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介父之學,大抵支離”--二程論王安石新學
書刊名:東方文化
作者:夏長樸
作者(外文):Hsia, Chang-pwu
出版日期:2009
卷期:42:1/2
頁次:頁123-148
主題關鍵詞:二程道學王安石王安石新學Cheng YiCheng HaoLearning of the WayNew LearningWang Ansh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84
  • 點閱點閱:31
期刊論文
1.范立舟、徐志剛(200305)。論荊公新學的思想特質、歷史地位及其與理學之關係。西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0(3),86-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紀春(1996)。宋高宗朝初年的王安石批判與洛學之興。中州學刊,1996(1),140-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夏長樸(2005)。從李心傳《道命錄》論道學的成立與發展。知性與情感的交會--唐宋元明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243-2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程頤(1965)。易程傳。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預、孔穎達(1965)。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中。類編皇朝大事記講義。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心傳(1966)。道命錄。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宗羲、全祖望(1992)。宋元學案。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釋法雲(1979)。翻譯名義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祖謙(1986)。東萊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余英時(2003)。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嚴靈峰(1979)。老子崇寧五注。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仲良(1967)。通鑑長編紀事本末。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夏長樸(1989)。李覯與王安石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弼、韓康伯、孔穎達(1965)。周易正義。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袁宗蔚(1963)。保險法。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汪藻(1967)。靖康要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程元敏、王安石(1986)。三經新義輯考彙評(一):尚書。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畢沅(1975)。續資治通鑑。臺北:文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衡(1986)。周易義海撮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安石(1975)。臨川先生文集。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趙汝愚、北京大學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1999)。宋朝諸臣奏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燾(1983)。續資治通鑑長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鄭玄、孔穎達(1965)。禮記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朱熹(1980)。朱文公文集。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心傳(198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台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陸九淵(1981)。陸九淵集。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叔岷(1994)。莊子校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程頤、程顥、王孝魚(1981)。二程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夏長樸(200607)。從李心傳《道命錄》論道學的成立與發展。宋史研究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