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論道教金丹派南宗張伯端的內丹思想與鍾呂金丹派的關係
書刊名: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學報
作者:段致成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4
卷期:6
頁次:頁167-197
主題關鍵詞:道教張伯端鍾呂金丹派道教傳統修煉方術鍾呂傳道集破迷正道歌靈寶畢法道樞悟真篇陰陽純陽時間攢簇理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8
  • 點閱點閱:50
     縱使「通過劉海蟾得傳鍾呂金丹道是個假問題」的說法能成立,充其量僅能代表劉海蟾與張伯端沒有實際的承傳關係,並不能同時代表張伯端與鍾呂金丹道也同樣沒有承傳的關係存在。易言之,如果僅以考證的方式來證明其承繼關係,筆者認為其研究還是停留在外圍,是屬於外圍的研究,並沒有真正進入理論核心來進行分析比較。而經由筆者對「鍾呂金丹派」的內丹思想所代表的著作(《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破迷正道歌》、《鍾呂傳道集》、《西山群仙會真記》與《道樞》)進行爬梳後,發現其與張伯端的內丹思想在:「對道教傳統修煉方術的態度」和「內丹修煉理論」(陰陽與純陽、丹道與天道──時間攢簇理論)兩個方面,皆存在著內在的承繼關係。
期刊論文
1.張廣保(199604)。論《周易參同契》的丹道與天道。宗教哲學,2(2),99-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大春(2000)。身體經驗與自我關懷--米歇爾.福柯的生存哲學研究。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0(4),116-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1994)。西山群仙會真記。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4)。道樞。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J•丹納赫、T•斯奇拉托、J•韋伯、劉瑾(2002)。理解福柯•自我的技術。天津:百花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408)。破迷正道歌。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9408)。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9408)。鍾呂傳道集。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9408)。純陽真人渾成集。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9408)。黃帝陰符經。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9408)。紫陽真人悟真篇注疏。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9408)。紫陽真人悟真篇三注。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9408)。紫陽真人悟真直指詳説三乘秘要。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伯端(1994)。紫陽真人悟真篇拾遺。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翁葆光(1994)。悟真篇注釋。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夏元鼎(1994)。紫陽真人悟真篇講義。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9408)。玉清金筍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9408)。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胡孚琛、王卡(199508)。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中國道教協會(199501)。道教大辭典。北京:華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鍾肇鵬(200112)。道教小辭典。上海辭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盧國龍(199801)。道教哲學。北京:華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廣保(200101)。唐宋內丹道教。上海: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田誠陽(199907)。中華道家修煉學。北京:宗教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邦雄(1998)。中國哲學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趙匡華(198912)。中國煉丹術。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孟乃昌(200102)。長生迷思之外--古代煉丹與化學。台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兆漢(198910)。道藏丹藥異名索引。台北:學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志遠(1997)。道教百問。北京:今日中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汪民安(200207)。福柯的界線。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沐(1997)。悟真篇淺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徐兆仁(1991)。道教與超越。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立華(2002)。匿名的拼接--內丹觀念下道教長生技術的開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斯蒂文•貝斯特、道格拉斯•凱爾納、張志斌(199902)。後現代理論--批判性的質疑。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君房、蔣力生(1996)。雲笈七籤。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卿希泰(1988)。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戈國龍(2001)。道教內丹學探微。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孔令宏(2002)。宋明道教思想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任繼愈、鍾肇鵬(1995)。道藏提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199412)。修真辨難。道書十二種。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孔令宏(1997)。張伯端對鍾呂內丹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道韻。台北:中華大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