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元嘉詩賦研究
作者:楊芮芳
作者(外文):Yang Jui-Fang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尤信雄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元嘉謝靈運鮑照顏延之山水詩詩賦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9
本論文旨在探究中國文學史上,文學思潮重要轉捩的元嘉時期之詩賦創作。以明其作品內涵與形式之特色,及其價值與意義。蓋詩賦在劉宋元嘉時期已成當代主流文學,斐然可觀,爰作進一步之研究。全文共八章,約二十萬字。
  首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範疇與方法,做為全論文思辨之基礎。第二章敘述元嘉時代背景與文學思潮,對當時創作之繁盛與作品風貌之影響。第三章論述元嘉時期的詩賦作家與作品,並略述作家生平及作品特色,呈現出整個元嘉詩賦之創作概況。第四章就元嘉詩作之形式,作一分析說明,並綜合歸納出:新詩體之萌發與建立,命題、結構的特殊模式,修辭技巧的廣泛運用,以及藝術成就等,以顯示其形式美及藝術功能在文學史上之地位。第五章將元嘉詩作依題材作分類,探討其內涵與特色,並深入研究作品中所蘊含的作家情感與思想。第六章針對賦作形式,依「篇幅短小」、「字句新麗」、「音律諧和」、「形式駢儷」與「對稱騷體」等五方面論析,以呈現元嘉賦作的形式特色。第七章深入探討元嘉賦作之內涵。第八章結論:綜合論述元嘉詩賦在文學史上之地位與價值,以及對後世文學所產生之影響。
  本論文經由上述之論述,可綜合歸納而呈現出元嘉詩賦在文學史上之地位與價值:其一、奠定「山水詩」在中國文學史上的獨立生命,不但元嘉文學幾乎都受到山水詩興盛與創作的影響,且影響了後世創作。其二、變而新的文學追求呈現在:小詩興起之表現,新變、練字、聯邊、譬喻等修辭技巧,以及用典工贍等。其三、巧構形似的唯美觀突出其精工的對偶、諧暢的音律與華麗的辭藻上,以達到景物盡象、神肖之作用。其四、元嘉作家重視個人生命,其作品多表達愛情、友情、親情、鄉思等個人情懷,且情感趨於柔弱哀傷,為其獨特之創作風格。由是而影響於後世文學者為:一、成為後世摹擬化用之材料;二、催化新文體的形成;三、提供後世文學精妙之內蘊、取譬;四、對後世文學唯美思潮之發展與推助。
引用書目
一、專書(按「經部」、「史部」、「子部」、「集部」及「近人相關論著」五項排列,且經、史、子、集依《四庫全書總目》及時代先後順序,近人論著依書名筆畫順序排列)
(一)經部
《周易正義》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 (唐)孔穎達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 1997年8月
《尚書注疏》 (漢)孔安國傳 (唐)孔穎達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 1997年8月
《毛詩正義》 (漢)毛公傳,鄭玄箋 (唐)孔穎達等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 1997年8月
《禮記正義》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等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 1997年8月
《春秋左傳正義》 (周)左丘明傳 (晉)杜預注 (唐)孔穎達等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 1997年8月
《孝經注疏》 (唐)唐元宗明皇帝御注 (宋)邢昺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 1997年8月
《論語注疏》 (魏)何晏注 (宋)邢昺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 1997年8月
《孟子注疏》 (漢)趙岐注 (宋)孫奭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 1997年8月
(二)史部
《史記會注考證》 (漢)司馬遷撰 (日)瀧川龜太郎注 臺北:萬卷樓出版社 2002年1月
《後漢書》 (南朝宋)范曄撰 臺北:鼎文書局 1981年4月
《三國志》 (晉)陳壽撰 臺北:鼎文書局 1981年12月
《晉書》 (唐)房玄齡撰 臺北:鼎文書局 1980年8月
《宋書》 (梁)沈約撰 臺北:鼎文書局 1980年8月
《南齊書》 (梁)蕭子顯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72年2月
《隋書》 (唐)魏徵撰 臺北:鼎文書局 1980年6月
《南史》 (唐)李延壽撰 臺北:鼎文書局 1981年1月 《新唐書》 (宋)歐陽修撰 臺北:鼎文書局 1981年1月
《後漢紀》 (晉)袁宏撰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1年5月
《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撰 臺北:明倫出版社 1972年8月
《戰國策》 (漢)高誘注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69年10月
《廿二史剳記》 (清)趙翼撰 臺北:世界書局 1971年5月
(三)子部
《說苑》 (漢)劉向撰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7月
《潛夫論》 (漢)王符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 1967年
《歷代名畫記》 (唐)張彥遠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 1967年
《顏氏家訓注》 (北齊)顏之推撰 (清)趙曦明注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月不詳
《日知錄》 (明)顧炎武撰 臺北:明倫出版社 1970年10月
《義門讀書記》 (清)何焯撰,蔣維鈞編 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6月
《論衡》 (漢)王充撰 臺北:世界書局 1955年11月
《藝文類聚》 (唐)歐陽詢撰 臺北:新興書局據宋刻本缺卷用明本補影印本 
1969年
《西京雜記》 (晉)葛洪撰 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9年8月
《世說新語校箋》 (南朝.宋)劉義慶撰 徐震堮校箋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9年9月
《穆天子傳》 (晉)郭璞注 長沙:岳麓書社 2006年11月
《廣弘明集》 (唐)釋道宣撰 臺北: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1970年4月
《老子王弼注》 (晉)王弼注 (唐)陸德明釋文 臺北:天士出版社 1982年10月
《莊子集解》 (清)王先謙集解 臺北:世界書局 2001年11月
《抱朴子》 (東晉)葛洪撰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59冊 1983年
(四)集部
《楚辭補注》 (宋)洪興祖撰 北京:中華書局 2002年10月
《白居易集》 (唐)白居易撰 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4年3月
《杜工部詩集》 (清)朱鶴齡撰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5年10月
《謝靈運集校注》 顧紹柏校注 臺北:里仁書局 2004年4月
《謝康樂詩註》 黃節註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87年10月
《鮑參軍集注》 鮑照撰 錢仲聯集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10月
《鮑參軍詩註》 黃節註 臺北:藝文印書館 出版年月不詳
《陳衍詩論合集》 (清)陳衍撰 錢仲聯編校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年9月
《昭明文選》 (梁)蕭統編 (唐)李善注 臺北: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1995年4月
《古詩鏡》 (明)陸時雍撰 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8月
《古詩歸》 (明)鍾惺撰,譚元春輯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 2002年
《詩歸》 (明)鍾惺撰,譚元春編 濟南:齊魯書社《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
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清鈔本影印 1997年7月
《采菽堂古詩選》 (清)陳祚明輯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 2002年
《歷代賦彙》 (清)陳元龍撰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999年11月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清)嚴可均編 臺北:世界書局 1982年
2月
《古文辭類纂》 (清)姚鼐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集部》2002年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逯欽立輯校 臺北:木鐸出版社 1983年9月
《文心雕龍注》 (梁)劉勰撰 (清)范文瀾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年2月
《文心雕龍札記》 (梁)劉勰撰 (清)黃侃撰  北京:中國人民大
學出版社 2004年9月
《詩品注》 (梁)鍾嶸撰 陳延傑注 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1958年3月
《文鏡祕府論》(日)弘法大師 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6年3月
《滄浪詩話》 (宋)嚴羽撰 收入(清)何文煥編訂《歷代詩話》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91年5月
《杜工部草堂詩話》 (宋)葉夢弼撰 收入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 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8月
《詩譜》 (元)陳繹曾 收入(清)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 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8月
《升菴詩話補遺》 (明)楊慎撰 臺北:藝文書局《百部叢書集成》據清乾隆李調元輯刊本影印 1971年
《藝苑巵言》 (明)王世貞撰 收入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 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8月
《詩藪》 (明)胡應麟撰 收入周維德集校《全明詩話》 濟南:齊魯書社 2005
年6月
《原詩》、《一瓢詩話》、《說詩晬語》 (清)葉燮、薛雪、沈德潛撰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年5月
《詩辯坻》 (清)毛先舒撰 收入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 臺北:木鐸出版社 1983年12月
《龍性堂詩話續編》 (清)葉矯然撰 收入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 臺北:木鐸出版社 1983年12月
《養一齋詩話》 (清)潘德輿 收入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 臺北:木鐸出版社 1983年12月
《竹林答問》 (清)陳僅撰 北京:北京出版社《四庫未收書輯刊》 2000年
《昭昧詹言》 (清)方東樹撰 土城:頂淵書局《四部刊要》 2004年1月
《古詩評選》 (清)王夫之撰 北京:北京出版社《船山遺書》 1999年7月
《清詩話》 (清)王夫之等撰 丁福保編 臺北:藝文印書館 出版年月不詳
《歷代詩話續編》 (清)丁福保輯 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8月
《歷代詩話》 (清)何文煥編訂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91年5月
《清詩話續編》 郭紹虞編 臺北:木鐸出版社 1983年12月
《六朝選詩定論》 (清)吳淇 濟南:齊魯書社《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南京圖書館藏清刻本影印 2001年
《三家詩話》 (清)尚鎔撰 收入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 臺北:木鐸出版社 1983年12月
《復小齋賦話》 (清)浦銑撰 收入何新文、路成文校證《歷代賦話校證》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3月
《賦話》 (清)李調元撰 臺北:世界書局 1961年10月
《四六叢話》 (清)孫梅撰 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2月
《六朝文絜箋注》 (清)許槤評選(清)黎經誥箋註 臺北:新興書局 1959年10月
《駢體文鈔》 (清)李兆洛撰 臺北:世界書局 1956年2月
《宋四家詞選箋注》 (清)周濟撰,鄺利安箋注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
年1月
《人間詞話》 (清)王國維撰 臺北:臺灣開明書局 1958年3月
《中國戲曲考》 (清)王國維撰 臺南:僶勉出版社 1975年9月
《藝概》 劉熙載撰 臺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1986年12月
(五)近人論著(依書名筆畫排列)
《山水與古典》 林文月撰 臺北:三民書局 1996年6月
《中古文學論著三種》 劉師培撰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7年3月
《中國文學史初稿》 王忠林等撰 臺北:福記文化圖書公司 1995年1月
《中國文學的對句藝術》(日)古田敬一撰,李淼譯 三重:祺齡出版社,1994
年5月
《中國文學概論》 (日)鹽谷溫撰,孫俍工譯 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1970
年12月
《中國文學發展史》 劉大杰撰 臺北:華正書局 1982年5月
《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劉師培撰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年9月
《中國中古詩歌史》 王鍾陵撰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年8月
《中國古代文藝思潮》 青木正兒撰 臺北:莊嚴出版社 1982年2月
《中國古典美學史》 陳望衡撰 臺北:華正書局 2001年8月
《中國通史簡編》 范文瀾撰 上海:上海書店 1989年10月
《中國現代學術經典》 梁啟超撰 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年8月
《中國詩學》 黃永武撰 臺北:巨流出版社 1999年9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 錢穆撰 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1977年2月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梁啟超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9月
《六朝文學》 吳功正、許伯卿撰 南京:南京出版社 2003年12月
《六朝美學史》 吳功正撰 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1996年4月
《六朝詩論》 洪師順隆撰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5年3月
《六朝賦》 張國星撰 臺北:文化藝術出版社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8
年1月
《文心雕龍校釋》 劉永濟校釋 臺北:正中書局 1982年3月
《文心雕龍讀本》 王師更生注譯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004年10月
《文句鍛鍊法》 黃永武撰 臺北:洪範書店 1986年1月
《古典詩韻易檢》 許清雲編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3年10月
《白話文學史》 胡適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12月
《抒情與敘事》 洪師順隆撰 臺北:黎明文化公司 1998年12月
《社會詩人鮑照》 鍾優民撰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4年2月
《近代文學十講》 (日)廚川白村撰 東京:苦樂社 1948年12月
《抱朴子今註今譯》 張飛龍註譯 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2002年1月
《南北朝文學史》 曹道衡、沈玉成撰 北京:人民文學 1998年6月
《南北朝史話》 臺北:木鐸出版社 1987年6月
《南朝詩歌思潮》 詹福瑞撰 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5年2月
《南朝顏謝詩研究》 陳美足撰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9年12月
《兩晉南朝的士族》 蘇紹興撰 臺北:聯經出版社 1987年3月
《修辭學發凡》 陳望道撰 香港:大光出版社 1965年9月
《修辭學》 黃慶萱撰 臺北:三民書局 2002年10月
《國故論衡》 章炳麟撰 臺北:廣文書局 1971年4月
《國學發微》 劉師培撰 臺北:廣文書局 1960年10月
《詞曲史》 王易撰 臺北:廣文書局 1960年4月
《詩學》 亞理斯多德撰,羅念生譯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2年1月
《詩韻通檢》 尤師信雄撰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77年3月
《維摩經註》 釋僧肇撰 臺北:華嚴法會 1975年9月
《管錐編》 錢鍾書撰 北京:中華書局 1999年11月
《漢語音韻學》 董同龢撰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6年10月
《漢賦史論》 簡宗梧撰 臺北:東大圖書(股)公司 1993年5月
《漢魏六朝小賦譯注評》 吳雲撰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6年1月
《漢魏六朝詩選》 余冠英選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7年6月
《漢魏六朝辭賦》 曹道衡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8月
《漢魏南北朝文論全編》 穆克宏、郭丹編著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4
年3月
《齊梁詩探微》 盧清青撰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4年10月
《賦史》 馬積高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7月 《賦史述略》 高光復 長春:東北師範大學 1987年3月
《賦與駢文》 簡宗梧撰 臺北:臺灣書店 1998年10月
《謝靈運》 林文月撰 臺北:國家 1998年4月
《謝靈運及其詩》 林文月撰 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 1966年5月
《謝靈運鮑照詩選》 胡大雷選注 北京:中華書局 2005年1月
《聲韻學》 竺家寧撰 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1991年7月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 張師仁青撰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78年12月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 羅宗強撰 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0月
《魏晉南北朝賦史》 程章燦撰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2年2月
《魏晉詠物賦研究》 廖國棟撰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0年10月

二、單篇論文(依發表順序排列)

〈從文學現象與文學思想的關係談六朝「巧構形似之言」的詩〉 廖蔚卿撰 《中外文學》第3卷第7、8期 1974年12月、1975年1月
〈談六朝詠史詩的類型〉 齊益壽撰 臺北:《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0卷第4
期 1977年4月
〈六朝人的愛美心理〉 張師仁青撰 《東方雜誌》復刊第17卷第1期 1983年7月
〈從《世說新語》看晉宋文學觀念與魏晉美學新風〉 程章燦撰 《南京大學學
報》第1期 1989年
〈文學聲譽的涵義〉 周彤撰 《九洲學刊》第3卷第2期 1989年6月
〈六朝賦的詩化〉 貢小妹撰 《江淮論壇》第6期 2001年
〈謝莊作品簡論〉 王運熙撰 《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第1卷第3期 2002年6

〈論顏延之公宴詩的復與變〉 黃亞卓撰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3期 2003年5月
〈論元嘉作家的騷體句式〉 白崇撰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
卷第5期 2005年9月

三、學位論文(依完成順序排列)

《顏延之及其詩文研究》 黃水雲撰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年
《元嘉詩人用典研究》 高莉芬撰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論文 1992年
《鮑照辭賦研究》 陳芳汶撰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95年
《六朝駢賦研究》 黃水雲撰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7年
《元嘉登臨詩之時空研究》 楊芮芳撰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 2002年
《試論元嘉詩歌》 康建強撰 山西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 2003年
《論元嘉體及其詩學意義》 孟國中撰 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
2004年
《顏延之與元嘉文學》 陸立玉撰 南京師範大學古代文學碩士論文 2005年


參考文獻
一、專書(按「經部」、「史部」、「子部」、「集部」及「近人相關論著」五項排列,且經、史、子、集依《四庫全書總目》及時代先後順序,近人論著依書名筆畫順序排列)
(一)經部
《儀禮注疏》 (漢)鄭玄注 (唐)賈公彥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 1997年8月
《禮記集解》 (清)孫希旦撰 臺北:蘭臺出版社 1973年12月
《春秋公羊傳注疏》 (漢)公羊壽傳,何休解詁 (唐)徐彥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 1997年8月
《春秋穀梁傳注疏》 (晉)范甯集解 (唐)楊仕勛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 1997年8月
《爾雅注疏》 (晉)郭璞注 (宋)邢昺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 1997年8月
(二)史部
《漢書》 (漢)班固撰 (唐)顏師古注 臺北:鼎文書局 1981年5月
《梁書》 (唐)姚思廉撰 臺北:鼎文書局 1983年1月
(三)子部
《荀子集解》 (唐)楊倞注 (清)王先謙集解 臺北:世界書局 出版年月
不詳
《法言》 (漢)揚雄撰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 1965年
《韓非子集釋》 陳奇猷校注 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4年3月
《墨子集解》 張純一撰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2年2月
《呂氏春秋校釋》 (漢)高誘注 陳奇猷校釋 臺北:學林出版社 1984年4月
《淮南子注釋》 (漢)高誘注 臺北:華聯出版社 出版年月不詳
《太平御覽》 (宋)李昉等撰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本 1968年
《佩文韻府》 (清)張玉書纂修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清《文淵閣四庫全書》 1983年
《列仙傳》 (漢)劉向撰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清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58冊,1983年
(四)集部
《陸士衡詩注》 郝立權注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71年5月
《謝宣城詩注》 郝立權注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76年6月
《玉臺新詠箋注》 (梁)徐陵編 (清)吳兆宜注 北京:中華書局 1999年11月
《樂府詩集》 (宋)郭茂倩編撰 臺北:里仁書局 1999年1月
《漢魏六朝一百三家集》(明)張溥編 臺北:新興書局《四部集要》 1968年
3月
《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 (清)丁福保編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59年3月
《文心雕龍輯注》 (梁)劉勰撰 (清)黃叔琳注、紀均評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 1965年
《詩品》 (梁)鍾嶸撰 世界書局 1947年4月
《古詩源》 (清)沈德潛撰 北京:中華書局 1990年8月
(五)近人論著(依書名筆畫排列)
《山水詩人謝靈運》 李森南撰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9年7月
《中古文學史論》 王瑤撰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1月
《中古文學史論文集》 曹道衡撰 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6年10月
《中古文學集團》 胡大雷撰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年5月
《中古文學與文論研究》 劉文忠撰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0年6月
《中國山水詩研究》 王國瓔撰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6年10月
《中國文學史》 葉慶炳撰 臺北:學生書局 1990年9月
《中國文學批評史》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 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1993年3月
《中國文學批評史》 郭紹虞撰 臺北:明倫出版社 1972年9月
《中國文學批評史》 陳鍾凡撰 臺北:鳴宇出版社 1979年5月
《中國文學批評史》 羅根澤撰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3年1月
《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 朱東潤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9月
《中國文學批評史論》 蒲友俊撰 成都:巴蜀書社 2001年11月
《中國文學思想史》 青木正兒撰,孟慶文譯 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1985
年5月
《中國文學理論》 劉若愚撰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 1981年9月
《中國文學理論史》 黃保真等撰 臺北:洪葉文化事業 1993年12月
《中國文學縱橫論》 黃維樑撰 臺北:東大圖書《文學評論叢書》 1988年8月
《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 張少康撰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1年5月 《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 童慶炳撰 臺北:萬卷樓 1994年8月
《中國古代及中世紀史》 何茲全撰 厦門:鷺江出版社 2003年7月
《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 葉嘉瑩撰 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1991年7月
《中國美學史》 葉朗撰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6年1月
《中國美學史》 李澤厚、劉剛紀撰 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4年3月
《中國散文史》 陳柱撰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8年2月
《中國散文史》 郭預衡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3月
《中國駢文發展史》 張師仁青撰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1970年5月
《中國詩史》 (日)吉川幸次郎撰 章培恒等譯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1年12月
《中國詩律學》 葉桂桐撰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8年1月
《中國詩歌美學》 蕭馳撰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6年8月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 袁行霈撰 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1989年5月
《中國詩學》 劉若愚撰、杜國清譯 臺北:幼獅文化 1979年1月
《中國道教史》 卿希泰撰 臺北:中華道統 1997年2月
《中國道教史》 任繼愈撰 北京:中華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1年3月
《中國辭賦研究》 龔克昌撰 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2003年11月
《中國藝術精神》 徐復觀撰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76年7月
《六朝文論》 廖蔚卿撰 臺北:聯經出版社 1978年4月
《六朝文論講疏》 鄭在瀛撰 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1995年5月
《六朝史論》 朱大渭撰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8月
《六朝社會文化心態》 趙輝撰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6年1月
《六朝唯美文學》 張師仁青撰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0年11月
《六朝唯美詩學》 王力堅撰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7年7月
《六朝賦論之創作理論與審美理論》 李翠英撰 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2002年1月
《太康文學研究》 姜劍雲撰 北京:中華書局 2003年6月
《文心雕龍新書附通檢》 王利器校箋 臺北:宏業書局 1983年11月
《文心雕龍與現代修辭學》 沈謙撰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2年5月 《文學美綜論》 柯慶明撰 臺北:大安出版社 2000年9月
《文學概論》 王夢鷗撰 臺北:帕米爾書店 1964年5月
《文藝心理學》 朱光潛撰 臺南:大夏出版社 2001年4月
《文藝美學》 王夢鷗撰 臺北:遠行出版社 1976年3月
《文體論纂要》 蔣伯潛撰 臺北:正中書局 1959年7月
《古漢語修辭》 季紹德撰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6年8月
《仕隱與中國文學──六朝篇》 王文進撰 臺北:臺灣書店 1999年2月
《玉臺新詠研究》 劉躍進撰  北京:中華書局 2000年7月
《由山水到宮體》 王力堅撰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7年12月
《由隱逸到宮體》 洪師順隆撰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4年7月
《先秦兩漢文學批評史》 顧易生、蔣凡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11月
《杜甫與六朝詩人》 呂正惠撰 臺北:大安出版社 1989年5月
《阮籍詠懷詩研究》 邱鎮京撰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0年7月
《佛教與中國文學》 孫武昌撰 臺北:臺灣東華書局 1989年12月
《東晉文藝綜合研究》 張可禮撰 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2001年1月
《東晉詩歌論稿》 陳道貴撰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
《兩晉詩論》 鄧仕樑撰 香港:中文大學 1972年2月
《兩晉南朝的士族》 蘇紹興撰 臺北:聯經出版社 1987年3月
《兩漢魏晉之道家思想》 陶建國撰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0年3月
《音略證補》 陳新雄撰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6年10月
《美學》 黑格爾撰 朱孟實譯 臺北:里仁書局 1981年9月
《美學散步》 宗白華撰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3月
《南北朝文學》 駱玉明、張宗原撰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1年8月
《南朝文學與北朝文學研究》曹道衡撰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8年8月
《南朝詩研究》 王次澄撰 臺北:東吳大學 1984年6月
《建安七子研究》 王鵬廷撰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10月
《建安七子綜論》 韓格平撰 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8年1月
《昭明文選注析》 王友懷、魏全瑞主編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0年1月
《修辭方法析論》 沈謙撰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002年3月
《庾信生平及其賦之研究》 許東海撰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4年9月
《陶謝詩之比較》 沈振奇撰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6年6月
《陳代詩歌研究》 馬海英撰 上海:學林出版社 2004年4月
《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東海大學中文系編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8年9月
《飲之太和》 葉維廉撰 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1月
《詩詞曲語辭滙釋》 張相撰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1月
《詩論》 朱光潛撰 臺北:正中書局 1993年6月
《詩美學》 李元洛撰 臺北:東大圖書 1990年2月
《詩學析論》 張春榮撰 臺北:東大圖書 1987年11月
《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 牟鍾鑒等撰 濟南:齊魯書社 1991年9月
《漢語史稿》 王力撰 臺北:泰順書局 1970年10月
《漢賦研究》 龔克昌撰 濟南:山東文藝 1984年6月
《漢賦源流與價值之商榷》 簡宗梧撰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0年12月
《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 劉師培講述 臺北:中華書局 1969年9月
《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 蕭滌非撰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年6月
《漢魏六朝賦家論略》 何沛雄撰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4年6月 《漢魏六朝賦家論集》 何沛雄撰 臺北:聯經出版社 1990年4月
《賦話》 李調元撰 臺北:世界書局 1961年10月
《駢文學》 張師仁青撰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003年9月
《鮑照年譜》 丁福林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年10月
《鮑照和庾信》 劉文忠撰 臺北:群玉堂 1991年12月
《鮑照詩文研究》 蘇瑞隆撰 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1月
《鮑參運詩註》 葉菊生校訂 臺北:華正書局 1975年3月
《謝靈運》 船津富彥撰,譚繼山譯 臺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 1983年11月
《謝靈運集》 李運富編注 長沙:岳麓書社 1999年8月
《魏晉文學》 曹道衡撰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1年9月
《魏晉文學史》 徐公持撰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9年9月
《魏晉文學與中原文化》 衞紹生撰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4年11月
《魏晉南北朝文學史論》 管雄撰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3月 《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 吳雲主編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年12月
《魏晉南北朝文學論叢》 周勛初撰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9年11月
《魏晉風氣與六朝文學》 朱義雲撰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0年8月
《魏晉清談》 唐翼明撰 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1992年10月
《魏晉清談述論》 周紹賢撰 臺北:臺灣商務出印書館 1972年4月
《辭賦通論》 葉幼明撰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年5月

二、單篇論文(依發表順序排列)

〈六朝律詩之形成(上、下)〉 高木正一撰 鄭清茂譯 《大陸雜誌》第13卷第9、10期
〈六朝詠物詩研究〉 洪師順隆撰 《大陸雜誌》第56卷第3、4期
〈六朝詩的演變〉 鄧中龍撰 《東方雜誌》復刊第2卷第6期
〈文人的想像與感情的隱喻〉 王夢鷗撰 《中外文學》第7卷第9期
〈詩歌對仗的美〉 黃永武撰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20卷第11期
〈辭賦對律詩的影響〉 易蘇民撰 《現代學苑》第5卷第11期
〈論六朝詠史詩的類型〉 齊益壽撰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0卷第4期
〈從詩人關係之分合看中國文學的演進〉 尤師信雄撰 《中外文學》第5卷第2期
〈詩經中的山水景物──中國山水詩探源之一、二〉 王國瓔撰 《中外文學》第8卷第1、5期
〈晉末宋初的山水詩與山水畫〉 廖蔚卿撰 《大陸雜誌》第4卷第4期
〈由謝靈運詩與楚辭的關係看他的表現特色〉 鈴本雄撰 李紅譯 《世界華學刊》第3卷第2期
〈世說新語名士言談中的用典技巧〉 梅家玲撰 《臺大中文學報》第2期
〈中國文學裡的用典問題〉 成惕軒撰 《東方雜誌》復刊第1卷第10期
〈謝靈運及其詩〉 王次澄撰 《東吳文史學報》第2期
〈論永明聲律──四聲〉 馮承基撰 《大陸雜誌》第33卷第9期 1965年11月
〈顏延之及其詩文研究〉 倪臺瑛撰 《淡江學報》第13期 1975年3月
〈魏晉南北朝的詩歌在我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地位〉 胡國瑞撰 《武漢大學學報》第5期 1978年
〈「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解〉 王文進撰 《中外文學》第7卷第3期 1978年8月
〈魏晉玄學對詩的影響〉 黃永武撰 《幼獅月刊》第48卷第3期 1978年9月
〈論魏晉至唐關於藝術形象的認識──兼論佛學輸入對於藝術形象的影響〉 敏澤撰 《文學評論》第1期 1980年
〈劉裕與元嘉之治〉 許輝撰 《南京師院學報》第3期 1981年
〈詩歌用典的功能和技巧〉 李文沛撰 《徐州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 1982年
〈詩體的重大變革〉 張桱壽撰 《雲南社會科學》第4期 1982年
〈試論鮑照創作的藝術成就〉 朱思信撰 《文學評論》第5期 1982年
〈試論鮑照詩歌的俊逸特色〉 丁福林撰 《文學遺產》第3期 1983年
〈劉勰論宋齊文風〉 王運熙撰 《復旦學報》第5期 1983年
〈魏晉六朝文學的才學觀〉 張國星撰 《河北大學學報》第4期 1984年
〈從〈雪賦〉〈月賦〉看南朝文風之流變〉 曹道衡撰 《文學遺產》第2期 1985年
〈略論齊梁文學之風的形成〉 宋效永撰 《江淮論壇》第4期 1987年
〈鮑照政治命運及其詩文風格〉 王毅撰 《文學評論》第6期 1988年
〈鮑照詩中的對偶句〉 唐海濤撰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21卷第3期 1988年3月
〈鮑照詩文所表現的鄉土家人之戀〉 唐海濤撰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1卷第4期 1988年5月
〈永明體藝術成就概說〉 王鍾陵撰 《文學遺產》第1期 1989年
〈從「鋪張揚厲」到「據事類義」──賦體語言藝術的歷史考察〉 簡宗梧撰 《東方雜誌》第23卷第2期 1989年
〈論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文化現象:重視早秀與以才藝出人頭地〉 王鍾陵撰 《南開學報》第1期 1990年
〈論南朝賦的詩化現象〉 程章燦撰 《江海學刊》第4期 1991年
〈論謝靈運〈述德詩〉二首〉 鄭仕樑撰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22卷 1991年
〈康樂詩的藝術均衡美──以對偶句為例〉 林文月撰 《臺大中文學報》第4期 1991年6月
〈走向盛唐──初唐百年詩美理想及其實踐通論〉 尚定撰 《文學評論》第3期 1992年
〈略論詩與美的關係〉 馬積高撰 《社會科學戰線》第1期 1992年
〈詩的賦化與賦的詩化──兩漢魏晉詩賦關係之尋蹤〉 徐公持撰 《文學遺產》第1期 1992年
〈論顏延之對偶詩對初唐律詩的影響〉 許書泉撰 《南師院學報》第1期 1992年
〈論元嘉政局〉 孔祥君撰 《江漢論壇》第8期 1994年
〈魏晉南北朝詠物抒情小賦的移情現象初探〉 池萬興撰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 1994年
〈顏延之詩美成就論〉 吳功正撰 《齊魯學刊》第1期 1994年
〈論魏晉南北朝詠物小賦〉 池萬興撰 《西藏大學學報》第9卷第3期 1994年9月
〈論謝靈運「巧似」與「繁富」的創作特徵〉 王澧華撰 《吉安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1期 1994年
〈南朝與晚唐賦風之比較〉 高光復撰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第3期 1995年
〈論顏延之的文與賦〉 李宗長撰 《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 1996年
〈范曄在歷史編纂學方面的成就〉 崔曙庭撰 《天中學刊》第11卷第1期 1996年2月
〈論宗炳及其〈畫山水序〉〉 聶永華、李海科撰 《南都學壇(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7卷第5期 1997年
〈《詩品.齊鮑令暉齊韓蘭英》箋證〉 (香港)黃嫣梨撰 《社會科學戰綫》第4期 1997年
〈論謝靈運的辭賦和散文〉 丁福林撰 《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 1997年
〈南朝文壇巨子 駢賦苑中奇葩──鮑照及其《蕪城賦》評賞〉 張宏義撰 《天中學刊》第12卷第3期 1997年6月
〈漢魏六朝賦論綱〉 陳慶元撰 《寧德師專學院(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 1998年
〈論六朝賦的思辨特徵〉 于浴賢撰 《漳州師院學報》第1期 1998年
〈鮑照抒情小賦略論〉 高建新撰 《集寧師專學報(社科版)》第2期 1998年
〈顏延之詩歌與一段被忽略的詩潮〉 吳懷東撰 《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第4期 1998年
〈范曄《後漢書》序論贊評析〉 王春淑撰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4期 1998年10月
〈論二謝山水詩的異同及其與辭賦的關係--兼論鮑照詩賦的過渡作用〉 許東海撰 《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第9卷第1期 1998年12月
〈論六朝詠物賦之繁榮〉 于浴賢撰 《漳州師院學報》第3期 1999年
〈謝靈運山水詩、賦的「體物寫志」〉 許東海撰 《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2期 1999年3月
〈文景、元嘉、貞觀三大治世之比較〉 劉國石撰 《許昌師專學報》第19
卷第4期 2000年
〈論謝靈運和山水遊覽賦的關係──以〈山居賦〉為中心〉 李雁撰 《文史哲》第2期 2000年
〈劉義慶的身世境遇與《世說新語》的編纂動因〉 寧稼雨撰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7卷第1期 2000年1月
〈謝晦的人生與文章〉 姬建敏撰 《南都學壇(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1期 2000年1月
〈麗與美的藝術境界--顏延之「赭白馬賦」淺析〉 黃水雲撰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5期 2000年3月
〈南朝賦的詩化傾向的文體學思考〉 韓高年撰 《文學評論》第5期 2001年
〈論駢賦的文化意義〉 湯君撰 《天府新論》第2期 2001年
〈莊老告退 山水方滋──淺談元嘉詩運轉關說〉 饒迎撰 《益陽師專學報》第22卷第1期 2001年1月
〈傑出的思想家、科學家何承天〉 楊玉金撰 《內蒙古師大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第30卷第1期 2001年3月
〈謝靈運山水詩中的審美經驗〉 朱師雅琪撰 《華岡文科學報》第24期 2001年3月
〈對謝靈運山水詩歷代評價之再認識〉 歐明俊撰 《中國韻文學刊》第1期 2002年
〈謝靈運山水詩中的情景關係試探〉 朱師雅琪撰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7期 2002年3月
〈談《雪賦》、《月賦》中的景物描寫〉 黃萍撰 《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5卷第2期 2002年4月
〈謝氏宗風與山水詩傳承中的第五代人:謝莊和謝朓〉 郁慧娟撰 《陰山學刊》第15卷第5期 2002年10月
〈論劉宋諸王對鮑照樂府創作的影響--以七言體與絕句體為主的探討〉 蘇瑞隆撰 《漢學研究》第20卷第2期 2002年12月
〈抒情小賦的更生及其歷史地位〉 李彩旗撰 《唐山學院學報》第16卷第1期 2003年3月
〈生前名噪 身後寂寞──近二十年顏延之研究綜述〉 熊紅撰 《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3年5月
〈謝靈運與宗炳佛學理論之異同及其對文藝理論與創作的影響〉 胡遂撰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3期 2003年5月
〈宋文帝論〉 張亞軍撰 《廊坊師範學院學報》第19卷第3期 2003年9月
〈南朝賦的詩化傾向及成因初探〉 陳洪娟撰 《棗莊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3期 2004年
〈論駢文駢賦之異同〉 周悅撰 《中國文學研究》第1期 2004年
〈謝莊詩歌律化初探──兼與劉躍進先生商榷〉 徐明英、熊紅菊撰 《長春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第1期 2004年1月
〈論賦思維對六朝詩歌的影響〉 許瑤麗撰 《攀枝花學院學報》第21卷第3期 2004年6月
〈論魏晉六朝賦之用典及其審美特徵〉 許瑤麗撰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2卷第3期 2004年9月
〈《宋書.謝晦傳》小議〉 張亞軍撰 《廊坊師範學院學報》第20卷第3期 2004年9月
〈陶淵明、謝靈運與顏延之例說〉 王文岭撰 《綏化師專學報》第24卷第4期 2004年11月
〈謝靈運山水詩的駢儷藝術發微〉 蔡盈任撰 《東方人文學誌》第3卷第4期 2004年12月
〈顏延之詩文特點及其成因的探討〉 陸岩軍撰 《晉中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1卷第4期 2004年12月
〈元嘉三大家與南朝文風的開拓〉 何祥榮撰 《樹仁學報》第3期 2005年
1月
〈宋文帝遣使與元嘉之治〉 譚書龍撰 《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5期 2005年
〈從《世說新語》看劉義慶的文學思想〉 劉慶華撰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 2005年
〈從駢儷傾向談范曄《後漢書》的序、論〉 程方勇撰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第1期 2005年
〈「憂憤」與「激蕩」──元嘉士庶的人生際遇及其詩歌的情感基調〉 戴建業撰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3期 2005年3月
〈鮑照辭賦探論〉 呂麗粉撰 《慈濟通識教育學刊》第2期 2005年6月
〈宗炳、王微美學思想的本體意義〉 張義賓撰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7卷第5期 2005年9月
〈南朝與魏晉抒情小賦抒情特色的比較〉 陳洪娟撰 《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第2期 2006年

三、學位論文(依完成順序排列)

《大小謝詩研究》 林嵩山撰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3年
《論六朝詩中巧構形似之言》 王文進撰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1978年
《謝靈運山水詩研究》 王來福撰 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0年
《范曄之文學及其史論》 林麗娥撰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 1981年
《南朝詩研究》 王次澄撰 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82年
《建安風骨探析》 徐銀禮撰 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2

《六朝賦之抒情傳統與藝術表現》 林麗雲撰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1983年
《六朝詩發展述論》 劉漢初撰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84年
《劉義慶及其世說新語之散文》 尤雅姿撰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5年
《謝靈運詩用典考論》 李光哲撰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 1986年
《謝靈運與鮑照山水詩研究》 李海元撰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1986年
《鮑照樂府詩研究》 陳慶和撰 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9年
《六朝「風格論」之理論與實踐探究》 蔡英俊撰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
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0年
《六朝藝術理論中之審美觀研究》 鄭毓瑜撰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
究所博士論文 1990年
《南朝貴遊文學集團研究》 呂光華撰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
士論文 1990年
《大小謝詩之比較》 朱師雅琪撰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 1992年
《謝靈運的政治生涯與其山水詩的關係》 吳若梅撰 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2年
《謝學史論──試論歷史如何安頓謝靈運》 陶玉璞撰 臺北:淡江大學中國
文學系碩士論文 1995年
《鮑照詩研究》 陳敬介撰 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

《謝靈運辯宗論「折中孔釋」說研究》 彭瑞君撰 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99年
《悲情的孤憤──鮑照詩文情感研究》 黃捷榕撰 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
系碩士論文 2000年
《謝靈運山水詩之研究》 陳美足撰 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
所碩士論文 2002年
《六朝詠物賦研究》 鮑恩洋撰 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 2003

《謝靈運詩修辭探究》 葛建國撰 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 2003年
《鮑照詩接受史研究》 羅春蘭撰 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 2004年
《謝靈運三論》 唐愛明撰 西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 2004年
《南朝山水詩發展的歷史考察與美學闡釋》 趙經平撰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
典文獻學碩士論文 2005年
《南朝女作家叢考》 尹玉珊撰 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 2005年
《建安文學在南朝的傳播接受》 鄧義蘭撰 武漢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5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