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隱喻與敘事--「史記」敘事藝術探究之一
書刊名:東方人文學誌
作者:李秋蘭
作者(外文):Lee, Chiou-lan
出版日期:2004
卷期:3:2
頁次:頁13-40
主題關鍵詞:史記隱喻敘事話語春秋書法比興屈騷情懷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98
  • 點閱點閱:42
會議論文
1.張高評(2002)。《史記》敘戰之義法。臺北。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高評(1962)。左傳之文學價值。左傳之文學價值。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笠、李繼芬(2001)。廣史記訂補。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培成(2000)。司馬遷與屈原和楚辭學。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錢鍾書。管錐編(第三冊)。管錐編(第三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廚川白村、林文瑞(1989)。苦悶的象徵。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高評(1988)。左傳文章義法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慶萱(19920600)。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浦安迪、樂黛云、張文定(1996)。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司馬遷、瀧川龜太郎(1997)。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凌稚隆、李光縉、有井範平(1968)。補標史記評林。臺北:蘭臺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大可(2002)。《史記》研究。北京: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燕起、陳可青、賴長揚(1986)。歷代名家評《史記》。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曾國藩(1969)。求闕齋讀書錄。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熙載、薛正興(2000)。劉熙載文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White, Hayden、陳永國、張萬娟(2003)。後現代歷史敘事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高評(20020000)。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郭嵩燾(1974)。史記札記。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蔡英俊(1986)。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浦安迪(1998)。中國敘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徐岱(1992)。小說敘事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費振剛、胡雙寶、宗明華(1993)。全漢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淑貞(2002)。擬譬與寓寄─從《鴟鴞》辨析「比」、「比興」與「寓言詩」義涵之異同。詩經研究叢刊(三)。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白壽彝(1999)。司馬遷寓論斷於敘事。中國史學史論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可永雪(2001)。史記文學論說。史記文學論說。呼和浩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景星(1985)。史記評議。史記評議。吉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清)吳見思(1985)。史記論文。史記論文。吉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孫愛玲(1997)。紅樓夢對話研究。紅樓夢對話研究。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澤厚、劉綱紀(1987)。司馬遷的美學思想。兩漢美學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59)。史記,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清)章學誠(1986)。文史通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3)。文心雕龍,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劉知幾(1993)。史通,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清)黃汝成(1996)。日知錄集解,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