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晚期風格的「憂鬱轉向」,或者其它……余德慧的宗教療癒之旅
書刊名:應用倫理評論
作者:余安邦
作者(外文):Yu, An-bang
出版日期:2022
卷期:73
頁次:頁1-28
主題關鍵詞:人文臨床學宗教療癒憂鬱轉向純粹經驗人文心理學Clinical humanitiesHumanistic clinical studiesFaith healingMelancholic turnPure experienceHumanistic psycholog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7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余德慧、石世明、夏淑怡(20060100)。探討癌末處境「聖世界」的形成。生死學研究,3,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湯擁華(2011)。一場羅蘭.巴特式的告別。文景,2011(1/2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德慧、余安邦、李維倫(20100100)。人文臨床學的探究。哲學與文化,37(1)=428,63-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德慧、李維倫、林耀盛、余安邦、陳淑惠、許敏桃、謝碧玲、石世明(20041200)。倫理療癒作為建構臨床心理學本土化的起點。本土心理學研究,22,253-3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德慧(20051200)。倫理主體作為生活世界的療癒向度:華人臨床心理學本土化的一個可能途徑。本土心理學研究,24,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德慧(20110600)。修行療癒的迷思及其進路。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11,86-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家新(1998)。文學中的晚年。人民文學,1998(9),103-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威廉(2009)。登臨漆黑頂峰的孤獨靈魂--讀薩義德《論晚期風格》。書城,2009(10月號),9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莫里斯・布朗肖(2003)。文學空間。北京: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ataille, Georges、Boldt, Leslie Anne(1988)。Inner Experience。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new window
3.Blanchot, Maurice、Smock, Ann(1982)。The Space of Literature。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new window
4.余德慧(2014)。宗教療癒與生命超越經驗。臺北:心靈工坊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安邦(2017)。人文臨床與倫理療癒。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德慧(2018)。生命轉化的技藝學。臺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德慧(20010000)。詮釋現象心理學。臺北:心靈工坊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顧城(2015)。你是前所未有的,又是久已存在的。長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喬治・斯坦納、李根芳(2012)。斯坦納回憶錄:審視後的生命。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嘉映(2017)。海德格爾哲學概論。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亨利・薩默斯-霍爾、鄭旭東(2021)。導讀德勒茲《差異與重複》。重慶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余德慧(20140000)。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臺北:心靈工坊。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余德慧(20050000)。本土化的心理療法。華人本土心理學。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德慧、石世明、王英偉、李維倫(2006)。臨終過程心理質變論述的探討。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台北市: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凱麟(2017)。序:為德勒茲說情。分裂分析德勒茲:先驗經驗論與建構主義。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彭淮棟(2010)。譯者序:反常而合道:晚期風格。論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Joris, Pierre(1995)。[Breathturn] Introduction。Breathturn。Sun and Moon Press。  new window
6.鄭發育、余德慧(1984)。[善的純粹經驗]譯序。善的純粹經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漢娜・鄂蘭(2021)。前言:過去與未來之間的裂隙。過去與未來之間。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浩(2021)。關於一份思想遺產的遺囑。過去與未來之間。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程小牧(2017)。[內在經驗]譯者前言。內在經驗。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永國(2010)。譯者的憂鬱:誰想當背叛者?。新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讀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耀盛(2017)。行深:「臨床」「臨終」「治癒」和「療遇」交錯的人文徵候及其超越。人文臨床與倫理療癒。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宋文里(2017)。文化心理學的浴火與重生。人文臨床與倫理療癒。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余安邦(2021)。心理/文化療癒作為倫理技藝的社會實踐:人文臨床學觀點。華人倫理實踐:理論與實務的交會。國立政治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弗朗西斯・馬赫芒德(2017)。非常內在的經驗(中文版導言)。內在經驗。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家新(2021)。[灰燼的光輝:保羅・策蘭詩選]譯序。灰燼的光輝:保羅・策蘭詩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