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因文生事--《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敘事類型意識及其法則
書刊名:華梵人文學報
作者:楊清惠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ong, Qing-hui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5
頁次:頁41+43-82
主題關鍵詞:評點金聖歎敘事學毛宗崗毛綸水滸傳三國演義MarginaliaJin ShengtanNarratologyNarratologiesMao ZonggangMao luenOutlaws of the March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2
  • 點閱點閱:58
本文以金聖歎( 1608-1661 )為研究個案,研究主題為明清小說評點關於虛構與歷史敘事的重要主張。例如,金聖歎主張「稗史亦史」,又提出「因文生事」之說;他的「文」、「事」之分,顯然和毛宗崗「敘一定之事」、「據實以陳」的敘事標準不同。該研究面向屬於文學(小說)與歷史敘事異同之反省;研究方法以西方敘事理論為參考系,採納新敘事學的主張,屬於「虛構敘事」和「歷史敘事」邊界之探討。施行步驟先透過分析《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對小說和歷史兩種類型之敘事準則,進而參照才子書相關批點及校釋,復與毛宗崗父子論述對話,從而考察金聖歎的小說類型意識及其敘事法則。
The paper is a Case Study which focuses on Jin Sheng-tan's Marginalia of the novel.( also named"Guanhuatang diwu caizishu Shuihuzhuan" ). The research takes Jin Sheng-tan's Marginalia of "Outlaws of the March"and Mao Zong-gang's Marginalia of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as examples to discuss their narrative grammar . At the same time, I will contrast their narrative theory,so as to analyze the boundary between Fictional narrative and Historical narrative. Applying research method of Narratologies,hoping to illustrate their narrative grammar. In the word,I comparison narrative theor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期刊論文
1.王璦玲(20060300)。「為孝子、義夫、貞婦、淑女別開生面」--論毛聲山父子《琵琶記》評點之倫理意識與批評視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8,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子林(2003)。敘事:歴史還是小說?--金聖嘆「以文運事」、「因文生事」辨析。浙江社會科學,1,166-1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超凡(2004)。略論毛宗崗《三國演義》評點中的文人文化。中華文化論壇,93-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娟(2005)。超越傳統的敘事觀--毛綸、毛宗崗論敘事理論研究之一。玉林師範學院學報,26,45-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莉(2005)。在後經典敘事理論視野中看金聖嘆的多重身分。東方叢刊,53,86-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娟(2008)。毛綸、毛宗崗論敘事結構。刑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2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孫一珍(1881)。明代中長篇小說類型辨。文學遺産,1,100-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翔華(1989)。毛宗崗的生平與三國演義毛評本的金聖嘆序問題。文獻,3,68-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上田望(2000)。《三國志演義》毛評本的傳播。文學遺產,127-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金松(2004)。金聖嘆的籍貫考辨。學術研究,3,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霖(2003)。近百年來的金聖嘆研究--以《水滸》評點為中心。明清小說研究,68,189-2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娟(2008)。毛綸、毛宗崗論敘事順序。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7,166-1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馬自力(2006)。歴史與小說--對於小說觀念發展的簡單回顧。北京。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祖國頌(2006)。敘事學的中國之路:全國首屆敘事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薏如(1991)。三國演義評點研究--以毛評為中心(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守仁(1999)。金聖嘆評點活動研究--擬結構主義的重構與解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康百世(1971)。金聖嘆評改水滸傳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浦安迪(2006)。明代小說四大奇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文新、魯小俊、王同舟(2004)。明清章回小說流派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密、傅林祥(2001)。武林舊事。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莎日娜(2004)。明清之際章回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燁(1982)。醉翁談錄。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詹姆斯.費倫、彼得.拉比諾維茨、申丹、馬海良(2007)。當代敘事理論指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金聖嘆(1956)。聖嘆選批唐才子詩。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靖宇(2004)。金聖嘆的生平及其文學批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自牧(1980)。夢梁錄。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金聖歎、陸林(200812)。金聖歎全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譚帆(200104)。中國小說評點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浦安迪、樂黛云、張文定(1996)。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平原(1990)。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樓涵松(2008)。從「講史」到「演義」--中國古代通俗小說的歷史敘事。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金聖歎(1986)。金聖歎全集。台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康來新(19960000)。發跡變泰:宋人小說學論稿。臺北:大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葉慶炳(1987)。中國文學史。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胡士瑩(1983)。話本小說概論。丹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Genette, Gérard、廖素珊、楊恩祖(2003)。辭格。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許麗芳(20070000)。章回小說的歷史書寫與想像:以三國演義與水滸傳的敘事為例。臺北:秀威資訊科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義(1997)。中國敘事學。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萬益(1976)。金聖歎的文學批評考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葉朗(1987)。中國小說美學。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司馬遷(2005)。史記 [金陵局本]。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金聖歎、朱一清、程自信(1991)。天下才子必讀書。合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毛宗崗、羅貫中(2005)。全圖繡像三國演義。呼合浩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毛宗崗、羅貫中(1985)。第一才子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耐得翁(1982)。都城記勝。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金聖歎、韓道誠(1978)。才子古文。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志宏(2006)。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在文學話語與歷史話語之間--論明代四大奇書敘事的歴史性及其轉義 形式」成果報告。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大杰(1988)。中國文學發達史。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孟瑤(2002)。中國小說史。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段啟明、張平仁(2005)。歴史小說簡史。太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翔華(1994)。毛宗崗與三國演義。古典文學知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韓南(1979)。早期的中國短篇小說。韓南中國古典小說論集。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王靖宇(1989)。金聖嘆的文學觀。左傳與傳統小說論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盧波米爾•道勒齊爾(2002)。虛構敘事與歷史敘事:迎接後現代主義的挑戰。新敘事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文新(2003)。第三章第八節以題材命名的流派。中國古代文學流派研究--中國文學流派意識的發生和發展。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耐得翁(1972)。古杭夢遊錄。說郛。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魯迅(1992)。中國小說史略。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