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格物致知」到「科學」、「生產力」--知識體系和文化關係的思想史研究
書刊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作者:金觀濤劉青峰
作者(外文):Jin, GuantaoLiu, Qingfeng
出版日期:2004
卷期:46
頁次:頁105-157
主題關鍵詞:格致科學主義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科學技術史觀念史GezhiScientism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isotry of idea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9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6
  • 點閱點閱:114
期刊論文
1.樊洪業(1988)。從「格致」到「科學」。自然辯証法通訊,3,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歐陽仲濤(1916)。宗教救國論。大中華雜志,2(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觀濤(1997)。中國文化的常識合理精神。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6,457-4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永植(1985)。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自然知識─中國科學史研究中的一些問題。史學評論,9,59-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金觀濤、劉青峰(2001)。「天理」、「公理」和「真理」-中國文化「合理性」論證及「正當性」標準的思想史研究。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10,423-4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Elman, Benjamin A.(2000)。從現代的格致學到現代的科學。中國學術,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金觀濤(1996)。唯物史觀與中國近代傳統。二十一世紀,33,53-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金觀濤、劉青峰(2003)。紳士公共空間在中國。二十一世紀,75,32-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光台(1996)。儒學與科學:一個科學史觀點的探討。清華學報,26(4),369-3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徐光台(1996)。明末清初西方「格致學」的衝擊與反應:以熊明遇《格致草》為例。臺北。235-2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和生(1991)。科玄論戰與胡適「科學的人生觀」,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章炳麟(1958)。訄書。訄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嚴復(1931)。天演論。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銳(1992)。毛澤東的早年與晚年。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翦伯贊、劉啟戈(1955)。戊戌變法。戊戌變法。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沈國威(1999)。『六合叢談』の学際的研究。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Smith, Adam(1981)。原富(下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爾敏(1980)。上海格致書院志略。上海格致書院志略。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穎頤、雷頤(1998)。中國現代思想中的唯科學主義(1990-1950)。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Reardon-Anderson, James(1991)。The Study of Change: Chemistry in China, 1840-1949。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0.陳衛平(1992)。第一頁與胚胎--明清之際的中西文化比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永堂(1994)。明末清初理學與科學關係再論。臺北:台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金觀濤、劉青峰(2000)。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超穩定結構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變。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康有為、朱維錚(1998)。康有為大同論二種。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德昭(1982)。清代科舉制度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策縱、周子平(1996)。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桑兵(1991)。晚清學堂學生與社會變遷。臺北:稻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呂芳上(19940000)。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民國八年至十八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韜(1998)。弢園文錄外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玄、孔穎達(1997)。禮記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馮桂芬(2002)。校邠廬抗議。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羅竹風、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1986)。漢語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丁文江、張君勱(1977)。科學與人生觀--「科學與玄學」論戰集。臺北:問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熊月之(1994)。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金觀濤、劉青峰(1993)。開放中的變遷--在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程頤、程顥、王孝魚(1981)。二程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嚴復、王栻(1986)。嚴復集:書信。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Williams, Raymond、劉建基(2003)。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良佐(1991)。從《格物麤談》來看宋明間的「格物致知」。近代中國科技史論集。臺北/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章炳麟(1977)。論承用「維新」二字之荒謬。章太炎政論選集(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章炳麟(1978)。演說錄。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蔡仁堅(1978)。中國科學教育的先驅-顏習齋。中國哲學思想論集(第5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胡適(1988)。四十自述。四十自述。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梁啟超(1941)。飲冰室合集。飲冰室合集。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酒井忠夫(1984)。中国史上の道教と迷信批判。牧尾良海博士頌寿記念論集:中国の宗教・思想と科學。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片山淳吉(1978)。物理階梯。物理階梯。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南宋)朱熹(1986)。四書章句集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明)李之藻(1965)。天學初函(第1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島尾永康(1984)。漢語科技詞彙的中日交流與比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清)王仁俊(2000)。格致古微,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南宋)朱熹(1998)。朱子語類,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元)朱震亨(1987)。格致餘論,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清)陳元龍(1987)。格致鏡原,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漢)鄭玄,(唐)孔穎達(1982)。禮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明)顧炎武(1926)。日知錄,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之洞、苑書義、孫華峰、李秉新(1998)。陳撫台來電(光緒二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丑刻到)。張之洞全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汪暉(1991)。「賽先生」在中國的命運--中國近現代思想中的「科學」概念及其使用。學人。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