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和平.臺灣.愛 : 李魁賢的詩與詩論
作者:王國安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9
出版項: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集叢:語言文學類;AG0118
ISBN:9789862213148
主題關鍵詞:臺灣詩詩評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9
期刊論文
1.古遠清(1994)。李魁賢的詩學觀及其他一讀「詩的見證」。笠,184,128-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古繼堂(1988)。透明的紅蘿蔔--論臺灣詩人李魁賢的詩。文學界,25,15-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剛(2001)。人文精神與新人文教育。全球教育展望,200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巫永福、陳明臺(1983)。李魁賢作品討論會。文學界,7,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麗芳(1999)。文學是一生的終點--李魁賢先生及其捐贈文學史料介紹。笠,209,118-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田春雄、陳明臺(1985)。關於李魁賢詩集「楓葉」。笠,143,212-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亨泰(2000)。現代詩的光芒(3)--李魁賢的「鼓聲」。笠,218,79-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盛彬(2001)。專訪二○○二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李魁賢。笠,225,66-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靜(2002)。論李魁賢詩歌的藝術技巧。臺灣文學評論,2(2),74-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旅人(1978)。論李魁賢詩中的拈連技巧。笠,86,28-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楓(2001)。湧流不息的青春源泉一初讀李魁賢「五月」二十首。北縣文化,71,94-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渡也(1984)。淺論《一九八二臺灣詩選》。文訊月刊,12,196-2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四平(2002)。李魁賢與里爾克--論詩歌精神的故事。笠,227,6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鄒建軍(1990)。論李魁賢的詩學觀(上)。文訊月刊,22,7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鄒建軍(1990)。論李魁賢的詩學觀(下)。文訊月刊,23,85-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趙天儀(1996)。個人意識與社會意識--試論李魁賢的詩與詩論。笠,193,88-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趙迺定(1981)。評李魁賢「鴿子事件」。笠,101,5-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景蘭(2002)。論李魁賢散文的藝術個性。臺灣文藝,181,6-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潘亞暾(1995)。祖國、民族、鄉土與藝術個性--讀李魁賢詩歌新作印象。笠,188,98-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顏瑞芳(1998)。李魁賢臺語詩的語言象徵。中國現代文學理論,11,408-4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羅義華(2000)。李魁賢詩歌的意象系統。笠,218,81-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羅義華(2001)。論李魁賢詩歌的風格構成。臺灣文學評論,1(2),55-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龔顯宗(2000)。無告的眼神--談李魁賢「孟加拉悲歌」。笠,219,142-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杜文靖(20011200)。我所認識李魁賢和他的二、三事。北縣文化,71,100-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杜榮根(19890900)。李魁賢詩歌試析。臺灣文藝,119,69-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岩上(20000800)。飽滿的果實--詩人李魁賢介紹與訪問。笠,218,104-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胡靜(20020200)。論李魁賢詩歌的抒情性。笠,227,90-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旅人(2000)。李魁賢情詩與聶魯達情詩的比較。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香華(1998)。從鸚鵡到陀螺--李魁賢詩作賞析。笠,204,113- 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莫渝、陳謙、林秀梅(1994)。本土詩人李魁賢的大陸觀察--李魁賢詩集「祈禱」討論會。笠,184,114-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莊宜文(1998)。有所變,也有所堅持一李魁賢的文學事業。文訊月刊,157,7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莊金國(20011200)。中國情境的切片觀察--試論李魁賢的中國記遊詩。北縣文化,71,102-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郭成義(19830800)。李魁賢的詩人與批評家的位置。文學界,7,3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郭楓(2001)。詩與人的有限和無限--試論李魁賢的人品和詩藝。文學台灣,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陳千武(19880400)。愛的念珠--評李魁賢詩集《水晶的形成》。笠,144,94-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玉玲(19990400)。空間的詩學--李魁賢新詩研究。文學臺灣,30,178-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三木直大(2002)。路上的鬱悶一李魁賢詩上的都市化形象。2002 李魁賢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托馬斯‧肯普(2002)。親密中的陌生,陌生中的親密--從德國人的視角看里爾克的臺灣譯者李魁賢。2002李魁賢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寶釵(2002)。典範政治下話李魁賢詩。2002李魁賢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達然(2002)。李魁賢詩的通感。2002年李魁賢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文學台灣基金會 (會議日期: 2002年10月19-20日)。台北:文建會。121-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明臺(2002)。風景鮮明的詩--論李魁賢的旅遊詩。2002年李魁賢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義芝(2002)。李魁賢詩中的現代性。2002年李魁賢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彭瑞金(2002)。從「文集」論李魁賢的詩路歷程。2002年李魁賢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穆罕默德,法赫魯定(2002)。李魁賢其人其詩。2002年李魁賢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卓玉娟(2002)。林梵早期的文學歷程及其現代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國華(2003)。現代詩審美教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毓玲(2001)。新詩情境教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麗敏(2003)。國中現代詩創作教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靜玉(2002)。陳千武及其現代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雅薰(2002)。臺灣旅美作家之留學生小說及移民小說研究(1960~1999)(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昭玟(2002)。戰後跨語一代小說家及其作品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秀蓉(2002)。日治時期臺灣醫事作家及其作品研究--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王昶雄、詹冰為主(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魁賢(1994)。黃昏的意象。板橋: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魁賢(2003)。李魁賢譯詩集。台北縣: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魁賢(1972)。心靈的側影。台北:新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魁賢(1976)。弄斧集。台北:三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魁賢(1983)。淡水是風景的故鄉。台中:臺灣省教育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魁賢(1994)。臺灣文化秋千。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魁賢(2001)。臺灣風景詩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魁賢(2002)。李魁賢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寧(2001)。文學與精神分析學。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寧(2000)。20世紀西方現代派文學名著導讀(詩歌卷)。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鍾陵(2000)。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文論精粹,小說卷。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鍾陵(2000)。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文論精粹,東漸之西潮卷。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耀輝(2003)。文學文本解讀。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曉東(2001)。象徵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敏勇(1997)。錠放語言的玫瑰--二十位臺灣詩人的政治情境。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澤厚(2000)。美的歷程--李澤厚論著集。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肖同慶(2001)。世紀末思潮與中國現代文學。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辛旗(2002)。百年的沉思--回顧二十世紀主導人類發展的文化觀念。生智文化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周伯乃(1985)。現代詩的欣賞。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周忠厚(2002)。文藝批評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周婉窈(2002)。臺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流沙河(1988)。臺灣中詩人十二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徐行言、程金城(2000)。表現主義與20世紀中國文學。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徐葆耕(2003)。西方文學之旅。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馬以鑫(1998)。中國現代文學接受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京媛(2003)。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趙天儀、李魁賢、李敏勇、陳明臺、鄭炯明(1992)。混聲合唱--笠詩選。高雄市: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鄭明蜊(2003)。現代散文。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應鳳凰(2003)。臺灣文學花園。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魁賢(1977)。赤裸的薔薇。高雄:三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魁賢(1990)。永久的版圖。臺北:笠詩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魁賢(1993)。秋與死之憶。北京:中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國恩(2001)。浪漫主義與20世紀中國文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陸貴山(2002)。中國當代文藝思潮。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黃堅厚(2002)。人格心理學。臺北: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楊四平(2001)。中國新即物主義代表詩人李魁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路揚(2002)。精神分析文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蕭新煌(2002)。新臺灣人的心--國家認同的新圖像。台北: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周慶華(1996)。臺灣當代文學理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鍾陵(2000)。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文論精粹散文卷。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李魁賢(1963)。靈骨塔及其他。臺北:野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李魁賢(1964)。枇杷樹。臺北:葡萄園詩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李魁賢(1966)。南港詩抄。臺北:笠詩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李魁賢(1985)。李魁賢詩選。臺北:新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李魁賢(1986)。水晶的形成。臺北:笠詩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李魁賢(1986)。輸血。台北:名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李魁賢(1993)。祈禱。臺北:笠詩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李魁賢(2001)。溫柔的美感。台北市:桂冠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李魁賢(1987)。飛禽詩篇。臺灣省教育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李魁賢(1988)。走獸詩篇。臺灣省教育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李魁賢(1992)。浮名與務實。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李魁賢(1992)。詩的反抗。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李魁賢(1994)。詩的見證。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李魁賢(1997)。詩的挑戰。板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李魁賢(1998)。詩的紀念冊。台北:草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鄒建軍、羅義華、羅勇成(2002)。李魁賢詩歌藝術通論。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古繼堂(199701)。臺灣新詩發展史。臺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旅人(1991)。中國新詩論史。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鄭炯明(1989)。臺灣精神的崛起:「笠」詩論選集。高雄:文學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曾慶瑞、趙遐秋(2003)。臺獨派的臺灣文學論批判。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葉石濤(1995)。一個台灣老朽作家的五〇年代。臺北:前衛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林載爵(1996)。臺灣文學的兩種精神。台南:臺南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曹長青、謝文利(1996)。詩的技巧。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申小龍(2000)。語言與文化的現代思考。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張漢良、蕭蕭(1979)。現代詩導讀:導讀篇。台北:故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史明(2001)。臺灣民族主義與臺灣獨立革命。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蔣孔陽、朱立元、張德興(1999)。西方美學通史‧第六卷‧二十世紀美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孟樊(199805)。當代台灣新詩理論。臺北:揚智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鄭麗玉(2002)。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臺北: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李魁賢(2001)。李魁賢詩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覃子豪(1969)。論現代詩。台中:普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呂正惠、趙遐秋(2002)。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周英雄(1983)。結構主義與中國文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楊宗翰(20020000)。臺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葉石濤(2000)。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古添洪(19840000)。記號詩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陳芳明(1998)。左翼臺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李筱峰(1999)。臺灣史100件大事。臺北市:玉山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楊義、張中良、中井政喜(1995)。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圖志。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胡雪岡(2002)。意象範疇的流變。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楊中芳(2001)。如何理解中國人--文化與個人論文集。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古遠清(1990)。為臺灣詩人的研究打開新天地--評李魁賢的《臺灣詩人作品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朗(2001)。人文精神的堅守與呼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Heidegger, M.、蔡美麗(1984)。賀德齡與詩之本質。現象學與文學批評。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