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蘇軾如何面對他人的死亡--以其祭文為主的討論
書刊名: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集刊
作者:鄭芳祥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2
卷期:4
頁次:頁179-195
主題關鍵詞:蘇軾祭文生死死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82
  • 點閱點閱:64
期刊論文
1.衣若芬(2001)。臺港蘇賦硏究論著目錄一九四九〜一九九九。漢學研究通訊,20(3),180-2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芳(1991)。歐陽修之祭文研究。警專學報,4,325-3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曉江(1993)。論儒家的死亡觀。孔孟月刊,32(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曉江(1997)。中國傳統生死觀探析。孔孟月刊,35(8),39-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翁惠美(20000300)。先秦儒家對於「生命意義」的探索。中國學術年刊,21,123-157+5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瑩暖(20010500)。儒家的生死觀。中國學術年刊,22,185-205+479-4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曉江(20000300)。免於死亡焦慮與恐懼之方法--中國傳統死亡智慧與「生死互滲」觀。哲學與文化,27(3)=310,257-269+3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冠明(1999)。如寄、如夢、如朝露--蘇軾消極人生觀探微。中國第十屆蘇軾研討會,142-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釋慧開(2001)。孔子生死觀探究。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慕如(1998)。東坡詩文思想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雅慧(1996)。莊子生死觀對死亡教育的啟示(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人恩(1993)。古代祭文精華。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立(1999)。永恒的眷戀悼祭文學的主題史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熹(1995)。四書集注。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雪濤(1990)。蘇文繫年考略。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杜預(1976)。春秋經傳集解。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傅偉勳(2001)。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台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靳鳳林(1999)。窺視生死線--中國死亡文化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曉江(1999)。善死與善終--中國人的死亡觀。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曾棗莊、曾濤(199805)。蘇文彙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象(2000)。莊子。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立(1994)。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汝鈞(1995)。印度佛學的現代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三夕(1996)。死亡之思。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蘇軾、茅維、孔凡禮(1999)。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水照(1994)。蘇軾論稿。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水照(1999)。蘇軾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孔凡禮、劉尚榮(1998)。蘇軾年譜。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