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烏托邦的幻滅--談《記憶傳授人》的覺醒
書刊名:兒童文學學刊
作者:劉美瑤
作者(外文):Liu, Mei-yao
出版日期:2005
卷期:14
頁次:頁151-185
主題關鍵詞:少年小說烏托邦覺醒UtopiaIllusionConditioningAwarenes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6
  • 點閱點閱:33
期刊論文
1.李奭學(199105)。上古烏托邦的屐痕--西洋上古史裡的烏托邦思想。當代,6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惠娟(19960800)。山色空濛雨亦奇--烏托邦研究近貌。中外文學,25(3)=291,254-2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駱水玉(1999)。四部具有烏托邦視境的清代小說--《水滸後傳》、《希夷夢》、《紅樓夢》《鏡花緣》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彭小妍(1993)。超越寫實。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ilde, Oscar(1954)。The Soul of Man under Socialism。London:Penguin。  new window
3.Freud, Sigmund、熊凱莉(2003)。論文明。臺北:華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Lowry, Lois、Sanderson, Jeannette(2003)。A Reading Guide to The Giver。New York:Scholastic Inc.。  new window
5.張子樟(2001)。寫實與幻想。臺北:國語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Lowry, Lois(2000)。Gathering Blue。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new window
7.Lowry, Lois(2004)。Messenger。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new window
8.李元璋(2004)。活讀柏拉圖理想國。臺北:學富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Huxley, Aldous、李黎、薛人望(2001)。美麗新世界。臺北: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Orwell, George、董樂山(2001)。一九八四。臺北: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子平(1991)。倖存者的文學。臺北:遠流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傅偉勳(1996)。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涵榆(2005)。一無所有的永恆革命(導讀)。一無所有。臺北:繆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Skinner, B. F.、孟祥森(1980)。自由與對人的控制。現代人論烏托邦。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Dahrendorf, Ralf(1980)。由烏托邦來看社會分析的新方向。現代人論烏托邦。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冠驥(1989)。中國文學的烏托邦主題。借鏡與類比--中國文學研究的現代化。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小楓(2005)。十字架是大地的希望。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冠驥(1989)。幸福保證的謊言:論烏托邦的真面目。借鏡與類比--中國文學研究的現代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