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讀「長恨歌」--羅蘭.巴特五種文學符碼的方法運用
書刊名:文學前瞻
作者:李泓泊
出版日期:2003
卷期:4
頁次:頁34-56
主題關鍵詞:羅蘭巴特闡釋符碼情節符碼意素符碼象徵符碼文化符碼白居易長恨歌S/Z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7
  • 點閱點閱:301
     羅蘭.巴特 (Roland Barthes) 的《S/Z》創造出五種文學符碼的觀念,來詮讀巴爾扎克 (Balzac) 的小說《薩拉辛》(Sarrasine),其成就享譽國際,而國內將這套批評模式運用在文學作品的學者,已有鄭樹森以及古添洪兩位,今筆者亦借其批評方法,試著詮讀〈長恨歌〉一詩。本文架構大致分為兩部份: 第一是整理出五種文學符碼的中文譯名以及介紹其內容; 第二部份是屬於實際操作,運用五種文學符碼的批評方式重新詮讀自居易〈長恨歌〉。在分析的過程中,筆者將〈長恨歌〉分成四十四個閱讀單位,內有四個小論題要論述,而「闡釋符碼」部份有三個謎團待解,另在「象徵符碼」 的結構裡,找出中國傳統文化所固有的「超越」與「結合」之精神。
期刊論文
1.陳文忠(1998)。長恨歌接受史研究--兼論古代敘事詩批評的形成發展。文學遺產,19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潤華(19741200)。我看長恨歌的「梨花」。大陸雜誌,49(6),36-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侯健(199412)。長恨歌思想藝術論。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4(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智賢(19980300)。「長恨歌」為何長恨。文藻學報,12,57-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顏元叔(19791100)。「馬前死」--論「長恨歌」的辭構。中外文學,8(6),14-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秀枝(20030200)。巴特《S/Z》中的轉向與閱讀策略。中外文學,31(9)=369,33-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Eco, Umberto、柯里尼、王宇根(199704)。證釋與過度詮釋。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Eagleton, Terry、吳新發(1998)。文學理論導讀。臺北市: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choles, Robert、高秋雁(198905)。結構主義:批評的理論與實踐。臺北:結構出版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大春(1997)。後結構主義。台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大春(1997)。解構理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方生(199904)。後結構主義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忠勇(198904)。本世紀西方文論述評。雲南:雲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Barthes, Roland、李幼蒸(199704)。寫作的零度。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Barthes, Roland、屠友祥(2001)。S/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Hawkes, Terence、陳永寬(198909)。結構主義與符號學。台北:南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Terence, Hawkcs、瞿鐵鵬(199707)。結構主義與符號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約翰•斯特羅克、渠東(199803)。結構主義以來:從列維--思特勞斯到德里達。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外國美學編委會(199810)。外國美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正治(198811)。政府遷臺以來文學研究及方法之探討。台北:學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曉風(199512)。現代詩歌符號學。四川:成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國娟(198103)。白居易長恨歌與琵琶行的研究。台中:光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佛克馬、蟻布思、袁鶴翔(1998)。二十世紀文學理論。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永武(199704)。詩與美。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郭宏安、章國鋒、王逢振(1997)。二十世紀西方文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羅伯特.休斯、劉豫(1992)。文學結構主義。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Scholes, R. E.、譚一明(1989)。符號學與文學。台北市:結構群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Aunont, Jacques、Marie, Michel、吳珮慈(1997)。當代電影分析方法論。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徐崇溫(19880900)。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台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白居易(1980)。白居易集。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古添洪(19840000)。記號詩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周英雄、鄭樹森(1980)。結構主義的理論與實踐。臺北:黎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胡亞敏(1994)。敘事學‧附錄金聖嘆的敘事理論。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楊義(1998)。中國敘事學。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柯慶明(1983)。文學美綜論。臺北:長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喬納森.卡勒、盛寧(1991)。結構主義詩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羅鋼(1994)。敘事學導論。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