林》漢.焦延壽
鄧球柏譯注長沙:岳麓書社,1996年10月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12月
《武進劉逢祿年譜》張廣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年9月
《清史稿》趙爾巽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月
《中國書院史資料》陳谷嘉、鄧洪波主編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
《湖南近百年大事紀述》第二次修訂本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梁啟超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5月
《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5月
《詩經研究史》戴維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
《長沙搶米風潮資料匯編》藤谷浩悅、饒懷民編長沙:岳麓書社,2001年12月
《詩經要籍舉要》夏傳才、董治安主編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8月
《焦氏易林注》尚秉和注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年
《尚書覈詁》楊筠如
黃懷信點校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清代科舉制度考辨》李世愉瀋陽:瀋陽出版社,2005年
《經學側論》葉師國良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
《清儒學記》張舜徽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閻若璩與古文尚書辨偽──個學術史的個案研究》劉人鵬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5年12月,古典文獻研究輯刊初編
《王先謙荀子集解研究》黃聖旻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6年3月初版,古典文獻研究輯刊初編第14冊
《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研究》吳國宏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6年9月,古典文獻研究輯刊3編第14冊
《兩漢三家詩研究》趙茂林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11月
《清代經學研究論集》林慶彰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7年9月
《湘學史》方克立、陳代湘主編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
《王先謙學術思想研究》孫玉敏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
《李肖聃集》李肖聃長沙:岳麓書社,2008年12月
《中國古代文學要籍經解》費振剛、常森、趙長征、安小蘭合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三、學位論文
《王先謙莊子集解義例》賴仁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錦鋐指導,1976年6月
《豐坊與姚士粦》林慶彰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屈萬里指導,1978年5月
《清代藏書家張金吾研究》王珠美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潘美月指導,1988年7月
《荀子集解之通假研究》陳智賢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岑溢成指導,1991年5月
《從正續清經解的比較論清代經學的發展趨勢》竺靜華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葉師國良指導,1999年6月
《荀子集解訓詁商榷》王前烏魯木齊:新疆師範大學碩士論文,饒尚寬指導,2005年6月
《論王先謙與湖南維新運動》張小蘭湘潭:湘潭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史學碩士論文,彭先國指導,2006年5月
《王先謙評議》李海玲長春:吉林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論文,李書源指導,2007年4月
《論王先謙》鄒寰大連:遼寧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論文,喻大華指導,2007年5月
《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研究》程瑩蕪湖:安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李先華指導,2007年5月
《清代三家詩輯佚學研究──以陳壽祺父子、王先謙為中心》鄭于香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賀廣如指導,2007年7月
《王先謙漢書補注研究》李明南昌:南昌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碩士論文,易平指導,2007年12月
《詩三家義集疏研究》賢娟貴陽:貴州大學碩士論文,譚德興指導,2008年5月

四、單篇論文
〈王先謙荀子集解訂補〉潘重規《師大學報》第1期(1956年1月),頁49-65
〈關於江陰南京書院的史料〉胡適《大陸雜誌》第18卷12期(1957年6月),頁359-361
〈漢書補注正誤〉何蟠飛《大陸雜誌》第22卷第8期(1961年4月),頁17-21
〈荀子集解補正〉趙海金《成功大學學報》第7期(1972年6月),頁135-160
〈王先謙漢書補注評述〉李家驥《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第4期,頁54-59
〈王先謙漢書補注略論〉吳榮政《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第4期,頁48-53
〈王先謙漢書補注質疑〉李廷先《歷史學》(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82年11月),頁79-88
〈王先謙先生文學名世〉劉鵬佛《湖南文獻》第11卷第1期(1983年1月),頁16-17
〈王先謙〉關國愃《傳記文學》第45 卷第2期(1984年8月),頁133-136
〈長沙王先謙的生平志業〉李伯平《書和人》第537期( 1986年2月15日),頁1-4
〈王先謙與東華錄──兼論王錄與蔣錄、潘錄和清實錄的異同〉吳榮政《湘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4期,頁92-97
〈論王先謙的學術成就及學術思想〉梅季《船山學報》1988年第1期,頁83-89
〈近代儒宗王先謙先生〉葛紹歐《湖南文獻》第17卷第1期(1989年1月),頁22-24
〈湖湘學派源流及其學術思想特點〉朱漢民《中國文化月刊》第145期(1991年11月),頁26-37
〈通志堂經解輯、刻者述辨〉黃志祥《孔孟月刊》第30卷第7期(1992年3月),頁34-37
〈清代學術史叢考〉陳鴻森《大陸雜誌》第87卷第3期(1993年9月),頁4-15
〈王先謙對經學研究的貢獻〉許維萍《東吳中文研究集刊》創刊號(1994年5月),頁95-111
〈六朝南學的集體結構─論東晉晚出尚書古文不可廢〉郭仁成《求索》1994年第3期,頁119-123
〈王先謙的治學風貌〉吳榮政《史學史研究》1994年第3期,頁9-38
〈維新與衛道:王先謙的文化心態〉董劍平《二十一世紀》第29期(1995年6月),頁21-27
〈評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張啟成《貴州社會科學》1995年第4期(總第136期),頁71-76
〈考證學的新面貌:從《皇清經解續編》看道光以下的學術史〉麥哲維《中國文學研究》第11期(1997年5月),頁175-192
〈詩三家義集疏評述〉鄒鳳禮《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頁94-96
〈談漢書補注的吸收前人成果〉馬固鋼《石家庄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4卷第1期(2002年3月) ,頁46-47、56
〈略論王先謙文獻整理的成就〉劉旭青《孔孟月刊》第41卷第5期(2003年1月),頁33-46
〈一九一○年長沙搶米風潮研究〉丁光玲《復興崗學報》第77期(2003年6月),頁326-354
〈論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之定位〉賀廣如《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人文學報》第28期(2003年12月),頁87-124
〈簡述臺灣的王先謙研究〉蔣秋華《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4卷第1期(2004年3月),頁99-111
〈王先謙與陳喬樅三家詩研究比較〉趙茂林《廣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總第106期),頁126-128
〈商略古今折衷漢宋:論王先謙的今文詩學〉陳致《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頁31-43
《葵園年刊》第一集,《民國珍稀短刊斷刊》湖南卷15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6年,頁7081-7121
〈清儒三家詩輯佚成就述略〉俞艷庭《唐都學刊》第22卷第2期(2006年3月),頁85-88
〈王先謙中年致仕緣由考〉張晶萍《船山學刊》第63卷第1期(2007年1月),頁38-40
〈論王先謙對詩經國風今古文四家詩旨取捨之態度與方法〉吳佳芳《世新大學中文研究集刊》第3期(2007年6月),頁237-269
〈近百年來王先謙研究述評〉王青芝《蘭州學刊》2007年第4期(總第163期),頁142-145,117
〈王先謙駢文文論探析〉孟偉《船山學刊》2008年第1期(復總第67期),頁86-88
〈王先謙與畢沅釋名研究比較〉賀知章《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5期(2008年10月),頁104-10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