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李二曲《四書反身錄》中關於《論語》一書之詮釋
書刊名:輔仁國文學報
作者:葉守桓
作者(外文):Yeh, Shou-huan
出版日期:2006
卷期:22
頁次:頁193-232
主題關鍵詞:李顒李二曲四書反身錄論語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1
  • 點閱點閱:399
《四書反身錄》是二曲晚年閉門著述之作品。窺其著述之本意,乃見於世人對經典詮釋之謬誤,無法體會之於身而驗之於行,故申義於,「反身」等實踐之義,以為學術人心之弊的救正。而其中二曲對《論語》一書之討論最多,亦多有發明。本文在此,即則針對二曲《四書反身錄》中關於《論語》一書之討論,加以詮釋與說明。 二曲對《論語》一書之討論,乃在闡明「成德之學」、「道德心性」、「道德自律」、「道德節義」等幾層重點。其論「成德之學」,主要詳論了關於知識與道德、德性之知與聞見之知、道問學與尊德性等問題,並論述了為學之工夫的內容。「道德心性」之部份,主要是以良知學的意涵詮釋《論語》一書中諸多概念,呈現了其《四書》學的基本特色。而「道德自律」與「道德節義」,主要在論述道德行為之重要性,故特別強調儒學宗教敬畏之意義,重視道德節義之趨向,申義人應當敬畏於天地鬼神,人當求道不朽的定位,而非臨難而苟免。此些問題皆是二曲針對明清政權鼎革,學術功利成習,恥心不彰而失節義等諸弊的反省與思考。
圖書
1.(宋)王雋(1979)。北溪字義詳解。北溪字義詳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宗羲、全祖望、王梓材、黃百家(1975)。宋元學案。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程樹德、程俊英、蔣見元(1997)。論語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顒、陳俊民(1996)。二曲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錢穆(2002)。論語新解。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孔安國、孔穎達(1997)。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玄、孔穎達(1997)。禮記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左丘明、杜預、孔穎達(1997)。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班固、顏師古、王先謙(1996)。漢書補注。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榮捷、朱榮貴(2000)。宋明理學之概念與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黎靖德、王星賢(1999)。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顧炎武(1984)。顧亭林詩文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勞思光(1990)。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楚生(1993)。清代學術史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牟宗三(1990)。中國哲學的特質。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唐君毅(1988)。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唐)孔穎達(1997)。毛詩正義,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南宋)朱熹(2003)。論語集注,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南宋)朱熹(2003)。孟子集注,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7)。論語正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南宋)朱熹(2003)。中庸章句,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南宋)陸九淵(1980)。陸九淵,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邢昺(1997)。孝經正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西漢)司馬遷(1995)。史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俊傑(2002)。試論儒學的宗教性內涵。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二):儒學篇。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