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兩種信仰圖騰--平埔族「阿立祖」與「觀世音」共存的文化現象
書刊名:藝術論衡
作者:葉怡暄
出版日期:2002
卷期:8
頁次:頁41-51
主題關鍵詞:平埔族阿立祖觀世音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3
  • 點閱點閱:37
期刊論文
1.李國銘(19980300)。頭社夜祭與祀壺信仰初探。臺灣風物,48(1),63-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永宗(1999)。尋覓平埔西拉雅族--祀壺信仰及公廨。漢家雜誌,5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振岳(19970500)。西拉雅平埔族的歷史與現況--花、東縣境內的祀壺現象初探。臺東文獻,復刊1,34-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潘英海(19870600)。平埔族研究的困惑與意義:從邵式柏的博士論文「十七及十八世紀臺灣拓墾中的漢番關係」談起。臺灣風物,37(2),157-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巴拔、廖朝陽(20020500)。播撒民族--時間、敘事與現代民族的邊緣。中外文學,30(12)=360,74-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潘英海(1996)。「文化叢」與「文化區」:有關「壺的信仰叢結」分佈與西拉雅族群遷徙的思考。「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6年6月28、29日)。台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潘英海(1998)。平埔學芻議。探索臺灣田野的新面向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8年5月5日至5月8日)。臺北:中研院民族所。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石萬壽、楊南郡(1990)。臺灣的拜壺民族。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eber, Max、劉援、王予文、張家銘(1993)。宗教社會學。臺北:桂冠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潘英(1996)。臺灣平埔族史。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亦園(19820000)。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Durkheim, Emile、芮傳明、趙學元(199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廖炳惠(19940000)。後殖民與後現代--Homi K. Bhabha的訪談。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聖嚴法師(1999)。觀世音菩薩。佛教入門。台北:法鼓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潘英海(2001)。傳統文化?文化傳統--關於「平埔族群傳統文化」的迷思。平埔族群與臺灣歷史文化。台北: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廖炳惠(19970000)。後殖民研究的問題及前景 : 幾個亞太地區的啟示。認同、差異、主體性:從女性主義到後殖民文化想像。臺北:立緒。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潘英海(1994)。文化合成與合成文化:頭社村太祖年度祭儀的文化意涵。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