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一個聊齋旨趣研究新視角的開啟:以契約分析〈聶小倩〉一文為示範
書刊名: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集刊
作者:李志桓
出版日期:2005
卷期:7
頁次:頁61-81
主題關鍵詞:聊齋聊齋誌異契約聶小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2
  • 點閱點閱:64
期刊論文
1.張火慶(19801000)。聊齋誌異的靈異與愛情。中外文學,9(5),68-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敬之(19860800)。淺說聊齋。東方雜誌,20(2),68-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Prusek, Jaroslav、蘇正隆(19770800)。蒲松齡聊齋志異誕生的背景之探討。中外文學,6(3),141-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洛楓(19941000)。走入歷史和亂世--論徐克的電影世界。當代,102,46-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敬之(19820100)。<聊齋志異> 的「立意」與「寄託」。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5(1),45-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古添洪(19750800)。唐傳奇的結構分析--以契約為定位的結構主義的應用。中外文學,4(3),80-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彭美菁(2003)。《聊齋志異》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蒲松齡(1980)。聊齋誌異。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溢嘉(1993)。聊齋搜鬼。臺北:野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焦雄屏(1911)。港台電影中的作者與類型。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昌年(1996)。聊齋誌異研究。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敬之(1986)。蒲松齡及其〈聊齋誌異〉。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伯特‧蕭爾斯、高秋雁(1989)。結構主義--批評的理論與實踐。臺北:結構群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龔鵃程(1998)。美學在台灣的發展。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龔鵬程(2003)。文學散步。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達三、劉介民(1990)。中外比較文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溢嘉(1989)。古典今看--從孔明到潘金蓮。臺北:野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古添洪(19840000)。記號詩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英雄、鄭樹森(1980)。結構主義的理論與實踐。臺北:黎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葉維廉(1983)。比較詩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高辛勇(1987)。形名學與敘事理論:結構主義的小說分析法。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龔鵬程(1990)。文學批評的視野。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