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電腦動畫藝術應用中國元朝文人山水繪畫元素之初探
書刊名:藝術學報
作者:鐘世凱 引用關係范光義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2
卷期:70
頁次:頁59-73
主題關鍵詞:電腦動畫山水畫文人畫科技藝術創造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16
  • 點閱點閱:78
二十世紀末的藝術史上,電腦動畫藝術之深遠影響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電腦動畫仍然是個重要的視覺傳遞媒介與藝術表現形式。科技的演變反應在藝術創作之中,可以見到對藝術創作技巧的改變、藝術創作理念演進的影響,及創作工具的多樣化後所呈現孑然不同的視覺感受。 中國繪畫藝術與西方繪畫藝術形式有著明顯的差異,這是長久以來東西文化本質不同所形成的結果。在從事現代藝術創作時,加入傳統繪畫元素,將傳統中國山水繪畫元素進行解構分析,透過電腦動畫形式表現,將中國山水繪畫的形式及意涵表現在動畫藝術之中,是現代中國藝術創作上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也是本研究主要的目的。
期刊論文
1.張恬君(19970200)。電腦繪圖與電腦動畫的美感與創意。資訊與教育,57,1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道明(20000500)。回顧歐美電子影音藝術的發展。美育,115,12-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書民(2001)。奧地利替換行動專輯:Takeover科技媒體藝術節。藝術家,317,292-3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木森(1987)。浪漫復古主義與文人畫。故宮文物月刊,54,32-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育東(2000)。數位時代的建築藝術─設計思考與呈現媒材的歷史回顧。美育,115,48-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沈揆一(1998)。水墨畫的發展趨勢與前景509-5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Whitehead, Alfred North(1990)。科學與現代世界。科學與現代世界。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俞劍華(1984)。中國繪畫史。中國繪畫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蘅塘退士、邱燮友(1973)。新譯唐詩三百首。台北市: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光潛(1986)。談美。談美。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歐陽中石、鄭曉華、駱紅(2000)。藝術概論。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澤厚(1996)。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Atkins, Robert(2000)。藝術開講。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阿諾德.豪澤爾、居延安(1991)。藝術社會學。台北:雅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千惠(2001)。在藝術界河上:當代藝術思路之旅。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義弘(1985)。自然與畫意。台北:雄師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漢寶德、李遠哲(1999)。人文的科學、科學的人文:科技與人文的對話。人文的科學、科學的人文:科技與人文的對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汪信硯(1990)。科學美學。臺北:淑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復觀(1987)。中國藝術精神。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郭繼生(1986)。籠天地於形內--藝術史與藝術批評。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約翰.伯格、戴行鉞(199109)。藝術觀賞之道。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Tatarkiewicz, Wtadystaw、劉文潭(1987)。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蘇立文、曾堉、王寶蓮(1985)。中國藝術史。臺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曾祖蔭(19870000)。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千美(20010000)。差異與實踐:當代藝術哲學研究。臺北:立緖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耀庭(1984)。山水畫法123。山水畫法123。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史作檉(2001)。藝術的終極關懷在哪裡?。藝術的終極關懷在哪裡?。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牟宗三(1983)。中國文化之省察。中國文化之省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何懷碩(1998)。畫家論:大師的心靈。畫家論:大師的心靈。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欣頻(2001)。數位藝術:歐洲:奧、德、荷三國採樣報告。數位藝術:歐洲:奧、德、荷三國採樣報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珮淳(2001)。科技‧文化‧新美學:藝術與科技媒體時代的認識與省思。科技‧文化‧新美學:藝術與科技媒體時代的認識與省思。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彭銀修(1995)。戲墨與逍遙。戲墨與逍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葉維廉(1986)。與當代藝術家的對話──中國現代畫的生成。與當代藝術家的對話──中國現代畫的生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甄魏(2001)。現代美術。現代美術。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蔣勳(1986)。美的沉思─中國藝術思想芻論。美的沉思─中國藝術思想芻論。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錢穆(1996)。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David Sanmiguel Guevas Antonio Munoz Tenllada(1997)。構圖。構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Piper, David、Rawson, Philip(1986)。The Illustrated Library of art history, Appreciation Tradition。The Illustrated Library of art history, Appreciation Tradition。New York。  new window
其他
1.呂振東(1999)。電腦動畫於中國山水畫之運用,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薛永年(1996)。橫看成嶺側成峰。橫看成嶺側成峰。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青(1980)。水墨畫的過去與未來。臺灣視覺文化--藝術家二十年文集。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