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詮釋現象學的觀點看愛書人之休閒閱讀經驗
書刊名: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
作者:林珊如 引用關係劉應琳
作者(外文):Chang L., Shan-juLiu, Ying-lin
出版日期:2003
卷期:71
頁次:頁21-36
主題關鍵詞:閱讀研究休閒閱讀閱讀經驗閱讀歷程詮釋現象學Reading researchLeisure readingReading experienceReading meaning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9
  • 點閱點閱:85
     本文旨在以詮釋現象學的觀點,探尋臺大BBS Books版愛書人之休閒閱讀經驗,以了解閱讀活動在他們生命中的意義與本質。 藉由部分與整體的詮釋循環中,研究者理解書的意義是透過閱讀獲得的,與愛書人所處的情境有關,且會受外界的啟發與影響。書的意義具有階段性,唯有與生命經驗相關的意義方能深刻而長久。透過愛書人的語言,發現愛書人在閱中可以看見自我,可以指涉他人,可以理解世界,愛書人在與文本互動的歷程中閱讀人生。綜合對書與讀者閱讀歷程的理解,研究者進一步發掘愛書人閱讀的意義在於獲得認知與情感的幫助,閱讀經驗的本質就在於人生的意義建構。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book-lovers' leisure reading experience of NTU BBS Books Boar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and nature of reading in their life.
圖書
1.Heidegger, Martin(1993)。林中路。林中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Pivcevic, E.(1997)。胡賽爾與現象學。胡賽爾與現象學。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殷鼎(199001)。理解的命運。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Palmer, Richard E.(1992)。詮釋學。詮釋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德慧(1998)。詮釋現象心理學。台北:會形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Patton, Michael Quinn、吳芝儀、李奉儒(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石朝穎(1998)。人類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美學的形上關懷。人類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美學的形上關懷。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Dervin, B.(1992)。From the mind's eye of the user: The sense-making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methodology。Qualitative research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Libraries Unlimited。  new window
2.劉仲冬(1996)。民族誌研究法及實例。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