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仙趣與玄思的交響--論郭璞遊仙詩的「變創」意義及其在玄言詩史上的定位問題
書刊名:國文學報. 高師大
作者:黃偉倫
出版日期:2006
卷期:5
頁次:頁245-264
主題關鍵詞:遊仙詩玄言詩郭璞神仙道教文學六朝詩歌變創說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2
  • 點閱點閱:170
期刊論文
1.楊瑟恩(19950900)。郭璞遊仙詩析論。輔大中研所學刊,5,223-2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豐楙(19831200)。六朝道教與遊仙詩的發展。中華學苑,28,97-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偉倫(1999)。六朝玄言詩研究(碩士論文)。華梵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鈞莉(1987)。六朝遊仙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徐震堮(1985)。世說新語校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約、楊家駱(1987)。宋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子顯(1987)。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乾(1980)。樂府正義。京都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逸、何錡章(1973)。王逸註楚辭。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小如(1996)。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曹植、黃節(1983)。曹子建詩註。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聯添、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國家文藝基金管理委員會(1988)。中國文學講話(五)魏晉南北朝文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鍾陵(1988)。中國中古詩歌史。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曰剛、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82)。文心雕龍斠詮。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鍾嶸、曹旭(1996)。詩品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海明(1997)。玄妙之境--魏晉玄學美學思潮。吉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向、梁端(1979)。列女傳。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沆(1979)。詩比興箋。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蕭統、李善(1991)。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房玄齡(1987)。晉書。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義慶、余嘉錫、劉孝標(1984)。世說新語箋疏。臺北:仁愛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瑤(1986)。中古文學史論。臺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孔穎達、阮元、王弼(1979)。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豐楙(1987)。探求不死。久大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溥(1979)。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侃(1973)。文心雕龍札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熙載(1988)。藝概。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文月(1996)。山水與古典。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傅偉勳(1993)。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1992)。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鍾嶸、王叔岷(1992)。鍾嶸詩品箋證稿。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逯欽立(1988)。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司馬遷、瀧川龜太郎(1986)。史記會注考證。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