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自由與結:一位躁鬱症之子的生命敘說
書刊名:應用心理研究
作者:李莒瑋熊同鑫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 Chu-weiHsiung, Tung-hsing
出版日期:2008
卷期:39
頁次:頁95-119
主題關鍵詞:敘說躁鬱症NarrativeBipolar disorde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4
  • 點閱點閱:35
期刊論文
1.黃玉、樓美玲(20050400)。青少年的父母婚姻衝突、負向情緒與偏差行為之相關性。醫護科技學刊,7(2),129-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經台(2006)。影響青少年偏差行為的家庭因素分析。社會科學學報,1,2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玉書(19980900)。Explaining Delinquency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 Empirical Study in Taiwan。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3,213-235。new window  new window
4.林美珠(200012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賴玫美、柴成瑋(20050200)。乘著歌聲的翅膀:「飛」越敘說與課程實踐--專訪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成虹飛副教授。教育研究月刊,130,5-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宗正(2002)。〈天堂與地獄一線之隔:淺談躁鬱症〉。《僧伽醫護會刊》,15 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美珠(1991)。憂鬱症患者家庭功能(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Erickson, Beth M.、陳信昭、崔秀倩(2002)。渴望父愛--失去父親及其影響。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landinin, D. J.、Connelly, F. M.(2000)。Narrative inquiry: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San Francisco, CA:Sage。  new window
3.Riessman, Catherine Kohler(1993)。Narrative Analysi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age Publications, Inc.。  new window
4.丁凡(2006)。《躁鬱症完全手冊》。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青青(2002)。《為什麼會有壞孩子》。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的分析與寫成。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