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戴炎輝教授法制史研究對於法學界的意義--再談法制史研究方法
書刊名:法制史研究
作者:陳惠馨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Hwei-syin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4
頁次:頁139-161
主題關鍵詞:法律語言法制史研究清朝鄉治研究方法法社會學實證分析研究Legal languageLegal history researchQing dynastyRural governanceResearch methodsEmpirical legal analysisChinese legal histo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13
  • 點閱點閱:26
本文,將從作者於2003年發表的〈法律史研究方法—從戴炎輝教授相關研究談起〉一文的基礎上,再度探討戴炎輝教授法制史研究方法對於法學界的啟發。 在本文中,筆者從法律語言分析的角度,分析戴炎輝教授如何以現代台灣繼受自西方(以德國為主)法律體系的語言、法律概念及法律的分類方式,進行傳統中國法律制度的研究。筆者進一步從戴炎輝教授《清代台灣之鄉治》分析他如何以法律社會學、法律實證分析的方法,研究台灣法制發展。筆者認為,戴炎輝教授對於法學界的影響,不僅僅在於中國法制史研究、台灣法制史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在於他所運用的法制史研究方法的影響。 本論文共分為四章,論文的第一部份說明論文的目標,第二部分則嘗試從現代西方法律語言、法律概念或法律制度的想像,說明戴炎輝教授如何分析傳統中國或台灣的法律或法律現象。論文的第三部份則以《清代台灣之鄉治》為例說明戴炎輝教授如何從社會學、法律實證研究傳統社會法律制度分析台灣法律發展歷史。本論文希望透過分析戴炎輝教授法制史研究方法,以做為台灣法制史研究的參考。
Prof. Dai was a very important figure in the field of Legal History both in Taiwan and China. His work has great impact on today’s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egal history and research method. This article is going to review Prof. Dai’s Research by using the perspective of legal language and empirical legal analysis. As the first person who used modern legal language to analyze traditional Chinese legal system in Taiwan, he made himself a model to Chinese legal research. In his work, Taiwan Rural Governance in the Qing Dynasty, he adopted not only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legal analysis, but also the comparative legal analysis.
期刊論文
1.繆全吉(19650400)。清代胥吏概述。思想與時代,129,1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許雪姬(2006)。清代公文書的整理與運用。清代檔案整理與館際合作:第三屆清代檔案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漢寶(20020630)。中國法制史之名稱與研究範圍。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約翰‧吉本斯、程朝陽、毛鳳丹、秦明(2007)。法律語言學導論。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墩銘(1968)。唐律與近世刑事立法之比較研究。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源盛(1994)。法史學的傳承、方法與趨向--戴炎輝先生九五冥誕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布莱恩•比克斯(200710)。語言與法律的確定性。中國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勞倫斯•索蘭(200710)。法官語言。中國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彼德•古德里奇(200710)。法律話語。中國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貴連(1998)。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法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幸義(2007)。東亞法律漢字用語之整合。台北:新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仁井田陞(1901)。中國法制史研究--刑法。東京:財團法人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淡新檔案校註版編輯委員會(2005)。第一編行政,總務類:禮儀、吏務、吏紀、薪津。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康利‧約翰‧M、威廉‧M‧歐巴爾、程朝陽(2007)。法律、語言與權力。北京:中國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泰升(2006)。台灣法律史的建立。台北:元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玉秀(2000)。犯罪階層體系及其方法論。臺北:許玉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戴炎輝(1964)。唐律通論。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長孫無忌、劉俊文(2000)。唐律疏議。北京:法律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仁井田陞(1959)。中國法制史研究‧刑法。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瞿同祖(1962)。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 under the Ch'ing。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8.戴炎輝(19790000)。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吳密察。淡新檔案的文書學介紹,http://www.tpg.gov,tw/taiwan/9704/9704-03_htm, 2008/1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清代台灣之鄉治》一書,http://www.linkingbooks.com.tw/basic/basic_cart_default.asp?ProductID=61005-02&companyname=%E8%81%AF%E7%B6%93%E5%87%BA%E7%89%88%E5%85%AC%E5%8F%B8, 2008/11/18。  new window
3.梁治平。法律史的視界:方法、旨趣與範是,http://www.fatianxia.com/paper/14812/, 2008/1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魏德文(19980212)。《民俗臺灣》與重刊的經過 (《民俗臺灣》回顧座談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惠馨(2003)。唐律「化外人相犯」 條及化内人與化外人間的法律關係。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為中心。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馨珺(1999)。「請求」罪與公私之分際。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桂齊遜(1999)。刑事責任能力。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繆全吉(1968)。清代刑幕述要。中國法制史論集。臺北:中華法學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計男(1997)。戴炎輝傳。司法改革先驅--法學哲人戴炎輝博士回憶集。台北:財團法人戴炎輝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端(1994)。固有法與繼受法--戴炎輝法律史研究方法的社會學考察。法史學的傳承、方法與趨向--戴炎輝先生九五冥誕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惠馨(1994)。法史學的研究方法--從戴炎輝先生的相關研究談起。法史學的傳承、方法與趨向--戴炎輝先生九五冥誕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泰升、堯嘉寧、陳韻如(1994)。戴炎輝的「鄉村台灣」研究與淡新檔案。法史學的傳承、方法與趨向--戴炎輝先生九五冥誕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戴東雄(1997)。唐律的傳人--憶先父戴炎輝。法學哲人--戴炎輝博士回憶集。台北:財團法人戴炎輝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甘懷真(1999)。反逆罪與君臣關係。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