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善用資本市場運作充實臺灣高等教育經營所需之財源
書刊名:教育政策論壇
作者:陳信憲潘麗卿 引用關係黃美賢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Bryan H.Pan, Li-chingHuang, Mei-hsien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0:1
頁次:頁101-131
主題關鍵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財政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Higher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fina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0
  • 點閱點閱:47
期刊論文
1.蓋浙生(20060600)。大學商機--臺灣大學校院財源籌措的新策略。教育研究集刊,52(2),67-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建元、陳錫鋒(20050300)。從政府改造論大學行政法人化之問題。教育研究集刊,51(1),131-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曉霞(19990100)。市場導向及其對高等教育之影響。教育研究集刊,42,233-2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all, M. R.(1992)。The decentralization of development: Impact on power, priorities, faculty perceptions。Teachers College Record,93,569-582。  new window
5.Zemsky, R.、Massy, W. F.(1995)。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our current predicaments。Change,27,41-49。  new window
6.陳麗珠(20010200)。國立大學校務基金政策實施成效之檢討。教育政策論壇,4(1),118-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蓋浙生(20030200)。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改革計畫:挑戰與因應。教育研究資訊,11(1),23-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思偉(20050600)。日本國立大學法人化政策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1(2),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湯堯、王宗坤(2005)。大學校院可用資產的結構探究。教育政策論壇,8(2),25-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蓋浙生(1995)。大學募款是必然的趨勢。教改通訊,8,13-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康寧(2003)。不同制度安排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同制度特徵。教育研究(大陸版),5,1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文利(2005)。中国高等教育财政研究:回顾与展望。教育研究(大陸版),9,4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桂華(2004)。民間資本進入高等教育產的思考。江苏高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藍先茜(2000)。哈佛大學校務基金大幅成長。文教新潮,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然堯(1996)。美國學校募款制度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9,36-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滕淑芬(2002)。校長加油!-籌款興學時代來臨。光華,27(11),30-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建華(2004)。高等教育介入資本市場:現實的幻覺還是歷史的必然。教育发展研究,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信憲、林思吟、張君女(2004)。高等教育債券之成本效益分析。證券櫃檯,94,37-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家宗(2005)。澳洲的高等教育財政改革。教育研究,133,139-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Barrett, W. P.(1992)。Hold That Rating。Forbes,150(12),128-128。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蓋浙生(2005)。臺灣私立大學校院財源結構與經營策略。「市場化過程中政府與高等教育之關係:兼論中國民辦高校的角色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主辦 。臺北。(1-2)-1-(1-2)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國梁(2005)。我國民辦高校發展、需求和辦學實踐。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侯德富(2005)。政府和市場是民辦高校生存、發展的兩大決定因素。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游清泉(2005)。面向21世紀中國民辦高等教育。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木琳(2005)。臺灣高等教育的政策及私立大學校院的發展。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勝驥(2006)。中國民辦教育的問題與發展。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志宏(2006)。兩岸公立大學法制之比較研究:以大學法最新修正有關大學志李部分為中心。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黃碧端、劉文惠(1999)。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美國大學財務制度運作考察報告。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信憲、陳美華(2006)。運用模糊理論剖析高等教育財政改革下之校務基金績效。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秀曦(2002)。我國大學教育財政改革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成群豪(2002)。我國大學財務經營機制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湯堯、成群豪(2004)。高等教育經營。臺北:高等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湯堯(2005)。大學學問大:改善高等教育的27計。臺北: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Kerr, Clark(2001)。The Uses of the Universit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Chait, R.(2002)。The Academic Revolution Revisited: The Future of the City of Intellect, the Changing American University。The Academic Revolution Revisited: The Future of the City of Intellect, the Changing American University。Palo Alto, CA。  new window
5.陳伯璋、蓋浙生(2005)。新世紀高等教育財政與行政。新世紀高等教育財政與行政。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鄔大光(2002)。市場化:中國私立高等教育的選擇與回應:兼論私立高等教育市場化政策。高等教育市場化:臺、港、中趨勢之比較。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坤生(2002)。市場化: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發展的必然選擇。高等教育市場化:臺、港、中趨勢之比較。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003)。21世紀美國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21世紀美國高等教育:社會、政治、經濟的挑戰。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003)。對高等教育的財務資助:誰該付費?。21世紀美國高等教育:社會、政治、經濟的挑戰。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05)。教育統計指標:國際比較,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05)。教育統計指標:教育發展,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05)。教育統計指標:教育概況,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05)。教育統計指標:教育經費,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Worth, M. J.,Asp, J. W., II(1995)。The Development Officer in Higher Education: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0。  new window
6.蘇德禮(2001)。美國高等教育財政政策之簡析專題研究,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商業週刊(2003)。美國追求營利型高等學府之崛起,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教育部(2003)。教育政策白皮書(初稿),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鄔大光,王建華(2004)。對高等教育介入資本市場的反思:從非營利到營利的視角,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rainning(2004)。Higher Education Report for the 2004 to 2006 Triennium,0。  new window
11.鄔大光(2005)。促進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制度創新,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