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中國寫意繪畫與西方表現主義繪畫之異同
書刊名:美學與視覺藝術學報
作者:陳國傑 引用關係李芷葳蕭文杰
作者(外文):Chen, Kuo-chiehLee, Jhij-weiHsiao, Wen-chueh
出版日期:2010
卷期:2
頁次:頁86-93
主題關鍵詞:性靈解放表現主義寫意繪畫繪畫形式Art formsExpressionismFreehand drawingLiberation spiritual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63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王海鵬(1999)。走近表現主義。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1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中華(2008)。表現主義繪畫之衰微。美術觀察,200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崔冀文(2002)。精神價値的回歸--表現主義的發展及其意義。唐都學刊,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明(2009)。談中國寫意緯畫與西方表現主義繪畫的異同。藝術教育,200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譚燦(2009)。關於中國畫寫意體系與西方表現主義對比的一點思考。職業Occupation,2009(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譚偉(2009)。生命的吶喊--表現主義繪畫的情感體驗和精神價値。藝術探索,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柯迺柏(1992)。東方美學與現代美術硏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瓦西里. 康丁斯基、吳瑪俐(1995)。藝術的精神性。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山田靈林、邱祖明(1979)。禪學讀本。台北市: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巴爾 H.、徐菲(1989)。表現主義。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國立編譯館、侯健(1980)。柏拉圖理想國。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鈴木大拙、佛洛姆、王雷泉、馮川(1990)。禪宗與精神分析。台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崔慶忠(2004)。現代派美術史話。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潘耀昌(2005)。外國美術簡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振源(1995)。世紀末繪畫。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Messer, Thomas M.(1986)。Edvard Munch。New York:Harry N. Abrams INC。  new window
10.李澤厚(1987)。美的歷程。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Chalumean, Jean-Luc、王玉齡、黃海鳴(1996)。藝術解讀。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彥遠(1971)。歷代名畫記。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法(1998)。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台北:淑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阿部正雄、王雷泉、張汝倫(1992)。禪與西方思想。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徐復觀(1992)。中國藝術精神。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清治(1990)。道之美:中國的美感世界。臺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